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97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包括箱体、输送装置、拉动组件、连接杆、第一电机、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固定块、第三弹簧和第二固定块,所述侧箱板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插槽开设在侧箱板的一侧,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加工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部,在使用时,直接通过打开箱体两侧的侧箱板,即可直接使用,在不使用时,直接关闭两侧的侧箱板即可,快捷,方便,通过输送装置和第一电机的配合,实现对待加工物品的多角度进行照射加工,可以使得物品加工的更完全,能获取更好的产品;通过拉动组件,拉动拉动杆时,即可将滚轮推出,方便使用,在运输过程中不必搬着或者提着,节省人力,便于运输和携带。

A Portable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rotary energy process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 conveying device, a pulling component, a connecting rod, a first motor, a first spring, a second spring, a first fixing block, a third spring and a second fixing block. The side box plate is hi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ox body, and the slo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ide box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processing device by means of a hinge. Inside the box body, when in use, it can be directly used by opening the side board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x body. When not in use, the side boards on both sides can be closed directly. It is fast and convenient.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onveyor and the first motor, the multi-angle irradiation processing of processed articles can be realized, which can make the processing of articles more complete and obtain better products. When the pulling rod is pulled, the roller can be pushed out,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need not be carried or lifted in the course of transportation. It saves manpower and is convenient to transport and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工装置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指出人体中的波就如同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不同频率的可见光等能够以“共振”的方式和其他物质互动引起共振,在适当的频率下即可透过共振而被人体“接收”,进而调节人的身体机能,现有的转能加工装置在使用和存放的时候很不方便,还需用箱子一类的对装置进行包装;来回使用很不便;现有的转能加工装置,不能实现对待加工物品多角度进行加工照射,使得物品加工不够完全;现有的转能加工装置在进行搬运和携带时很不便,需要人提或者抱着,很消耗人力,不便进行搬运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包括箱体、输送装置、拉动组件、连接杆、第一推杆、第一电机、第一支撑板、第一插杆、第一弹簧、红外线照射器、转能加工器、插槽、第二弹簧、第一固定块和侧箱板,所述侧箱板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插槽开设在侧箱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在第一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插杆贯穿安装在箱体的内部,且与箱体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推杆安装在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连接杆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红外线照射器和转能加工器均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拉动组件固定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拉动箱、第三弹簧、第二固定块、插孔、第二插杆、拉杆、第三固定块、第一气囊、第四弹簧、第一固定板、第二气囊、第二推杆、第四固定块、滚轮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安装在拉动箱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杆贯穿安装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且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插孔贯穿安装在拉动箱的内部,所述插孔开设在第二插杆的内部,所述第四弹簧固定在拉杆和拉动箱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推杆通过第四固定块固定在拉动箱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拉动箱的内壁一侧,所述滚轮安装在第二推杆的一端,所述通孔开设在拉动箱的一侧,所述输送装置固定在箱体的内部,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螺纹杆、滑槽、第二固定板、挡板、第二支撑板、第五固定块、第二电机和滑块,所述滑槽开设在第二固定板的内壁一侧,所述滑块安装在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五固定块固定在滑块的一侧,所述挡板固定在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固定板的一侧,所述螺纹杆安装在第二电机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杆、第一弹簧、插槽、第二弹簧、第一固定块和侧箱板对称安装在箱体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和第一推杆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固定在拉杆和第一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气囊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推杆之间,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导气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块内部开设有孔,且辅助固定拉杆,所述通孔对应滚轮开设。