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497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包括振幅升高按键开关、振幅降低按键开关、开始/暂停按键开关、控制主板、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第一振子插座和第二振子插座;振幅升高按键开关、振幅降低按键开关、开始/暂停按键开关分别与控制主板的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主板的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连接第一振子插座、第二振子插座U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按键能够快速实现振子振幅调节及开始/暂停功能,一台智能控制设备可同时控制腰部绑带内的和背部背带内的振子振幅,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快速调节振子振幅,使用方便。支持不同振幅状态的指示灯显示功能,便于使用者观察并参考执行调节操作。

Vibrator Amplitude Adjustment Circuit for Dynamic Repai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scillator amplitude adjustment circuit of a dynamic repair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amplitude-raising key switch, an amplitude-reducing key switch, a start/stop key switch, a control motherboard, a class D audio power amplifier, a first oscillator socket and a second oscillator socket; an amplitude-raising key switch, an amplitude-reducing key switch and a start/stop key switch control the main board respectively. The input end of the sampling signal is connected; the output end of the enabling signal of the control motherboard is connected with class D audio power amplifier, and class D audio power amplifi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scillator socket and the second oscillator socket U11. The utility model can quickly realize the amplitude adjustment and start/stop function of the oscillator by key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device can simultaneously control the amplitude of the oscillator in the waist bandage and the back belt. The user can quickly adjust the amplitude of the oscillator according to his own needs and is convenient to use. It supports the display function of indicator lamp in different amplitude state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observe and reference to perform adjustm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
技术介绍
基因的动力学法则告诉我们,生命是由三种状态构成的,DNA的能量态、RNA信息态和细胞的功能态。这三种状态的相互应答过程,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活动。所以生命是一个巨系统,它的开放程度决定了我们生命的有序化程度。即我们生命与信息的交换程度,就是生命获取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我们的生命力,即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所有慢病的发生与发展都离不开DNA能量结构的缺失,因此慢病的发生几乎都与基因有关系,当大多数疾病发生时,事实上由于DNA能量结构的缺失,导致RNA信息态崩溃,信息的崩溃导致了细胞与信息的应答发生终止,能量的交换终止了细胞能量低下而出现的细胞功能低下,古人言万病生于气,气即能量,能量不足最终导致了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出现五脏或五藏功能紊乱了,细胞的无序生长甚至凋亡,最终演变成癌症等一系列与DNA相关的慢性疑难性疾病!变异的DNA迭代遗传使得慢病出现了如今这个不可控的局面。面对疾病束手无策,是因为我们医学的方向错了,所以如果要消灭疾病,我们必须回到生命的源头,即基因的动态编辑过程来找到疾病的解决方案。基因动态修复及治疗系统由可穿戴装置和智能控制设备两大部分组成,智能控制设备主要实现供电、驱动音频振子、通信等功能,同时需要实现振子振幅调节功能,以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快速调节振子振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通过按键快速实现振子振幅调节功能,一台智能控制设备同时控制腰部绑带和背部背带振子串的振幅调节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包括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控制主板U9、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第一振子插座U10和第二振子插座U11;所述的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一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二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三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静音控制输入端/MUTE引脚及系统关断控制输入端/SHDN引脚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7,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串联的电阻R3及电阻R8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输出端连接第一振子插座U10,右声道输出端连接第二振子插座U11。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还包括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控制主板U9的第二使能信号输出端、第三使能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限流电阻R75接地。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输入端INL引脚串接分压电阻R29,右声道输入端INR引脚串接分压电阻R30。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电源正极PVDDL和右声道电源正极PVDDR通过滤波电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解电容C57、瓷片电容C58和瓷片电容C59,电解电容C57的正极连接电源正极,电解电容C57的负极与瓷片电容C58和瓷片电容C59共地。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输出端及右声道输出端分别通过分频电容接地。所述的控制主板U9为MT7688AN芯片。所述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为PAM8403芯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键能够快速实现振子振幅调节及开始/暂停功能,一台智能控制设备可同时控制腰部绑带内的振子和背部背带内的振子振幅,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快速调节振子振幅,使用方便。支持不同振幅状态的指示灯显示功能,便于使用者观察并参考执行调节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按键开关连接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主板连接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连接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如图1所示,其包括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控制主板U9(MT7688AN)、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PAM8403)、第一振子插座U10和第二振子插座U11。如图2所示,所述的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一采样信号输入端GPIO15相连;所述的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二采样信号输入端GPIO14相连;所述的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三采样信号输入端GPIO40相连。还包括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控制主板U9的第二使能信号输出端GPIO16、第三使能信号输出端GPIO17相连,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限流电阻R75接地,由于发光二极管所允许流过的电流较小,约为10毫安左右,故需串电阻进行限流。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GPIO42与三极管Q1(8050)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静音控制输入端/MUTE引脚及系统关断控制输入端/SHDN引脚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GPIO4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7(LED指示灯,当管脚GPIO_42置1时,LED灯亮,置0时LED指示灯灭),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串联的电阻R3及电阻R8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3、R8起降压限流、保护作用,有R3、R8串接Q1和D7才能正常工作)。此处三极管Q1做开关用,当管脚GPIO_42置1时,三级管电流导通,/MUTE、/SHDN两个管脚处于高电平状态;当管脚GPIO_42置0时,三级管电流不导通,/MUTE、/SHDN两个管脚处于低电平状态,这俩引脚低电平时芯片驱动,否者不驱动。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输出端(+OUT_L、-OUT_L)连接第一振子插座U10(PJ242),右声道输出端(+OUT_R、-OUT_R)连接第二振子插座U11(PJ313)。振子插座为3.5mm音频插座,振子振幅的大小由PAM8403芯片的输出功率决定。一台智能控制设备提供两个振子插座,可同时控制腰部绑带内的振子和背部背带内的振子振幅,使用方便。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控制主板U9、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第一振子插座U10和第二振子插座U11;所述的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一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二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三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静音控制输入端/MUTE引脚及系统关断控制输入端/SHDN引脚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7,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串联的电阻R3及电阻R8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输出端连接第一振子插座U10,右声道输出端连接第二振子插座U11。

【技术特征摘要】
1.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控制主板U9、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第一振子插座U10和第二振子插座U11;所述的振幅升高按键开关K1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一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振幅降低按键开关K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二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开始/暂停按键开关K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控制主板U9的第三采样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静音控制输入端/MUTE引脚及系统关断控制输入端/SHDN引脚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控制主板U9的第一使能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7,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串联的电阻R3及电阻R8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3的左声道输出端连接第一振子插座U10,右声道输出端连接第二振子插座U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修复系统振子振幅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第一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8和第二振幅显示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控制主板U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智慧
申请(专利权)人:美华尚医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