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73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钮切换结构,包括引擎本体,切换组件和转轴,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装饰盖和设置在所述装饰盖上的切换按钮,所述切换按钮的侧边能够绕着所述装饰盖进行转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转轴的致动臂和从动臂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所述致动臂上设置有至少第一触压块和第二触压块,所述第一触压块和所述第二触压块分别与所述切换按钮之间形成第一受力点和第二受力点,所述第一受力点和所述第二受力点在切换过程中交替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按钮切换结构既能保证现有产品外观,结构及切换行程,不额外增加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成本,又能够有效降低该结构的切换力值,改善切换手感,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钮切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钮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按钮产品在高水压,或者产品静压状态,切换力值会增大很多,导致切换手感不佳,参照附图1,现有存在的改善方案为按钮采用杠杆原理进行省力设计,而当前设计的切换位置全程x未变化,杠杆按钮支点D不变,未做充分合理分配,同时,受限于产品外形美观,内部结构空间,以及使用体验等原因,往往力值未能调整至最佳状态,因而,降低产品力值即为当前较为迫切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钮切换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按钮切换结构,包括包括引擎本体,切换组件和转轴,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装饰盖和设置在所述装饰盖上的切换按钮,所述切换按钮的侧边能够绕着所述装饰盖进行转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转轴的致动臂和从动臂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所述致动臂上设置有至少第一触压块和第二触压块,所述第一触压块和所述第二触压块分别与所述切换按钮之间形成第一受力点和第二受力点,所述第一受力点和所述第二受力点在切换过程中交替切换。优选的,所述第一触压块位于所述致动臂远离铰接轴的一侧,所述第二触压块位于所述致动臂的中部上,所述第一触压块在致动臂自然下摆时与所述切换按钮接触形成所述第一受力点,所述第二触压块此时与所述切换按钮之间并无接触。优选的,所述切换按钮包括第一触压面和第二触压面,所述第一触压块和所述第二触压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压面和所述第二触压面形成所述第一受力点和所述第二受力点。优选的,所述第二触压面为一平面或倾斜面。优选的,所述切换按钮的侧边与所述装饰盖枢接形成一枢接点。优选的,所述第一触压面包括底面和上坡面,所述上坡面位于所述底面和所述枢接点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触压块与所述铰接轴之间设置有一凸面。本专利技术的按钮切换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通过分解切换过程的力值变化段,依据实际力值效果,设置不同的切换支点,在切换力值较大区域,将其设置较为省力支点(即第一受力点),而在正常切换力值区域内,设置正常省力支点(即第二受力点),通过这两支点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切换力值的降低;(二)既能保证现有产品外观,结构及切换行程,不额外增加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成本,又能够有效降低该结构的切换力值,改善切换手感,提高用户体验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4A本专利技术初始状态下图3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4B本专利技术初始状态下图3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图4C本专利技术初始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图5A本专利技术切换行程为A时图3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5B本专利技术切换行程为A时图3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图6A本专利技术切换完成时图3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6B本专利技术切换完成时图3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图6C本专利技术切换完成时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一种按钮切换结构,包括引擎本体1,切换组件2和转轴3,该切换组件2包括装饰盖21和设置在装饰盖上的切换按钮22,该切换按钮22的一侧边221与该装饰盖21进行枢接形成一枢接点222,从而使得该切换按钮22能够绕着该装饰盖21进行转动,同时,该切换按钮22包括第一触压面22a和第二触压面22b,优选的,该第一触压面22a包括底面221a和上坡面222a,该上坡面222a位于该底面221a和枢接点222之间利于受力点交替。该转轴3中部设置有铰接轴31,该转轴3的致动臂32和从动臂33分别位于该铰接轴31的两侧,该致动臂32上设置有第一触压块32a和第二触压块32b,该第一触压块32a和所述第二触压块32b分别与第一触压面22a和第二触压面22b之间形成第一受力点a和第二受力点b,该第一受力点a和第二受力点b在切换过程中交替切换,该第一触压块32a位于该致动臂32的远离铰接轴的一侧,该第二触压块32b位于该致动臂32的中部上,优选的,该第二触压块32b与铰接轴31之间设置有一凸面c,利于切换过程的进行。可选的,该第二触压面22b的高度可大于第一触压面22a,从而有利于触压块与触压面形成杠杆支点,保证切换过程的顺畅性,该第二触压面可为一平面,当然也可把该第二触压面22b设计为一倾斜面,增加产品适用的灵活度。本专利技术的按钮切换结构既能保证现有产品外观,结构及切换行程,不额外增加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成本,又能够有效降低该结构的切换力值,改善切换手感,提高用户体验度。参考附图4A至附图4C,初始状态下,该第一触压块32a在该致动臂32自然下摆时与切换按钮22的第一触压面22a接触形成第一受力点a,此时该致动臂32的有效力臂最大,力值最小,杠杆最省力,与此同时,该第二触压块32b位于该第二触压面22b的上端,此时,两者之间并无接触点;参考附图5A至附图5B,当按压切换按钮22时,该切换按钮的第二触压面22b逐渐接近致动臂上的第二触压块32b,直至切换行程达到A距离后,第二触压面22b与第二触压块32b接触形成第二受力点b,此时,转轴的受力点由第一受力点a切换至第二受力点b,之后参考附图6A至附图6C,第一触压块32a与第一触压面22a分离,该转轴3在该第二受力点b的作用下继续带动从动臂33运动,即杠杆继续切换行程B距离后到达终点X,从动臂33提拉相应的功能阀,从而完成整个切换过程。这样,本专利技术的按钮切换结构通过分解切换过程的力值变化段,依据实际力值效果,设置不同的切换支点,在切换力值较大区域,将其设置较为省力支点(即第一受力点),而在正常切换力值区域内,设置正常省力支点(即第二受力点),通过这两支点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切换力值的降低。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专利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钮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擎本体,切换组件和转轴,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装饰盖和设置在所述装饰盖上的切换按钮,所述切换按钮的侧边能够绕着所述装饰盖进行转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转轴的致动臂和从动臂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所述致动臂上设置有至少第一触压块和第二触压块,所述第一触压块和所述第二触压块分别与所述切换按钮之间形成第一受力点和第二受力点,所述第一受力点和所述第二受力点在切换过程中交替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钮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擎本体,切换组件和转轴,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装饰盖和设置在所述装饰盖上的切换按钮,所述切换按钮的侧边能够绕着所述装饰盖进行转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转轴的致动臂和从动臂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所述致动臂上设置有至少第一触压块和第二触压块,所述第一触压块和所述第二触压块分别与所述切换按钮之间形成第一受力点和第二受力点,所述第一受力点和所述第二受力点在切换过程中交替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钮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压块位于所述致动臂远离铰接轴的一侧,所述第二触压块位于所述致动臂的中部上,所述第一触压块在致动臂自然下摆时与所述切换按钮接触形成所述第一受力点,所述第二触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焕龙陈岱桦许志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