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system, medium and equipment for selecting link communication mode, which is applied to a dual link mod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luding a primary communication link and a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link.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the link communication mode includes: receiving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primary communication link and the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link; sensing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primary communication link and the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link based on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primary communication link and the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link. Select whether the trigger event of the link communication mode occurs or not; if so, select the link communication m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trigger ev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 the management method provides flexibility for mode selection, improves system performance with less overhead, and has less impact on current stand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涉及一种选择方法和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设备。
技术介绍
传输可靠性和时延增强是URLLC的两个关键方面,它被定义为在TR22.862和TR38.913中超可靠和低时延通信。在URLLC用例中,必须有超高的可靠性正确地接收数据包,接收率达到99.999%,并且要在设定的时延目标内。即使使用RAN1中讨论的最短的TTI和HARQRTT,也很难满足URLLC的时延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新空口的时延来支持URLLC服务。一种确保可靠性的方法是支持承载复制,它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相同的数据包,从而减少了HARQ的时延。在RAN296次会议上,同意在多连接架构下研究使用包复制和链路选择机制,以达到URLLC的可靠性要求。在RAN2100次会议上,我们同意支持RLCAM模式下SRB通过双连接和载波聚合支持包复制及RLCUM模式下SRB通过双连接来包复制,并同意用LTEPDCP来支持HRLLC的包复制。尽管包复制将在可靠性和延迟方面有一些改进,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双链接模式通信网络中;所述链路通信模式的管理方法包括:接收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基于所述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感测用于选择链路通信模式的触发事件是否发生;若是,则选择与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链路通信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双链接模式通信网络中;所述链路通信模式的管理方法包括:接收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基于所述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感测用于选择链路通信模式的触发事件是否发生;若是,则选择与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链路通信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用于选择链路通信模式的触发事件是否发生的步骤是根据所述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与预存的第一基准阈值和第二基准阈值进行比较,以感测用于选择链路通信模式的触发事件是否发生;其中,所述第一基准阈值为用于保证数据可靠性的最小基准值,所述第二基准阈值为用于保证数据传输的最小基准值;第一基准阈值大于第二基准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信链路和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包括主通信链路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及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所述选择链路通信模式的触发事件包括第一触发事件、第二触发事件、第三触发事件和/或第四触发事件;所述链路通信模式包括分离负载模式、链路选择模式、包复制模式和/或再连接失败状况下,链路重选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用于选择链路通信模式的触发事件是否发生;若是,则选择与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链路通信模式的步骤包括:判断是否满足主通信链路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高于所述第一基准阈值,且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高于所述第一基准阈值;若是,感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事件发生;选择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对应的分离负载模式;若否,继续下一步骤。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用于选择链路通信模式的触发事件是否发生;若是,则选择与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链路通信模式的步骤还包括:判断是否满足主通信链路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高于所述第一基准阈值,或次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高于所述第一基准阈值;若是,感测到所述第二触发事件发生;选择与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玉玲,周婷,于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