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林亭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817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针对现有的心肺复苏操作需要医护人员轮流手动进行,增加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连接有制氧机,且制氧机的顶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柱,所述电动伸缩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板,且第一横板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横板,且第二横板与第一横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横板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代替医护人员有效且匀速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且能够对心肺复苏操作的按压频率进行调节,也能够及时对病人进行供氧,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及时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操作,适宜推广。

A rescue devic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cardiolog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rescue devic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cardiology.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peration requires medical staff to take turns and manually increas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medical staff, the following scheme is proposed, which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n oxygen generator, and the top of the oxygen 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ic telescopic column. The top of the electric expansion column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transverse plat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transverse plate is sheathed with a second transverse plate, and an adjust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transverse plate and the first transverse plate, and the internal rotation of the second transverse plate is installed with a rotating plate. The invention can replace medical staff to carry out CPR operation effectively and uniformly, adjust the pressing frequency of CPR operation, provide oxygen to patients in time,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medical staff, and carry out CPR rescue operation on patients in time, which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
技术介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在医院急诊室内,传统的心肺复苏操作是通过医护人员手动进行的,在完成心肺复苏的一定时间内,如果一个医护人员未抢救过来病人,且医护人员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是需要其他医护人员接着进行心肺复苏工作的,这样一来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也会耽误抢救时间,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心肺复苏操作需要医护人员轮流手动进行,增加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连接有制氧机,且制氧机的顶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柱,所述电动伸缩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板,且第一横板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横板,且第二横板与第一横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横板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且转动板的侧壁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横板的外部铰接有按压块,所述第二横板的底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且按压块位于两个所述竖板之间,两个所述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所述按压块的两侧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块,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紧固螺钉和紧固槽,所述第一横板的顶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紧固槽,所述第二横板的顶端贯通设置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板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且第二横板的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端部与转动板连接,且控制面板与驱动电机之间连接有导线。优选的,所述按压块的底端连接有防护套,且防护套呈弹性材质。优选的,所述制氧机的侧壁连接有挂杆,且制氧机的出气口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缠绕在挂杆上,且导气管的端部连接有呼吸面罩。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有锁死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底板、制氧机、电动伸缩柱、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紧固螺钉、转动板、连杆、竖板、滑块、滑槽、按压块、防护套、呼吸面罩、挂杆、导气管、紧固槽、螺纹孔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代替医护人员有效且匀速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且能够对心肺复苏操作的按压频率进行调节,也能够及时对病人进行供氧,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及时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操作。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代替医护人员有效且匀速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且能够对心肺复苏操作的按压频率进行调节,也能够及时对病人进行供氧,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及时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操作,适宜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按压块工作流程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板、2制氧机、3电动伸缩柱、4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紧固螺钉、7转动板、8连杆、9竖板、10滑块、11滑槽、12按压块、13防护套、14呼吸面罩、15挂杆、16导气管、17紧固槽、18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连接有制氧机2,且制氧机2的顶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柱3,所述电动伸缩柱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板4,且第一横板4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横板5,且第二横板5与第一横板4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横板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7,且转动板7的侧壁铰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横板5的外部铰接有按压块12,所述第二横板5的底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9,且按压块12位于两个所述竖板9之间,两个所述竖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11,所述按压块12的两侧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块10,且滑块10与滑槽11滑动连接,调节装置包括紧固螺钉6和紧固槽17,所述第一横板4的顶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紧固槽17,所述第二横板5的顶端贯通设置有螺纹孔18,且螺纹孔18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6,第二横板5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且第二横板5的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端部与转动板7连接,且控制面板与驱动电机之间连接有导线,按压块12的底端连接有防护套13,且防护套13呈弹性材质,制氧机2的侧壁连接有挂杆15,且制氧机2的出气口连接有导气管16,所述导气管16缠绕在挂杆15上,且导气管16的端部连接有呼吸面罩(14),底板1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有锁死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使用时,将该装置整体移动至病床旁,然后根据病床高度通过电动伸缩柱3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按压块12贴近病人胸腔位置的高度,且略高于病人胸腔高度,然后拧动紧固螺钉6,使得紧固螺钉6与紧固槽17的内壁分离,然后拉动第二横板5,使得第二横板5带动按压块12移动,将按压块12移动至病人胸腔位置处,然后反向拧动紧固螺钉6,使得紧固螺钉6的底端再次与紧固槽17的内壁接触,从而将按压块12的水平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启动第二横板5内部的驱动电机,使其带动转动板7转动,当转动板自上而下转动时,会带动连杆8向下运动,连杆8推动按压块12向下运动,使得按压块12挤压病人胸腔位置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当转动板7自下而上转动时,按压块12再上升,并且按压块12会带动滑块10在滑槽11内滑动,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同时,可以将呼吸面罩14固定在病人的面部,然后启动制氧机2,使得制氧机2将氧气通过导气管16以及呼吸面罩向病人供氧,在进行按压心肺复苏操作时,可以调节控制面板,使得驱动电机的转速得到调节,从而能够调节转动板7的转动速度,也就使得按压块12对病人胸腔位置的按压心肺复苏操作的频率得到调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连接有制氧机(2),且制氧机(2)的顶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柱(3),所述电动伸缩柱(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板(4),且第一横板(4)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横板(5),且第二横板(5)与第一横板(4)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横板(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7),且转动板(7)的侧壁铰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横板(5)的外部铰接有按压块(12),所述第二横板(5)的底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9),且按压块(12)位于两个所述竖板(9)之间,两个所述竖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11),所述按压块(12)的两侧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块(10),且滑块(10)与滑槽(11)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连接有制氧机(2),且制氧机(2)的顶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柱(3),所述电动伸缩柱(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板(4),且第一横板(4)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横板(5),且第二横板(5)与第一横板(4)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横板(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7),且转动板(7)的侧壁铰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横板(5)的外部铰接有按压块(12),所述第二横板(5)的底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9),且按压块(12)位于两个所述竖板(9)之间,两个所述竖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11),所述按压块(12)的两侧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块(10),且滑块(10)与滑槽(11)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心内科用心肺复苏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紧固螺钉(6)和紧固槽(17),所述第一横板(4)的顶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紧固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亭
申请(专利权)人:杨林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