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压泵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662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压泵瓶,包括瓶身、泵压头、吸液管,所述瓶身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瓶身上端瓶口处通过螺纹或卡扣安装有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上方安装有所述泵压头,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下方安装有所述吸液管,所述吸液管下端部设置有圆弧槽性塑料片,该泵压瓶能解决现在生活中瓶内液体不能完全被泵压出来的问题,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浪费,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并且在圆弧形塑料片转动过程中使得成分混合均匀,避免瓶内液体效果下降,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A New Type of Pressure Pump Bott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pressure pump bottle, which comprises a bottle body, a pump head and a suction pipe.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ttle body is a circular structure. A crank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le mouth at the end of the bottle body through threads or buckles. The pump pressure head is installed above the crank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nd the suction pipe is installed below the crank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uction pipe is installed below the crank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rc groove plastic sheet is installed. The pump bottle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liquid in the bottle can not be completely pumped out, ensure the effective use of resources, avoid waste, meet the user's needs, and make the ingredients mix evenly during the rotating process of the circular groove plastic sheet, avoid the drop of liquid effect in the bottle, and improve the user's satisf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泵瓶
本技术涉及储存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压泵瓶。
技术介绍
压泵瓶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需的一件产品,例如洗发水或沐浴露的瓶子一般都是压泵瓶,传统手压泵的工作原理和活塞式抽水机原理相同,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储液筒里的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而使液体在气压作用下上升从出液管里排出管外。当用手向下压出液管时,弹簧被压缩使得进液阀门(圆形的塑料球)向下关闭,同时由于活塞向下移动,而此时排气阀门(活塞下面的小孔)被打开,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管外;当用松开时,弹簧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使得活塞向上移动,排气阀门关闭,进液阀门打开,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液体吸出瓶外,然而我们在使用中发现传统的手压泵瓶存在以下缺点:1、瓶子里面的吸管总是太短,无法把瓶子底部的液体泵出。2、瓶子里面的吸管刚好接触瓶底,但如果液体过于黏稠,只能泵出瓶底中心的液体而无法把瓶底周围的液体泵出。3、由于内容物的放置,会导致部分成分沉积于瓶底部,造成液体使用过程中浓度不均一,有效成分浓度的不同,效果也不同,效果的下降,将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下降。综上所述,我们用到的压泵瓶总会造成一些浪费,或是令消费者不满意,这对大部分人群,尤其是在压泵瓶中装入较为贵重的乳液的人群(多为女性)造成了困扰。目前使用的压泵瓶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高效吸收废气的新型压泵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压泵瓶,包括瓶身、泵压头、吸液管,所述瓶身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瓶身上端瓶口处通过螺纹或卡扣安装有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上方安装有所述泵压头,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下方安装有所述吸液管,所述吸液管下端部设置有圆弧槽性塑料片。进一步的,所述泵压头包括出液管、连杆和上齿柱,所述连杆为中空管,所述连杆下端设置有所述上齿柱,所述连杆上端侧面一体成型有所述出液管,所述连杆内腔与所述出液管内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泵壳体、活塞,所述泵壳体上端成型有斜滑槽齿柱套,所述斜滑槽齿柱套内部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下方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活塞外壁上成型有下齿柱。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所述斜滑槽齿柱套内部,所述斜滑槽齿柱套内壁上环形阵列成型有斜滑槽。进一步的,所述下齿柱外壁上成型有与所述斜滑槽齿柱套上斜滑槽配合安装的凸齿。