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86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湿器,包括具有储水腔(11)的水箱(1)、雾化器(4)以及通过可拆结构的安装在水箱(1)底部下方的雾化罩(2),该雾化罩(2)的上端面设有雾化腔(21),该雾化腔(21)与储水腔(11)之间设有下水控制装置,且雾化器(4)设置在雾化腔(21)的腔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拆结构使雾化罩能够从水箱拆卸从而方便对雾化腔进行清洗,且安装及拆卸雾化罩的操作十分简单;雾化罩与水箱之间通过可拆结构实现可方便拆卸的密封连接,从而使加湿器能够可靠的稳定工作。

A humidifi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umidifier,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tank (1) with a water storage chamber (11), an atomizer (4) and an atomizing cover (2) mounted under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tank (1) through a detachable structure.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atomizing cover (2) is provided with an atomizing chamber (21), and a sewage control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tomizing chamber (21) and the water storage chamber (11), and the atomizer (4) is arranged in the fog. The cavity bottom of the chemical cavity (21).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atomization cover to be disassembled from the water tank by a detachable structure, thereby facilitating cleaning of the atomization chamber, and the operation of installing and disassembling the atomization cover is very simple; the seali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tomization cover and the water tank can be easily disassembled by a detachable structure, thereby enabling the humidifier to work reliably and steadi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器
本技术涉及小型家用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201520380986.X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洗内部且不会漏水的上加水式加湿器,于腔体内设置隔离器,隔离器将所述腔体分隔为雾化腔和储水腔,雾化装置位于雾化腔中,利用隔离器在腔体的内部将腔体隔成储水腔和雾化腔,摒弃了传统的与底座分离的水箱,彻底解决了漏水的问题,同时便于清洗。但是,该技术方案至少存在如下缺陷:隔离器采用密封条配合的方式与腔体密封相连,不仅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因密封条装配不到位导致漏水,还会在使用过程中因清洗加湿器频繁的拆卸加湿器导致密封条失效导致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靠性好、便于清洗雾化腔的加湿器。本技术公开一种加湿器,包括具有储水腔11的水箱1及雾化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可拆结构的安装在水箱1底部下方的雾化罩2,该雾化罩2的上端面设有雾化腔21,该雾化腔21与储水腔11之间设有下水控制装置,且雾化器4设置在雾化腔21的腔底。其中,可拆结构包括:由限位内圈71及从限位内圈71的外侧面向外延伸的限位外圈72所围而成的第一密封槽7,可插入第一密封槽7之中的固定外圈61,设置在第一密封槽7内的密封圈5,以及设置在固定外圈61与限位外圈72之间设有固定结构,当雾化罩2安装在水箱1底部时固定外圈61的末端插入第一密封槽7之中并使密封圈5的本体将固定外圈61的末端与第一密封槽7之间密封配合连接;其中,固定外圈61的末端设置在水箱1的底部外侧而第一密封槽7的槽底设置在雾化罩2的上末端,或者,固定外圈61的末端设置在雾化罩2的上末端而第一密封槽7的槽底设置在水箱1的底部外侧。其中,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外圈61外侧面的多个卡钩611以及设置在限位外圈72的末端周缘的若干旋转扣孔721,每个卡钩611可与其中一个旋转扣孔721扣合。其中,旋转扣孔721的开口处至进入旋转扣孔721内的孔壁设置为第一斜面7211,而卡钩611在退出旋转扣孔721时与第一斜面7211相接触的外侧面设置为可与第一斜面721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6111。其中,密封圈的本体上端面设置为受力面51,位于受力面51下方的本体上设有用于提供密封圈5产生弹性形变的变形槽52。其中,变形槽52设置在密封圈5的下端面,且密封圈5的断面结构呈“n”型,或者,变形槽52设置在密封圈5的中部且密封圈5的断面结构呈“回”型。其中,固定外圈61的内侧面具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定位筋612,或/和,固定外圈61的末端端面外凸设有密封筋613。其中,密封圈5的本体延伸出纵向密封面54,当雾化罩2安装在水箱1底部时使纵向密封面54将限位内圈71与固定外圈61之间密封配合连接。其中,在纵向密封面54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卡扣56,在限位内圈71的腔壁设有多个卡孔711,每个卡扣56对应于其中一个卡孔711。其中,密封圈5的本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有外凸的第一密封侧耳53,或和,纵向密封面54的外侧设有第二密封侧耳55。其中,可拆结构还包括:与固定外圈61同轴设置且位于固定外圈61内侧的固定内圈62,该固定内圈62与固定外圈61之间形成第二密封槽,当雾化罩2安装在水箱1底部时限位内圈71的末端插入到第二密封槽之中。其中,该加湿器还包括可承放水箱1的底座3,底座3的上端面设有容纳腔31,当水箱1承放在底座3上时雾化罩2下末端位于容纳腔31之中。其中,雾化罩2上设有与雾化器4电性相连的第一耦合器24,而容纳腔31的腔壁设有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的第二耦合器32,当水箱1承放在底座3上时第一耦合器24与第二耦合器32电性相连。