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door volleyball catching train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load-bearing beam, a first flexible buffer beam, a second flexible buffer beam, a mobile volleyball transmitter, a return groove, an upper ball well, a ball-feeding device, a rotating channel, a control device, a goal opening, a limit column I, a limiter and a telescopic hose. The invention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a movable volleyball transmitter and a ball-feeding device. The volleyball transmitter can move left and right, and the launching angle can be adjusted. The launched volleyball can automatically roll back to the ball trough from the far end of the field to avoid picking up the ball artificially, thus improving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The device can be launched automatically or manually, an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ach component is controlled by ARM9 chip. It does not need a lot of accompanying training, saves a lot of manpower, is easy to operate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排球接球训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领域,具体一种室内排球接球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比赛中通过相互发球及接球、垫球、扣球等方式突破对方防守,使对方无法接起进攻过来的排球。因此接球技术不仅考验运动员迅速且准确的判断落球点,同时接球后排球的走向也决定了进攻的方向及手段,因此运动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接球训练。目前排球接球训练多数仍采用陪练方法,若干陪练员从不同角度发球,对面的运动员不停接球提高自身的判断力,然而一方面陪练需要大量人员,耗费大量人力,另一方面排球打出后需要人力捡回,降低了训练效率。市场上出现了以弹簧作为动力源的排球发射机,但发球方向较为固定,弹簧发射力有限且易出现弹性疲劳,排球仍须人工捡回,提高训练效率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室内排球接球训练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承重梁,第一柔性缓冲梁,第二柔性缓冲梁,移动排球发射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排球接球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梁(1),第一柔性缓冲梁(2),第二柔性缓冲梁(3),移动排球发射机(4),回球槽(5),上球井(6),上球装置(7),旋转通道(8),控制装置(9),进球口(45),限位柱Ⅰ(70),限位器(71),伸缩软管(72);其中承重梁(1)位于球场近端墙面之间高处,第一柔性缓冲梁(2)与第二柔性缓冲梁(3)处于同一垂直面,比承重梁(1)更靠近球场近端,且第二柔性缓冲梁(3)位于第一柔性缓冲梁(2)下方;移动排球发射机(4)上部安装在承重梁(1),并与第一柔性缓冲梁(2)与第二柔性缓冲梁(3)相连接;回球槽(5)位于球场近端呈矩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排球接球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梁(1),第一柔性缓冲梁(2),第二柔性缓冲梁(3),移动排球发射机(4),回球槽(5),上球井(6),上球装置(7),旋转通道(8),控制装置(9),进球口(45),限位柱Ⅰ(70),限位器(71),伸缩软管(72);其中承重梁(1)位于球场近端墙面之间高处,第一柔性缓冲梁(2)与第二柔性缓冲梁(3)处于同一垂直面,比承重梁(1)更靠近球场近端,且第二柔性缓冲梁(3)位于第一柔性缓冲梁(2)下方;移动排球发射机(4)上部安装在承重梁(1),并与第一柔性缓冲梁(2)与第二柔性缓冲梁(3)相连接;回球槽(5)位于球场近端呈矩形凹陷,回球槽(5)底部连接有进球口(45),回球槽(5)底部的坡面均向进球口(45)倾斜;进球口(45)为圆形,直径比排球大1CM,进球口(45)底部倾斜,与上球井(6)相通;上球井(6)呈直角型,水平边一端位于地面以下,垂直边一端垂直向上,上球装置(7)安装在上球井(6)中;上球井(6)上部与旋转通道(8)连接,旋转通道(8)下部连接有伸缩软管(72),伸缩软管(72)的另一端连接至移动排球发射机(4);控制装置(9)安装在一侧墙面上;移动排球发射机(4)高于承重梁(1)的水平两侧安装有限位柱Ⅰ(70),承重梁(1)两端与墙面结合的部位上方安装有限位器(71),限位柱Ⅰ(70)与限位器(71)位于同一高度的垂直面上,移动排球发射机(4)左右移动可使限位柱Ⅰ(70)触碰到限位器(71);控制装置(9)与移动排球发射机(4)、上球装置(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排球接球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排球发射机(4)包括承重筐(10),发射器(11),固定架(12),脉冲式空气炮(13),空气压缩机(14),悬挂臂(15),旋转台(16),托台(17),旋转柱(18),底座(19),轴承(20),电机Ⅰ(21),传动链条(22),限位柱Ⅱ(23),红外限位器(24),滑动悬臂(25),行走齿轮(26),主动齿轮(27),电机Ⅱ(28),配重箱(29),第一支撑臂(30),第二支撑臂(31),从动轮(32);其中承重筐(10)为金属制成,呈中空四边形,发射器(11)由固定架(12)固定在承重筐(10)前方,其后方依次为脉冲式空气炮(13)和空气压缩机(14),脉冲式空气炮(13)和空气压缩机(14)被焊接在承重筐(10)上,发射器(11)与脉冲式空气炮(13)的出气管进行管路连接,脉冲式空气炮(13)的进气管与空气压缩机(14)连接;承重筐(10)顶部连接有5根悬挂臂(15),悬挂臂(15)顶部与旋转台(16)焊接,旋转台(16)上部的旋转柱(18)底端有底座(19),嵌入在旋转台(16)中;旋转柱(18)上部伸出旋转台(16)上方,旋转柱(18)顶部嵌入在上方托台(17)底部的轴承(20)中,其嵌入部分有一圈齿状凸起;电机Ⅰ(21)安装在托台(17)底部并伸入到托台(17)内部,电机Ⅰ(21)的旋转端与旋转柱(18)的齿状凸起通过传动链条(22)连接;旋转柱(18)上部未嵌入的部分左右两侧安装有限位柱Ⅱ(23),红外限位器(24)安装在托台(17)底部后方的边沿上;两根滑动悬臂(25)底部与托台(17)顶部连接,其顶部安装有行走齿轮(26)嵌入在承重梁(1)中,行走齿轮(26)上部咬合有主动齿轮(27),主动齿轮(27)与后侧的电机Ⅱ(28)连接,主动齿轮(27)左侧为配重箱(29),通过增加重物使移动排球发射机(4)保持水平;第一支撑臂(30)一端与滑动悬臂(25)连接,另一端通过两个从动轮(32)嵌入在第一柔性缓冲梁(2)中,第二支撑臂(31)一端连接托台(17)后部侧面,另一端通过两个从动轮(32)嵌入在第二柔性缓冲梁(3);发射器(11)、脉冲式空气炮(13)、空气压缩机(14)、电机Ⅰ(21)、电机Ⅱ(28)与控制装置(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排球接球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11)包括发射筒(33),装填口(34),滑槽(35),密封盖(36),齿条(37),步进电机Ⅰ(38),传动齿轮(39),密封卡(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华,周靖坤,单桦林,王岳,涂俊彪,刘启峣,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