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晓兵专利>正文

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32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39
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该止鼾器包括气流导管、长度调节杆和用于控制舌背距离的舌背控制压板,气流导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嘴唇配合的外唇固定器;所述气流导管上还设置有与长度调节杆配合的长度调节槽,长度调节杆的前部设置在长度调节槽内,长度调节杆的后部与舌背控制压板固定连接。该止鼾器结构简单、通气顺畅,可根据个人的需求调整舌背控制板与外唇固定器直接的距离以及舌背控制板自身的高度,便于更好的进行止鼾。

A tongue back distance controlled snore arrester

A tongue back distance control snore arrester includes an air flow conduit, a length adjusting rod and a tongue back control pressure plate for tongue back distance control. An external lip fixator for lip coordin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air flow conduit. The length adjusting groove matching the length adjusting rod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air flow conduit, and the front part of the length adjusting rod is arranged in the length adjusting groove, and the length adjusting rod is arranged in the length adjusting groove. The rear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ngue back control pressure plate. The snoring stopper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smooth ventilation. It can adjust the direct distance between the tongue back control plate and the external lip fixator and the height of the tongue back control plate itself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needs, so as to facilitate better snoring sto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打鼾的器具,特别是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
技术介绍
打鼾的防治,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经过十年的止鼾器销售及售后经验,面对了几千例不同的病例,接触了牙套、舌套、止鼾带、唇颊型止鼾器等系列口腔止鼾器器材,但是在实用过程中这些类型产品均具有不错的效果,但均无法正真的对舌根后坠、舌背上抬进行压制,无法彻底打开口腔呼吸道间隙,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喉部呼吸道阻塞问题,所以当面对极端病例时间往往力不从心。打鼾者大半是张大嘴呼吸,因为嘴巴张大后下颌拉动舌头造成距离变异,牵拉作用引起舌背抬高,舌根下坠,造成咽腔狭窄,气流冲击软腭发出鼾声,严重者并发呼吸暂停,引发“呼吸暂停综合症”。闭口打鼾的危害较大,因为其负压作用较强,血液中大量二氧化碳在脑部神经滞留,极容易损失脑部神经,中枢性呼吸暂停综合往往都是由闭口打鼾引起,其形成的原理多半为鼻腔呼吸不畅,嘴唇密闭,牙齿咬合过紧,在鼻腔空气不能进入或少量进入的状态下,心脏负荷加大胸腔形成负压效应,外部表现为呼吸暂停,而内在口腔内部的表现是负压作用强行牵拉舌头,造成舌背上抬、舌根后坠、舌头肌肉肌张力不足。目前,常用的止鼾器有三种类型:一、牙套型止鼾器:其体积较大,工作原理为强行支撑和推进下颌,患者佩戴后舒适的及差,排斥感强烈,下颌虽然强行前移部分患者可以打开呼吸道,但是在扁桃体过度肥大或软腭松弛较严重问题喉部呼吸道无法真正打开,其产品原理带有局限性、而且长期使用因为肌肉过度紧张容易导致面部肌肉变形;二、舌套类型止鼾器:应用中虽然可以强行把舌头抽出,但是口腔呼吸道被封闭,一旦鼻腔阻塞严重将有危险。并且因为是真空强行把舌头抽出,使用者痛苦不堪,长时间使用会造成面部肌肉变形;三、唇颊型止鼾器:设计轻巧,贴合度好,利用止鼾器给唇颊正确位置,大与小于正确位置都会有排斥感觉,其原理巧妙的利用的感应原理,让下颌距离得到前移,但是面对闭口打鼾患者由于长时间真空负压作用下舌头肌肉瘫软,肌张力不足,单纯打开口腔间隙保证口腔呼吸畅通不足以解决咽喉先天性狭窄、软腭松弛、扁桃体肥大等硬性阻塞问题,并且没有外部固定装置止鼾器在人体排斥作用下很容易被不由自主的取出,所以其存在局限性。上述的三种类型的止鼾器都是以前移下颌为保证口腔呼吸畅通为目的,其肯定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对舌根位置间隙彻底打开,应用上都存在了局限性,对于舌套类型止鼾器,其只单纯强行牵拉舌头完成了舌根前移,但是因为口腔被封闭那么单纯靠鼻子呼吸,在鼻子阻塞严重患者使用期间必然纯在了危险性。