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814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实验大鼠距离屈氏韧带一定距离处的空肠前壁戳孔,并将T管置入空肠内,关闭实验大鼠腹腔并在腹壁戳孔,然后将T管尾端从腹壁戳孔引出,接着将T管沿实验大鼠颈背部双侧肩胛区皮肤皮下隧道潜行引出;通过T管向实验大鼠肠内滴注中药和营养液。本发明专利技术:①T管固定更加牢靠,管道不易滑脱;②T管的置入使得管道置入口的上端不被堵塞,先前由于普通导管的阻挡,使得空肠置入口上端被堵塞,因此大鼠术后不能进食水,T管使用后彻底改良了这一点;③T管的置入使得大鼠术后可以自由进食水,减少了由于人为喂养疏忽因素引起的大鼠的死亡,增加了模型的成活率。

A Method of Using T-tube in Modified Rat Model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Drug Infus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using T-tube in an improved model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drug infusion in rats.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puncturing the jejunal anterior wall at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flexor liga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rats, inserting T-tube into the jejunum, closing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rats and puncturing the abdominal wall, then drawing the tail end of T-tube from the puncture hole of the abdominal wall, and then pulling T-tube along the back of the neck of the experimental rats. The subcutaneous tunnel of scapular region was diverted latentl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utrient solution were dripped into the intestine of experimental rats through T-tube.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tube fixation is more reliable and the pipeline is not easy to slip; (2) T-tube insertion makes the upper end of the pipeline entrance not blocked; previously, the upper end of the jejunum entrance was blocked due to the blockage of common catheter, so that rats can not eat water after operation, which was thoroughly improved after the use of T-tube; (3) T-tube insertion enables rats to eat water freely after operation, and reduces the number of human being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odel for the death of rats caused by negligent feeding fac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新使用方法,具体是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肠内肠外营养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展以来,已经在国内外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临床应用的普遍性,研究各种营养物质作用的基础研究也不断深入。作为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动物实验的肠内营养持续输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鼠淋巴液由于技术难度较高而难以获得。目前较常用的大鼠肠内营养输注模型采用普通导管置入,由于普通导管的阻挡,使得空肠置入口上端被堵塞,大鼠术后不能进食水。这种造模方法存在动物死亡率高、大鼠耐受性差、造模易被大鼠破坏的问题,并且在造模过程中存在操作难度大、对大鼠刺激性强的问题。在胆囊手术时,多采用T管引流。本专利技术将T管应用于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减少了由于人为喂养疏忽因素引起的大鼠的死亡,增加了模型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大鼠肠内营养输注造模时直管输送中药与营养液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实验大鼠距离屈氏韧带一定距离处的空肠前壁戳孔,并将T管置入空肠内,关闭实验大鼠腹腔并在腹壁戳孔,然后将T管尾端从腹壁戳孔引出,接着将T管沿实验大鼠颈背部双侧肩胛区皮肤皮下隧道潜行引出;通过T管向实验大鼠肠内滴注中药和营养液。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距离屈氏韧带14-16cm距离处的空肠前壁戳孔。所述的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T管沿实验大鼠颈背部双侧肩胛区皮肤皮下隧道潜行引出后,在T管引出部分外套装弹簧套管进行固定。所述的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T管向实验大鼠肠内滴注营养液和芪黄煎剂。与先前大鼠肠内营养模型构造中使用直管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1)、T管的置入相对于普通导管固定更加牢靠,管道不易滑脱;(2)、T管的置入使得管道置入口的上端不被堵塞,先前由于普通导管的阻挡,使得空肠置入口上端被堵塞,因此大鼠术后不能进食水,此方法彻底改良了这一点;(3)、T管的置入使得大鼠术后可以自由进食水,减少了由于人为喂养疏忽因素引起的大鼠的死亡,增加了模型的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出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构建大鼠输注模型(1)、采用10%水合氯醛,按0.3mL/100g计算用5ml注射器大鼠腹腔,对实验大鼠进行麻醉;待麻醉满意后,将实验大鼠固定于手术台,腹部常规剪毛,腹部用75%酒精消毒。(2)、从麻醉后的实验大鼠腹部正中切口进腹,并切除实验大鼠胃体部大小弯之间的前壁部分,切除后用1-0丝线在被切除位置作间断缝合全层后再行浆肌层缝合。其次T管在大鼠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3)、在距离屈氏韧带14-16cm(优选15cm)处的空肠前壁戳孔,戳孔采用12号注射器针头进行,并将直径为1.0mm的硅胶T管从戳孔中置入空肠内,硅胶T管的头端进入空肠,硅胶T管的尾端留在空肠外,硅胶T管置入后作双层荷包缝合空肠前壁戳孔处以固定硅胶T管;(4)、关闭实验大鼠腹腔并在腹壁戳孔,然后将硅胶T管尾端从腹壁戳孔引出,接着将硅胶T管沿实验大鼠颈背部双侧肩胛区皮肤皮下隧道潜行引出,引出后通过套在硅胶T管外的弹簧套管固定硅胶T管;(5)、通过硅胶T管向实验大鼠肠内滴注营养液和芪黄煎剂,完成大鼠肠内营养输入模型的构造。造模注意事项:①实验动物应安全麻醉,术后能及时清醒。②因为大鼠皮肤比较松弛,要保证大鼠能在代谢笼中自由活动,所以弹簧装置应该固定在肌肉或脊柱上。③每次更换营养液时应用注射器输注10ml生理盐水做通管用以防堵塞。④输注营养液出现堵塞现象时可以用10ml注射器高压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实验大鼠距离屈氏韧带一定距离处的空肠前壁戳孔,并将T管置入空肠内,关闭实验大鼠腹腔并在腹壁戳孔,然后将T管尾端从腹壁戳孔引出,接着将T管沿实验大鼠颈背部双侧肩胛区皮肤皮下隧道潜行引出;通过T管向实验大鼠肠内滴注中药和营养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实验大鼠距离屈氏韧带一定距离处的空肠前壁戳孔,并将T管置入空肠内,关闭实验大鼠腹腔并在腹壁戳孔,然后将T管尾端从腹壁戳孔引出,接着将T管沿实验大鼠颈背部双侧肩胛区皮肤皮下隧道潜行引出;通过T管向实验大鼠肠内滴注中药和营养液。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T管在改良式大鼠肠内营养和药物输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庆生彭辉张琦余树山周富海刘举达经文善郭彬彬袁以洋黄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