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07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羽绒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和收束组件,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填充层,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的相反面均设置有矩形块分布的收束线,所述填充层的内部设置有内立衬,且内立衬由纵向封堵层和横向封堵层共同构成,所述纵向封堵层和横向封堵层的四周通过缝纫线设置有强化功能层,且强化功能层由外到内依次为上高密度锁绒面料、上双线立衬条层、丝面层、下双线立衬条层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杜绝了日常使用过程中拖拉而造成的羽绒分布不均,达到很好的透气保温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羽绒被的舒适性。

A feather quilt with uniform inner lin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own quilt, in particular to a lined feather quilt with uniform filling,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upper layer material, lower layer material and bunching assembly.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upper layer material and the lower layer material is provided with a filling layer, and the opposite surface of the upper layer material and the lower layer material is provided with a bunching line with rectangular block distribution, and the inner arrangement of the filling layer is provided. There is an inner lining, and the inner lining is composed of a longitudinal and a transverse sealing layer.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ealing layers are surrounded by a strengthening functional layer through sewing thread, and the strengthening functional layer is arranged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in turn as the upper high density lining fabric, the upper double line vertical lining layer, the silk surface layer, the lower double line vertical lining layer and the lower high density lining fabric. The invention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eliminating uneven distribution of down caused by dragging in daily use, achieving good air permeability and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and greatly improving the comfort of down qui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
本专利技术涉及羽绒被
,具体是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
技术介绍
立体立衬工艺的羽绒被,由于内部立衬条的存在,使得每一小格中的羽绒,有一个相对立体的空间,完全释放羽绒这种材质的蓬松性能,增加羽绒被内部静止空气的含量,从而增加其保暖性能,但是由于普通立衬条都是垂直缝制的,这就使得在立衬条存在的垂直空间上,只有一层立衬面料,并不含有羽绒,也就是说,普通立体立衬羽绒被,无法做到绝对的充绒均匀。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41395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立衬羽绒被,包括被体的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上设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纵绗缝线及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横绗缝线,所述下层面料上设有与第一纵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纵绗缝线及与第一横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横绗缝线,上下对应的第一横绗缝线与第二横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纵面立衬条,相连纵面立衬条之间关于横截面对称,上下对应的第一纵绗缝线与第二纵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横面立衬条,相邻横面立衬条之间关于纵截面对称。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不足:采用不同立衬条对羽绒进行隔离,在日常使用中经过拖拽拉扯会造成羽绒分布不均匀,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现有的内立衬羽绒被也有采用羽绒材料制作,全羽绒填充的不足是支撑力较差,全毛片填充的不足是柔软度不够,而羽绒和羽毛简单复合填充虽然支撑力得到提升,但羽绒部分容易往棉被两端堆积,影响使用效果。而上述专利不能解决此类问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和收束组件,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填充层,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的相反面均设置有矩形块分布的收束线,所述填充层的内部设置有内立衬,且内立衬由纵向封堵层和横向封堵层共同构成,所述纵向封堵层和横向封堵层的四周通过缝纫线设置有强化功能层,且强化功能层由外到内依次为上高密度锁绒面料、上双线立衬条层、丝面层、下双线立衬条层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所述纵向封堵层和横向封堵层和上高密度锁绒面料、上双线立衬条层、丝面层、下双线立衬条层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组成的强化功能层之间围绕有呈矩形分布的羽绒填充区。进一步地,所述收束线采用缝纫线切穿缝合,且缝纫线由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交错穿插,横向穿插的收束线和纵向穿插的收束线的结点位置形成有锁绒组件,且锁绒组件镶嵌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一侧外布面开有填充口,且填充口通过外布面缝纫有双拉链,所述强化填充口内部横向强化层等距离开有圆形进绒口,且圆形进绒口一侧面纵向强化层等距离开有方形进绒口。进一步地,所述锁绒组件顶部开有圆形孔,且圆形孔内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顶部开有十字型槽,且旋转块外壁转动连接有上收束条和下收束条,所述上收束条和下收束条一端缝纫有锁绒条。进一步地,所述收束组件顶部通过轴套固定安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顶端固定安装有收束把手,所述旋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十字型转片。