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active power and voltage control method for a wind farm. The existing independent regulation mode of wind farm can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voltage regulation demand of regional power grid. The wind farm reactive power and voltage control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akes the bus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wind farm and the minimum input of the reactive power equipment as the control objective, and takes the power flow equation, voltage safety and control variables as constraints.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ed data of wind power, the ABPSO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instructions in the predicted period. The invention takes the wind farm group as a whole to control, establishes the reactive power and voltage control system of the wind power base, and effectively uses the reactive power equipment on the wind farm side to suppress the voltage fluctu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涉及一种适用于风电场无功电压的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自适应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风电集中送出容量越来越大。风电机组出力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波动性,风电送出地区的电压波动将变得更加明显。中国大型风电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这些风电基地大多位置较偏,电网薄弱。现有的风电场独立调节方式无法兼顾地区电网的调压需求,因此,有必要将风电场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建立风电基地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利用风电场侧的无功设备平抑电压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风电场独立调节方式无法兼顾地区电网的调压需求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其将风电场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建立风电基地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有效利用风电场侧的无功设备平抑电压波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其以风电场母线电压波动和无功设备投入量最小为控制目标;以潮流方程、电压安全和控制变量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风电场母线电压波动和无功设备投入量最小为控制目标;以潮流方程、电压安全和控制变量为约束;根据风电功率的预测数据,利用ABPSO算法求取预测周期内的综合控制指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风电场母线电压波动和无功设备投入量最小为控制目标;以潮流方程、电压安全和控制变量为约束;根据风电功率的预测数据,利用ABPSO算法求取预测周期内的综合控制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函数为:1)风电场母线电压波动f1式中,n为风电场母线的数量,M为总的风电预测时段,Vi(max)为母线i在计算时段0~M内电压幅值的最大值,Vi(min)为母线i在计算时段0~M内电压幅值的最小值;2)无功设备投入量f2式中,l为风电场无功设备的数量,为无功设备k在t时段的无功功率,M为总的风电预测时段;通过对权重系数的合理选择,对以上两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单目标函数f:minf=λ1f1+λ2f2,式中,λ1,λ2分别为f1和f2在目标函数f中的权重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为:1)潮流方程约束式中,Pi(t)和分别代表母线i在t时段注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Vi(t)为母线i在t时段的电压;Vi(t)为母线j在t时段的电压;为i、j两节点电压的相角差;Gij为线路i-j的电导;Bij为线路i-j的电纳;2)电压安全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伯良,杨濛濛,李继红,高一凡,黄弘扬,夏凯,彭琰,虞瑄,马骏超,史大军,石博隆,孙维真,房乐,沈轶君,陆承宇,华文,王博文,熊鸿韬,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