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7675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包括:输入微测井信息、微测井初至走时数据、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确定反演深度和反演网格;基于确定的反演网格,对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进行网格化,获得与模型尺度相一致的解释约束项;构建方程组,并添加速度平滑项以及微测井解释约束项;求解方程组,获得反演结果;对结果重采样,获得符合要求的速度模型。该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降低了人为影响,所得速度分布包含更多的近地表构造细节,便于得到准确的最佳激发深度,确保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为之后的地震数据处理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勘探地震资料处理
,特别是一种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近地表问题是陆上地震勘探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为研究近地表结构,近地表调查(小折射、微测井等)是目前常规的生产环节。微测井解释方法能为地震数据采集选择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确保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此外,利用微测井资料还可得到工区内表层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为室内地震数据处理提供静校正量。对于山前带等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如何计算近地表速度分布,并有效确定表层厚度、激发井深等,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近地表调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微测井常规解释首先钻井穿过低降速带,从井底到井口依次激发,根据接收到的透射地震波记录,拾取地震波初至走时并转换成垂向时间,与对应的深度绘在时深坐标系内,根据直达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若不同深度点位于同一速度层内,时深曲线为一直线,不同速度层对应的直线斜率不同,根据其分布规律,划分出各层的位置,直线的斜率为介质的层速度,两直线的交点为介质的分界面。拟合时深曲线可得层速度及其厚度。常规微测井解释过程中,层位的划分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包括:步骤一,输入微测井信息、微测井采集的深度与初至走时数据、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步骤二,确定最大反演深度和反演速度网格,设定反演的模型参数S;步骤三,基于已定的反演网格,对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进行网格化,获得与模型尺度相一致的解释约束项Vmdl;步骤四,构建方程组,并添加速度平滑项以及微测井解释约束项;步骤五,应用SIRT算法求解方程组,获得反演结果;步骤六,对结果重采样,获得符合要求的速度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包括:步骤一,输入微测井信息、微测井采集的深度与初至走时数据、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步骤二,确定最大反演深度和反演速度网格,设定反演的模型参数S;步骤三,基于已定的反演网格,对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进行网格化,获得与模型尺度相一致的解释约束项Vmdl;步骤四,构建方程组,并添加速度平滑项以及微测井解释约束项;步骤五,应用SIRT算法求解方程组,获得反演结果;步骤六,对结果重采样,获得符合要求的速度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输入的微测井信息包含站号、横纵坐标、高程,微测井深度与初至走时数据包含微测井各点的激发深度和初至走时信息,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包括各层位的深度及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初至的走时斜率转化为速度,并通过设定地表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剔除速度过低或过高的微测井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反演所采用的深度大于所用微测井的最大采集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设定初始模型参数为初至的走时斜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昌昆尚新民王延光崔庆辉赵胜天滕厚华苗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