进一步地,所述上高密度锁绒面料、上双线立衬条层、丝面层、下双线立衬条层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输送至温度环境为140-160度、压力条件为50T的压光机中,进行压光处理。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封堵层和横向封堵层交叉的位置设置有交叉结点,且交叉结点的上方和下方分别与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上的锁绒组件形成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立衬由外衬和里衬组成,且外衬采用防绒面料,里衬采用透气防毛全棉面料。进一步地,所填充层羽绒在每一块填充区内部的填充量为80-90%,且羽毛在每一块填充区内部的填充量为10-20%。进一步地,所述收束组件可插接在锁绒组件外部,且转动收束把手转动收束上收束条和下收束条。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1)通过设置的锁绒组件,可对每块方形填充层进行封口作用,避免了出绒漏绒的现象,杜绝了日常使用过程中拖拉而造成的羽绒分布不均,影响人们日常舒适休息的需求。(2)填充层采用的特殊面料,增强了羽绒被的功能性,使得羽绒被不易发生变形,达到很好的透气保温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羽绒被的舒适性。(3)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特殊的面料选择,起到很好的锁绒的效果,避免了羽绒从羽绒被填充层溢出的情况,延长了羽绒被的使用寿命。(4)上双线立衬条层和下双线立衬条层具有很好的锁绒塑形效果,避免日常的托拉拽的情况下羽绒被变形出绒的情况,提高了羽绒被的使用寿命和美观程度。(5)纵向封堵层和横向封堵层有效的对方形填充层的羽绒进行隔断,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串绒的情况,避免了因封堵层不牢靠而造成的羽绒被破损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图1是本专利技术羽绒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羽绒被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羽绒被的充绒走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羽绒被的内立衬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羽绒被的锁绒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羽绒被的收束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3填充层、4收束线、5锁绒组件、6填充口、7圆形进绒口、8方形进绒口、9双拉链、10上高密度锁绒面料、11上双线立衬条层、12丝面层、13下双线立衬条层、14下高密度锁绒面料、15锁绒条、16旋转块、17十字型槽、18收束组件、19收束把手、20旋转轴、21十字型转片、22传动轴、23上收束布条、24下收束布条、25纵向封堵层、26横向封堵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如图1-图6所示,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和收束组件18,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填充层3,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的相反面均设置有矩形块分布的收束线4,填充层3的内部设置有内立衬,且内立衬由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共同构成,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的四周通过缝纫线设置有强化功能层,且强化功能层由外到内依次为上高密度锁绒面料10、上双线立衬条层11、丝面层12、下双线立衬条层13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14,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和上高密度锁绒面料10、上双线立衬条层11、丝面层12、下双线立衬条层13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14组成的强化功能层之间围绕有呈矩形分布的羽绒填充区。进一步地,收束线4采用缝纫线切穿缝合,且缝纫线由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交错穿插,横向穿插的收束线4和纵向穿插的收束线4的结点位置形成有锁绒组件5,且锁绒组件5镶嵌在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的内部。进一步地,填充层3一侧外布面开有填充口6,且填充口6通过外布面缝纫有双拉链9,强化填充口6内部横向强化层26等距离开有圆形进绒口7,且圆形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和收束组件(18),所述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填充层(3),所述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的相反面均设置有矩形块分布的收束线(4),所述填充层(3)的内部设置有内立衬,且内立衬由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共同构成,所述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的四周通过缝纫线设置有强化功能层,且强化功能层由外到内依次为上高密度锁绒面料(10)、上双线立衬条层(11)、丝面层(12)、下双线立衬条层(13)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14),所述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和上高密度锁绒面料(10)、上双线立衬条层(11)、丝面层(12)、下双线立衬条层(13)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14)组成的强化功能层之间围绕有呈矩形分布的羽绒填充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和收束组件(18),所述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填充层(3),所述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的相反面均设置有矩形块分布的收束线(4),所述填充层(3)的内部设置有内立衬,且内立衬由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共同构成,所述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的四周通过缝纫线设置有强化功能层,且强化功能层由外到内依次为上高密度锁绒面料(10)、上双线立衬条层(11)、丝面层(12)、下双线立衬条层(13)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14),所述纵向封堵层(25)和横向封堵层(26)和上高密度锁绒面料(10)、上双线立衬条层(11)、丝面层(12)、下双线立衬条层(13)和下高密度锁绒面料(14)组成的强化功能层之间围绕有呈矩形分布的羽绒填充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线(4)采用缝纫线切穿缝合,且缝纫线由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交错穿插,横向穿插的收束线(4)和纵向穿插的收束线(4)的结点位置形成有锁绒组件(5),且锁绒组件(5)镶嵌在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一侧外布面开有填充口(6),且填充口(6)通过外布面缝纫有双拉链(9),所述强化填充口(6)内部横向强化层(26)等距离开有圆形进绒口(7),且圆形进绒口(7)一侧面纵向强化层(27)等距离开有方形进绒口(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绒组件(5)顶部开有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玲
申请(专利权)人:宜庭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