其中,容纳腔31的腔底设有下水孔35。其中,底座3设有风机及与风机相连的风槽33,水箱1还包括出雾口19、设置在雾化腔21与出雾口19之间的导雾管16和位于储水腔11外侧面的风道15,该风道15与导雾管16相连通,当水箱1放置在底座3上时风槽33与风道15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方便对雾化腔进行清洗。本技术将雾化罩的上末端通过可拆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储水腔的下方,通过雾化罩拆卸实现雾化腔的可拆卸以方便对雾化腔进行清洗操作,安装及拆卸雾化罩的操作简单。2.加湿器可靠性佳且稳定性好。雾化罩的上末端与水箱底部之间通过可拆结构实现可靠的密封固定,确保了安装过程及使用过程中的反复拆装时密封圈安装不到位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从而使加湿器能够可靠的稳定工作。3.为加湿器的不同部分进行分离生产制造提供了条件。本技术采用与水箱可分离的底座,不仅方便用户直接从底座上提走水箱进行加水操作,还通过底座可实现与水箱之间的水电分离,尤其在生产制造加湿器过程中可让加湿器的水箱、雾化罩及底座分开在不同产生车间进行加工制造以符合安规要求,提高生产制造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加湿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水箱与底座相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加湿器的内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外圈设置在水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可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密封圈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可拆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雾化罩固定安装在水箱底部外侧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是将雾化罩从水箱底部取下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1是第二实施例中可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2是第二实施例中可拆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图14是第二实施例中可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气流或/和雾气的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加湿器包括具有储水腔11的水箱1、通过可拆结构的安装在水箱1底部下方的雾化罩2和雾化器4(雾化器4又称为换能器、雾化片等),雾化罩2的上端面设有雾化腔21,雾化器4设于雾化腔21的腔底,而储水腔11与雾化腔2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储水腔11的水流到雾化腔21的下水控制装置。本技术通过将在雾化罩2的上端面设置雾化腔21,而雾化罩2又可从水箱的底部下方拆卸从而便于拆卸雾化罩2后对雾化腔21进行清洗,确保加湿器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卫生洁净。该加湿器还包括可承放水箱1的底座3,底座3的上端面设有可容纳雾化罩2下末端的容纳腔31。雾化罩2上设有与雾化器4电性相连的第一耦合器24,而容纳腔31的腔壁设有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的第二耦合器32,当水箱1承放在底座3上时,雾化罩2下末端位于容纳腔31之中,第一耦合器24与第二耦合器32电性相连后外部电源给雾化器4供电,雾化器4将雾化腔21内的水振动起雾从而产生水雾(液雾或雾汽)。因此,本技术通过将水箱1与底座3分离设置,当用户需要给水箱1加水时,可直接从底座3上将水箱1提到水源处进行加水,加水操作简单且加水过程因水箱1不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器,包括具有储水腔(11)的水箱(1)及雾化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可拆结构的安装在水箱(1)底部下方的雾化罩(2),该雾化罩(2)的上端面设有雾化腔(21),该雾化腔(21)与储水腔(11)之间设有下水控制装置,且雾化器(4)设置在雾化腔(21)的腔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包括具有储水腔(11)的水箱(1)及雾化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可拆结构的安装在水箱(1)底部下方的雾化罩(2),该雾化罩(2)的上端面设有雾化腔(21),该雾化腔(21)与储水腔(11)之间设有下水控制装置,且雾化器(4)设置在雾化腔(21)的腔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可拆结构包括:由限位内圈(71)及从限位内圈(71)的外侧面向外延伸的限位外圈(72)所围而成的第一密封槽(7),可插入第一密封槽(7)之中的固定外圈(61),设置在第一密封槽(7)内的密封圈(5),以及设置在固定外圈(61)与限位外圈(72)之间设有固定结构,当雾化罩(2)安装在水箱(1)底部时固定外圈(61)的末端插入第一密封槽(7)之中并使密封圈(5)的本体将固定外圈(61)的末端与第一密封槽(7)之间密封配合连接;其中,固定外圈(61)的末端设置在水箱(1)的底部外侧而第一密封槽(7)的槽底设置在雾化罩(2)的上末端,或者,固定外圈(61)的末端设置在雾化罩(2)的上末端而第一密封槽(7)的槽底设置在水箱(1)的底部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外圈(61)外侧面的多个卡钩(611)以及设置在限位外圈(72)的末端周缘的若干旋转扣孔(721),每个卡钩(611)可与其中一个旋转扣孔(721)扣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旋转扣孔(721)的开口处至进入旋转扣孔(721)内的孔壁设置为第一斜面(7211),而卡钩(611)在退出旋转扣孔(721)时与第一斜面(7211)相接触的外侧面设置为可与第一斜面(721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61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圈的本体上端面设置为受力面(51),位于受力面(51)下方的本体上设有用于提供密封圈(5)产生弹性形变的变形槽(5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变形槽(52)设置在密封圈(5)的下端面,且密封圈(5)的断面结构呈“n”型,或者,变形槽(52)设置在密封圈(5)的中部且密封圈(5)的断面结构呈“回”型。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梁海权李嘉常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