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为半圆弧结构,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的直径与所述瓶身内底部半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吸液管与所述吸液管一体成型,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嵌套在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中央下方,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安装后距离所述瓶身内底部的距离为一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与所述吸液管接触处成型有与所述吸液管内腔连通的吸料口,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靠近所述吸料口的一端向上鼓起在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下表面形成内沟槽。进一步的,所述内沟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圆弧槽性塑料片总体长度的三分之一。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泵压瓶能解决现在生活中瓶内液体不能完全被泵压出来的问题,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浪费,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并且在圆弧形塑料片转动过程中使得成分混合均匀,避免瓶内液体效果下降,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曲柄连杆机构与泵压头的连接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吸液管与圆弧槽性塑料片连接关系图;图4为本技术圆弧槽性塑料片第一空间立体视图;图5为本技术圆弧槽性塑料片第二空间立体视图。其中:1、瓶身;2、泵压头;201、出液管;202、连杆;203、上齿柱;3、曲柄连杆机构;301、泵壳体;302、弹簧;303、斜滑槽齿柱套;304、活塞;305、下齿柱;4、圆弧槽性塑料片;401、内沟槽;402、吸料口;5、吸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压泵瓶,包括瓶身1、泵压头2、吸液管5,瓶身1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结构,瓶身1上端瓶口处通过螺纹或卡扣安装有曲柄连杆机构3,曲柄连杆机构3上方安装有泵压头2,曲柄连杆机构3下方安装有吸液管5,吸液管5下端部设置有圆弧槽性塑料片4。进一步的,泵压头2包括出液管201、连杆202和上齿柱203,连杆202为中空管,连杆202下端设置有上齿柱203,连杆202上端侧面一体成型有出液管201,连杆202内腔与出液管201内腔连通,通过按压泵压头2来增大瓶体1内部压力从而将内部液体挤出。进一步的,曲柄连杆机构3包括泵壳体301、活塞304,泵壳体301上端成型有斜滑槽齿柱套303,斜滑槽齿柱套303内部设置有活塞304,活塞304下方设置有弹簧302,活塞304外壁上成型有下齿柱305。进一步的,活塞304滑动连接在斜滑槽齿柱套303内部,斜滑槽齿柱套303内壁上环形阵列成型有斜滑槽。进一步的,下齿柱305外壁上成型有与斜滑槽齿柱套303上斜滑槽配合安装的凸齿,通过下齿柱305与斜滑槽齿柱套303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不使用时按压头2不会发生旋转,按压按压头2时能够带动吸液管5转动,从而带动圆弧槽性塑料片4转动对瓶身1内壁上的液体进行收集。进一步的,圆弧槽性塑料片4为半圆弧结构,圆弧槽性塑料片4的直径与瓶身1内底部半径相同,可以将瓶身1上的附着液刮落,减少液体残留。进一步的,圆弧槽性塑料片4与吸液管5一体成型,吸液管5嵌套在曲柄连杆机构3中央下方,圆弧槽性塑料片4安装后距离瓶身1内底部的距离为一毫米。进一步的,圆弧槽性塑料片4与吸液管5接触处成型有与吸液管5内腔连通的吸料口402,圆弧槽性塑料片4靠近吸料口402的一端向上鼓起在圆弧槽性塑料片4下表面形成内沟槽401,内沟槽401可以将残余液体收集起来送入吸料口402,方便泵出。进一步的,内沟槽401的长度不小于圆弧槽性塑料片4总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在使用该新型压泵瓶时,将曲柄连杆机构3安装在瓶身1上,泵压头2与曲柄连杆机构3配合安装在一起,上齿柱203和下齿柱305在弹簧302作用下有滑移趋势,每次按压泵压头2时,上齿柱203推动下齿柱305向下移动,使活塞304下移,下齿柱305与斜滑槽齿柱套303脱离,并在弹簧302作用下,上下齿柱开始滑移到斜滑槽齿柱套303的另一个斜槽中,当回归原始状态时,下齿柱305相对上齿柱203转过了一个角度,泵压头2复位时,瓶身1内部的液体通过吸料口4进入吸液管5内,然后通过连杆202进入出液管201排出。每次按压泵压头2时,在曲柄连杆机构3的作用下,可使吸液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压泵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1)、泵压头(2)、吸液管(5),所述瓶身(1)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瓶身(1)上端瓶口处通过螺纹或卡扣安装有曲柄连杆机构(3),所述曲柄连杆机构(3)上方安装有所述泵压头(2),所述曲柄连杆机构(3)下方安装有所述吸液管(5),所述吸液管(5)下端部设置有圆弧槽性塑料片(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泵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1)、泵压头(2)、吸液管(5),所述瓶身(1)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瓶身(1)上端瓶口处通过螺纹或卡扣安装有曲柄连杆机构(3),所述曲柄连杆机构(3)上方安装有所述泵压头(2),所述曲柄连杆机构(3)下方安装有所述吸液管(5),所述吸液管(5)下端部设置有圆弧槽性塑料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泵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压头(2)包括出液管(201)、连杆(202)和上齿柱(203),所述连杆(202)为中空管,所述连杆(202)下端设置有所述上齿柱(203),所述连杆(202)上端侧面一体成型有所述出液管(201),所述连杆(202)内腔与所述出液管(201)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泵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3)包括泵壳体(301)、活塞(304),所述泵壳体(301)上端成型有斜滑槽齿柱套(303),所述斜滑槽齿柱套(303)内部设置有所述活塞(304),所述活塞(304)下方设置有弹簧(302),所述活塞(304)外壁上成型有下齿柱(3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泵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敬文程斐然赵凡闫恒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