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除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849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解析除氧器,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均呈中空型圆柱体结构设置,且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罐体的内壁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活动放置有活性碳板,所述第二罐体的顶端通过螺钉安装有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朝下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过第二罐体的顶端延伸至其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该装置能够将无氧气体与含氧水混合均匀,且可以使得气体能够循环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该装置上的导气管方便进行安装以及拆卸,从而方便对除氧器上的导气管进行维修更换,适宜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析除氧器
本技术涉及除氧装置
,尤其涉及解析除氧器。
技术介绍
解析除氧器是除氧器的一种,是一种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出掉的装置,解析除氧是基于亨利定律,将无氧的气体与含氧水强烈混合,使溶解在水中的氧析出至气体中去,而使给水达到水质要求。含氧气体在加热反应器内反应成无氧的惰性气体循环使用。根据亨利定律,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C]和该气体在气液分界面上的平衡分压[P]成正比,即:C=K·P。传统的解析除氧器在对水中的氧气进行去除时,无氧气体与含氧水的混合不够充分,从而使得除氧不够充分,而且除氧器上的管道安装拆卸较为麻烦,在其气密性受到影响时,不利于对其进行维修更换,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解析除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解析除氧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解析除氧器,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均呈中空型圆柱体结构设置,且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罐体的内壁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活动放置有活性碳板,所述第二罐体的顶端通过螺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解析除氧器,包括第一罐体(2)和第二罐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2)与第二罐体(5)均呈中空型圆柱体结构设置,且第一罐体(2)与第二罐体(5)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导气管(4),所述第一罐体(2)的内壁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活动放置有活性碳板(3),所述第二罐体(5)的顶端通过螺钉安装有转动电机(1),且转动电机(1)的输出轴竖直朝下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穿过第二罐体(5)的顶端延伸至其内部,且转动杆(6)的圆周侧壁沿其长度方向等距离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搅拌杆(7),所述第一罐体(2)与第二罐体(5)的底端设有底座,且底座的顶端设有活动槽,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解析除氧器,包括第一罐体(2)和第二罐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2)与第二罐体(5)均呈中空型圆柱体结构设置,且第一罐体(2)与第二罐体(5)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导气管(4),所述第一罐体(2)的内壁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活动放置有活性碳板(3),所述第二罐体(5)的顶端通过螺钉安装有转动电机(1),且转动电机(1)的输出轴竖直朝下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穿过第二罐体(5)的顶端延伸至其内部,且转动杆(6)的圆周侧壁沿其长度方向等距离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搅拌杆(7),所述第一罐体(2)与第二罐体(5)的底端设有底座,且底座的顶端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一罐体(2)与第二罐体(5)的底端均连接有活动块,且活动块与活动槽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析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2)的顶端设有进气口,第二罐体(5)的圆周侧壁上段设有进液口以及出气口,第二罐体(5)下段的圆周侧壁设有出液口,且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贯通连接有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熙祥胡松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方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