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538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冷却箱两侧的密封单元,所述的密封单元包括风套和风嘴,所述的风套和风嘴的中心均设有过线通道,所述的风套套在风嘴的外侧,所述的风套与风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风嘴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的风套的过线通道内设有与第二斜面相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的储液槽与风套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的缝隙通过所述的连接槽与储液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乳液经过缝隙的压缩作用形成连续并具有一定冲击力的水幕,将进入风套内口的气体冲回冷却箱,进而解决了蒸发的乳液冒出冷却箱的问题。

A Cooling Sealing Component for Copper Wire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oling sealing assembly for copper wire production line processing, which comprises a sealing unit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oling box. The sealing unit comprises a wind jacket and a air nozzle. The center of the air jacket and the air nozzle are provided with a line passage. The air jacket is on the outside of the air nozzle, and the air jacket and the air nozzle are connected by threads. A second inclined plane is provided, and a first inclined plane matching the second inclined plane is arranged in the crossing passage of the air jacket, and a ga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inclined plane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plane; a liquid storage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air jacket, and the gap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chamber through the connecting slot. The utility model creates a cooling and sealing component for processing a copper wire production line. The emulsion passes through the compression action of the gap to form a continuous water curtain with a certain impact force, and rushes the gas into the cooling box of the inner port of the wind sleeve, thereb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evaporating emulsion coming out of the cool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铸造冷却
,尤其是涉及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
技术介绍
铜线坯通过连铸连轧机后,进入润滑冷却系统,常规的润滑冷却方法都是通过设置冷却箱内部的润滑冷却系统冷却,冷却箱内对线坯喷淋冷却液进行润滑冷却。然而,在轧制过程中铜线坯本身具有较高的温度,会将部分乳液蒸发,形成刺鼻的气味,蒸发的乳液不断的由冷却箱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冒出冷却箱,影响车间的空气质量,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出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以对线坯的冷却箱进行密封,保证蒸发的乳液不会冒出冷却箱,从而提高车间的空气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冷却箱两侧的密封单元,所述的密封单元包括风套和风嘴,所述的风套和风嘴的中心均设有过线通道,所述的风套套在风嘴的外侧,所述的风套与风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风嘴的外侧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形成储液槽,所述的第二凸台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的连接槽;所述的风嘴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的风套的过线通道内设有与第二斜面相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的储液槽与风套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的缝隙通过所述的连接槽与储液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风套上设有若干的进液孔,所述的进液孔均与所述的储液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风套上还设有定位台,所述的定位台与所述的风嘴的第二凸台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斜面和储液槽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凸台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风套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的固定耳固定在风套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耳上设有若干的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的风套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的固定耳位于风套的内口处,所述的风嘴位于风套的外口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通过进液孔向密封腔内不断的注入乳液,乳液经过连接槽进入风套和风嘴之间的缝隙,经过缝隙的压缩作用形成连续并具有一定冲击力的水幕,将进入风套内口的气体冲回冷却箱,进而解决了蒸发的乳液冒出冷却箱的问题,又防止外排蒸汽对车间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解决环保问题和铜线冷却问题;同时,风套与风嘴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缝隙的大小可调,进而可以根据铜线规格和冷却箱内的压强大小及时的调整乳液水幕的喷射量和速度,保证密封组件的密封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单元的缝隙较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单元的缝隙较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风嘴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风嘴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风套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风套;11、过线通道;12、第一斜面;121、缝隙;13、进液孔;14、定位台;15、固定耳;151、固定孔;16、内口;17、外口;2、风嘴;21、第一凸台;22、第二凸台;221、连接槽;23、储液槽;231、储液腔;24、第二斜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如图1-6所示,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冷却箱200两侧的密封单元,所述的密封单元包括风套1和风嘴2,所述的风套1和风嘴2的中心均设有过线通道11,所述的风套1套在风嘴2的外侧,所述的风套1与风嘴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密封单元结构相同,并且密封单元镜像设置在冷却箱200的两侧。风套1与风嘴2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缝隙121的大小可调,进而可以根据铜线线坯100规格和冷却箱200内的压强大小及时的调整乳液水幕的喷射量和速度,保证密封单元的密封性。由于乳液由缝隙121喷出时具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喷出的乳液能够沿着风套1流入冷却箱200内,不会出现乳液流出冷却箱200造成污染的问题。所述的风嘴2的外侧设有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22,所述的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22之间形成储液槽23,所述的第二凸台22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的连接槽221;第二凸台22起到增加储液腔231内乳液压力的作用,使得乳液在进入缝隙121时具有一定的压力,便于水幕的形成;同时还具有控制乳液的流量的作用,防止每次进入缝隙121的乳液过多,避免乳液浪费。所述的风嘴2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斜面24,所述的风套1的过线通道11内设有与第二斜面24相配合的第一斜面12,所述的第一斜面12与第二斜面24之间形成缝隙121;所述的储液槽23与风套1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231,所述的缝隙121通过所述的连接槽221与储液腔231相连通。乳液从储液腔231内由连接槽221进入缝隙121,缝隙121越大,其通过的乳液量越大,流速越小;缝隙121越小,其通过的乳液量越小,流速越大。所述的风套1上设有若干的进液孔13,所述的进液孔13均与所述的储液腔231相连通。进液孔13用来向储液腔231内源源不断的输送乳液,所述的进液孔13内设有内螺纹,输送管的端部设有外螺纹与进液孔13的内螺纹相配合,起到固定和密封的作用。所述的风套1上还设有定位台14,所述的定位台14与所述的风嘴2的第二凸台22相配合。定位台14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风嘴2旋入风套1过深。所述的第一斜面12与第二斜面24的倾斜角度相同。二者的倾斜角度相同,使得缝隙121的大小调节范围较大。所述的第二斜面24和储液槽23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凸台22的两侧。所述的风套1上还设有固定耳15,所述的固定耳15固定在风套1的外侧。所述的固定耳15上设有若干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冷却箱两侧的密封单元,所述的密封单元包括风套(1)和风嘴(2),所述的风套(1)和风嘴(2)的中心均设有过线通道(11),所述的风套(1)套在风嘴(2)的外侧,所述的风套(1)与风嘴(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风嘴(2)的外侧设有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22),所述的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22)之间形成储液槽(23),所述的第二凸台(22)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的连接槽(221);所述的风嘴(2)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斜面(24),所述的风套(1)的过线通道(11)内设有与第二斜面(24)相配合的第一斜面(12),所述的第一斜面(12)与第二斜面(24)之间形成缝隙(121);所述的储液槽(23)与风套(1)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231),所述的缝隙(121)通过所述的连接槽(221)与储液腔(23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冷却箱两侧的密封单元,所述的密封单元包括风套(1)和风嘴(2),所述的风套(1)和风嘴(2)的中心均设有过线通道(11),所述的风套(1)套在风嘴(2)的外侧,所述的风套(1)与风嘴(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风嘴(2)的外侧设有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22),所述的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22)之间形成储液槽(23),所述的第二凸台(22)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的连接槽(221);所述的风嘴(2)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斜面(24),所述的风套(1)的过线通道(11)内设有与第二斜面(24)相配合的第一斜面(12),所述的第一斜面(12)与第二斜面(24)之间形成缝隙(121);所述的储液槽(23)与风套(1)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231),所述的缝隙(121)通过所述的连接槽(221)与储液腔(23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生产线加工用冷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套(1)上设有若干的进液孔(13),所述的进液孔(13)均与所述的储液腔(23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瑞杰朱声根刘建平李传仓
申请(专利权)人:江铜华北天津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