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固定块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贯穿安装在第五固定块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通过将加工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部,在使用时,直接通过打开箱体两侧的侧箱板,即可直接使用,在不使用时,直接关闭两侧的侧箱板即可,快捷,方便;通过输送装置和第一电机的配合,实现对待加工物品的多角度进行照射加工,可以使得物品加工的更完全,能获取更好的产品;通过拉动组件,拉动拉动杆时,即可将滚轮推出,方便使用,在运输过程中不必搬着或者提着,节省人力,便于运输和携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拉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输送装置;3、拉动组件;4、连接杆;5、第一推杆;6、第一电机;7、第一支撑板;8、第一插杆;9、第一弹簧;10、红外线照射器;11、转能加工器;12、插槽;13、第二弹簧;14、第一固定块;15、侧箱板;31、拉动箱;32、第三弹簧;33、第二固定块;34、插孔;35、第二插杆;36、拉杆;37、第三固定块;38、第一气囊;39、第四弹簧;310、第一固定板;311、第二气囊;312、第二推杆;313、第四固定块;314、滚轮;315、通孔;21、螺纹杆;22、滑槽;23、第二固定板;24、挡板;25、第二支撑板;26、第五固定块;27、第二电机;28、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包括箱体1、输送装置2、拉动组件3、连接杆4、第一推杆5、第一电机6、第一支撑板7、第一插杆8、第一弹簧9、红外线照射器10、转能加工器11、插槽12、第二弹簧13、第一固定块14和侧箱板15,侧箱板15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1的一侧,插槽12开设在侧箱板15的一侧,第一固定块14固定在箱体1的内壁一侧,第二弹簧13固定在第一固定块14的一侧,第一插杆8贯穿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且与箱体1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9,第一插杆8、第一弹簧9、插槽12、第二弹簧13、第一固定块14和侧箱板15对称安装在箱体1的两侧,第一支撑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1的一侧,第一电机6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一侧,第一推杆5安装在第一电机6的一侧,连接杆4固定在第一支撑板7的一侧,连接杆4和第一推杆5通过螺栓连接,红外线照射器10和转能加工器11均安装在第一支撑板7的内部,拉动组件3固定在箱体1的一侧,拉动组件3包括拉动箱31、第三弹簧32、第二固定块33、插孔34、第二插杆35、拉杆36、第三固定块37、第一气囊38、第四弹簧39、第一固定板310、第二气囊311、第二推杆312、第四固定块313、滚轮314和通孔315,第二固定块33安装在拉动箱31的一侧,第二插杆35贯穿安装在第二固定块33的内部,且与第二固定块33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2,插孔34贯穿安装在拉动箱31的内部,插孔34开设在第二插杆35的内部,第四弹簧39固定在拉杆36和拉动箱31的内壁一侧,第一气囊38固定在拉杆36和第一固定板310之间,第三固定块37内部开设有孔,且辅助固定拉杆36,通孔315对应滚轮314开设,第二气囊31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10和第二推杆312之间,且第一气囊38和第二气囊311通过导气管连接,第二推杆312通过第四固定块313固定在拉动箱31的内部,第一固定板310固定在拉动箱31的内壁一侧,滚轮314安装在第二推杆312的一端,通孔315开设在拉动箱31的一侧,输送装置2固定在箱体1的内部,输送装置2包括螺纹杆21、滑槽22、第二固定板23、挡板24、第二支撑板25、第五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包括箱体(1)、输送装置(2)、拉动组件(3)、连接杆(4)、第一推杆(5)、第一电机(6)、第一支撑板(7)、第一插杆(8)、第一弹簧(9)、红外线照射器(10)、转能加工器(11)、插槽(12)、第二弹簧(13)、第一固定块(14)和侧箱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箱板(15)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插槽(12)开设在侧箱板(15)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块(14)固定在箱体(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弹簧(13)固定在第一固定块(14)的一侧,所述第一插杆(8)贯穿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且与箱体(1)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支撑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6)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推杆(5)安装在第一电机(6)的一侧,所述连接杆(4)固定在第一支撑板(7)的一侧,所述红外线照射器(10)和转能加工器(11)均安装在第一支撑板(7)的内部,所述拉动组件(3)固定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拉动组件(3)包括拉动箱(31)、第三弹簧(32)、第二固定块(33)、插孔(34)、第二插杆(35)、拉杆(36)、第三固定块(37)、第一气囊(38)、第四弹簧(39)、第一固定板(310)、第二气囊(311)、第二推杆(312)、第四固定块(313)、滚轮(314)和通孔(315),所述第二固定块(33)安装在拉动箱(31)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杆(35)贯穿安装在第二固定块(33)的内部,且与第二固定块(33)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2),所述插孔(34)贯穿安装在拉动箱(31)的内部,所述插孔(34)开设在第二插杆(35)的内部,所述第四弹簧(39)固定在拉杆(36)和拉动箱(3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推杆(312)通过第四固定块(313)固定在拉动箱(31)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310)固定在拉动箱(31)的内壁一侧,所述滚轮(314)安装在第二推杆(312)的一端,所述通孔(315)开设在拉动箱(31)的一侧,所述输送装置(2)固定在箱体(1)的内部,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螺纹杆(21)、滑槽(22)、第二固定板(23)、挡板(24)、第二支撑板(25)、第五固定块(26)、第二电机(27)和滑块(28),所述滑槽(22)开设在第二固定板(23)的内壁一侧,所述滑块(28)安装在滑槽(22)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板(25)通过第五固定块(26)固定在滑块(28)的一侧,所述挡板(24)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5)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27)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3)的一侧,所述螺纹杆(21)安装在第二电机(27)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转能加工装置,包括箱体(1)、输送装置(2)、拉动组件(3)、连接杆(4)、第一推杆(5)、第一电机(6)、第一支撑板(7)、第一插杆(8)、第一弹簧(9)、红外线照射器(10)、转能加工器(11)、插槽(12)、第二弹簧(13)、第一固定块(14)和侧箱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箱板(15)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插槽(12)开设在侧箱板(15)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块(14)固定在箱体(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弹簧(13)固定在第一固定块(14)的一侧,所述第一插杆(8)贯穿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且与箱体(1)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支撑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6)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推杆(5)安装在第一电机(6)的一侧,所述连接杆(4)固定在第一支撑板(7)的一侧,所述红外线照射器(10)和转能加工器(11)均安装在第一支撑板(7)的内部,所述拉动组件(3)固定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拉动组件(3)包括拉动箱(31)、第三弹簧(32)、第二固定块(33)、插孔(34)、第二插杆(35)、拉杆(36)、第三固定块(37)、第一气囊(38)、第四弹簧(39)、第一固定板(310)、第二气囊(311)、第二推杆(312)、第四固定块(313)、滚轮(314)和通孔(315),所述第二固定块(33)安装在拉动箱(31)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杆(35)贯穿安装在第二固定块(33)的内部,且与第二固定块(33)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2),所述插孔(34)贯穿安装在拉动箱(31)的内部,所述插孔(34)开设在第二插杆(35)的内部,所述第四弹簧(39)固定在拉杆(36)和拉动箱(3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推杆(312)通过第四固定块(313)固定在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佳琛陈韦廷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嘉联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