所以,上述三种类型的止鼾器都有相对特点但是均无法彻底的对舌头根部的间隙绝对性的扩张,所以难以应付多类型重度阻塞型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气顺畅、可根据不同打鼾者进行调整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该止鼾器包括气流导管、长度调节杆和用于控制舌背距离的舌背控制压板,气流导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嘴唇配合的外唇固定器;所述气流导管上还设置有与长度调节杆配合的长度调节槽,长度调节杆的前部设置在长度调节槽内,长度调节杆的后部与舌背控制压板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所述舌背控制压板上安装有增高垫和便于增高垫安装和高度调节的高度调节槽,增高垫上设置有与高度调节槽配合的高度调节块,增高垫通过高度调节块与高度调节槽配合安装在舌背控制压板上。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所述高度调节槽为贯穿舌背控制压板设置的通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所述舌背控制压板上安装有增高垫和便于增高垫安装的安装槽,增高垫通过安装槽安装在舌背控制压板上。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该止鼾器还包括防止该止鼾器脱落的固定带,外唇固定器上设置有与固定带配合的系带孔。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所述外唇固定器的两侧均设置有2个系带孔。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所述外唇固定器为片状结构,外唇固定器上靠近舌背控制压板的一面为与嘴唇吻合的弧面。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所述舌背控制压板与外唇固定器之间的最大调节长度为5cm-10cm。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所述增高垫与舌背控制压板之间的最大调节高度为0.8cm-2cm。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该止鼾器采用乳胶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根据口腔的生理结构,按照人体工学进行设计,睡眠时,将气流导管可以在人嘴巴密封状态下进行通气,用舌背控制压板打开牙齿闭合间隙、可保持鼻腔和口腔两个通道对外进行呼吸,从而消除鼾声;同时还可根据个人的需求调整舌背控制板与外唇固定器直接的距离以及舌背控制板自身的高度,便于更好的进行止鼾。该止鼾器可适应于各种人群、多种类型打鼾,尤其对鼻口打鼾以及中枢性呼吸暂停患者效果显著,一般连续使用15-30天,基本不再出现打鼾,如若再出现打鼾,可用上述方法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5,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该止鼾器包括气流导管3、长度调节杆4和用于控制舌背距离的舌背控制压板2,气流导管3上设置有用于与嘴唇配合的外唇固定器1;所述气流导管3上还设置有与长度调节杆4配合的长度调节槽5,长度调节杆4的前部设置在长度调节槽5内,长度调节杆4的后部与舌背控制压板2固定连接。外唇固定器1用于设置在嘴唇外,便于舌背控制压板2的设置;气流导管3便于气流的通畅,保证正常的呼吸;舌背控制压板2用于塞入口中,调整舌背的距离,以打开舌根间隙;通过调节长度调节杆4在长度调节槽5内的长度以调整舌背控制压板2与外唇固定器1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个体;该止鼾器通过控制上下嘴唇位置,并打开口腔间隙、牙齿间隙、以及舌跟间隙以确保口腔呼吸道气流畅通,从而消除鼾声。所述舌背控制压板2上安装有增高垫7和便于增高垫7安装和高度调节的高度调节槽8,增高垫7上设置有与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止鼾器包括气流导管、长度调节杆和用于控制舌背距离的舌背控制压板,气流导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嘴唇配合的外唇固定器;所述气流导管上还设置有与长度调节杆配合的长度调节槽,长度调节杆的前部设置在长度调节槽内,长度调节杆的后部与舌背控制压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止鼾器包括气流导管、长度调节杆和用于控制舌背距离的舌背控制压板,气流导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嘴唇配合的外唇固定器;所述气流导管上还设置有与长度调节杆配合的长度调节槽,长度调节杆的前部设置在长度调节槽内,长度调节杆的后部与舌背控制压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背控制压板上安装有增高垫和便于增高垫安装和高度调节的高度调节槽,增高垫上设置有与高度调节槽配合的高度调节块,增高垫通过高度调节块与高度调节槽配合安装在舌背控制压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槽为贯穿舌背控制压板设置的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背距离控制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背控制压板上安装有增高垫和便于增高垫安装的安装槽,增高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韩晓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