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88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包括:螺旋立杆;螺母;调节座;可调螺母;调角器;钢针插槽模块;钢针;移动座;支撑座;螺杆A;旋转螺杆;复位块;垫片;把手;螺旋通孔;回钩;导向架;导向架套;套筒;调节架;移动架;后脚跟支撑模块;医用螺杆;螺杆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病患的跟骨骨折伤情及相应的预设手术方案为基础,灵活的取舍部件来配合医生进行跟骨骨折复位手术,可达到复位和强有力的固定作用,防止关节僵硬的发生;另外对肿胀的软组织有减张作用,便于换药,保持伤口清洁。

A Kind of Operative Reducer for Calcaneal Fra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urgical reduction device for calcaneal fra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crew upright rod, a nut, a regulating seat, an adjustable nut, an angle adjuster, a steel pin slot module, a steel pin, a movable seat, a support seat, a screw A, a rotating screw, a reduction block, a gasket, a handle, a screw through hole, a back hook, a guide frame sleeve, a regulating frame, a movable frame, a heel support module and a medical screw. Rod; Screw B;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operate with doctors in calcaneal fracture reduction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patient's calcaneal fracture injury condition and corresponding preset operation plan, and flexible parts can achieve reduction and strong fixatio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joint stiffness; besid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effect of reducing swelling soft tissue, facilitating dressing change and keeping the wound cl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
本技术属于骨科手术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
技术介绍
跟骨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本病症以青壮年为主,常由高处坠下、足部着地后足跟遭受垂直撞击致伤或由挤压致伤;60%-75%的跟骨骨折是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其手术方式有双针撬拔复位及固定、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等;由于跟骨大部分是松质骨,而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造成,骨折后常会发生各种跟骨体的压缩、关节面的骨折移位,从而造成跟骨高度的降低;具体症状如距下关节内的跟骨骨折,尤其是复杂的Ⅱ·Ⅲ·舌状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现有的技术有石膏、夹板、或骨圆针撬拔复位及固定、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等治疗形式,在术中容易出现手术切口增大、过度牵拉等状况,导致术后容易引起伤口皮肤坏死感染、深部感染、骨髓炎、甚至是再移位等风险;使得患者的治疗周期加长,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专利号为94207334.7的可调式跟骨骨折复位固定器,其在当时现有的技术上提出了一种用双针撬拔复位固定的技术,由两根骨圆针为楔形插入骨内,套上可调式跟骨骨折复位固定器后,骨圆针不易脱出,可达到复位和强有力的固定作用,另外,对肿胀的软组织有减张作用,便于换药,保持伤口清洁;但是该专利只供给了上下拉伸的力,对于跟骨的拉伸复位和防止内翻的复位效果好,但容易出现手术切口增大、过度牵拉的状况,术后恢复较慢;且对于骨头外移的状况,复位较为困难;历时二十几年的临床医学实践,本技术在上述复位器固定器的基础上做创新,使得手术中能更便捷且迅速的复位跟骨骨折,加大手术的成功率,避免跟骨出现二次移位重叠、内翻和外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包括:螺旋立杆、螺母、调节座、可调螺母、调角器、钢针插槽模块、钢针、移动座、支撑座、螺杆A、旋转螺杆、复位块、垫片、把手、螺旋通孔、回钩、导向架、导向架套、套筒、调节架、移动架、后脚跟支撑模块、医用螺杆、跟骨截面、螺杆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立杆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螺母、调节座、移动座、调节架、支撑座;所述的调节座一端设于螺旋立杆上,另一端与钢针插槽模块连接;所述的钢针插槽模块顶部设有可调螺母;所述的调角器设有不小于个,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的端部和移动座的端部;所述的钢针设有不小于1根,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内和移动座上;所述的移动座一端设于螺旋立杆上,另一端与调角器相连接;所述的支撑座整体呈“L”状,所述的旋转螺杆一端设有把手,另一端贯穿支撑座和复位块后固设于垫片内;所述的螺旋通孔设于垫片上;所述的导向架一端设有回钩,另一端嵌套在导向架套内;所述的导向架套一端与导向架相连接,另一端固设在套筒上;所述的套筒为中空状,内侧壁上固设有螺纹,一端通过螺栓结构与垫片上的螺旋通孔相连接,另一端与医用螺杆相连接;所述的螺杆A一端与调节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架相连接;所述的移动架一端与螺杆A通过螺栓结构相连接,另一端与后脚跟支撑模块相连接,所述的螺杆B通过螺栓结构设于后脚跟支撑模块内;所述的跟骨截面底部置于后脚跟支撑模块上,上部与回钩固设在跟骨截面的表皮层上,跟骨截面左侧与移动座上的钢针相固定,右侧与旋转螺杆上的垫片相固定。所述的螺旋通孔不小于1个,且螺旋通孔整体呈椭圆状。所述的医用螺杆设于套筒内,二者通过螺栓结构相连接,且医用螺杆可贯穿套筒。所述的螺杆B可贯穿整根后脚跟支撑模块。所述的螺旋通孔不小于1个,分别设于支撑座、复位块、垫片、后脚跟支撑模块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部件灵活,钢针插入骨头前,可相应的作上下移动和角度的旋转移动;垫片的防止外翻作用也可以根据人脚的大小等作前后调节作用,方便固定;医用螺杆穿过通孔的固定也可以根据实际伤情来避开骨折线做外部固定;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本技术做跟骨复位的时候,可达到复位和强有力的固定作用,防止关节僵硬的发生;另外对肿胀的软组织有减张作用,便于换药,保持伤口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垫片与旋转螺杆等部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旋立杆;2.螺母;3.调节座;4.可调螺母;5.调角器;6.钢针插槽模块;7.钢针;8.移动座;9.支撑座;10.螺杆A;11.旋转螺杆;12.复位块;13.垫片;14.把手;15.螺旋通孔;16.回钩;17.导向架;18.导向架套;19.套筒;20.调节架;21.移动架;22.后脚跟支撑模块;23.医用螺杆;24.跟骨截面;25.螺杆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包括:螺旋立杆1、螺母2、调节座3、可调螺母4、调角器5、钢针插槽模块6、钢针7、移动座8、支撑座9、螺杆A10、旋转螺杆11、复位块12、垫片13、把手14、螺旋通孔15、回钩16、导向架17、导向架套18、套筒19、调节架20、移动架21、后脚跟支撑模块22、医用螺杆23、跟骨截面24、螺杆B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立杆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螺母2、调节座3、移动座8、调节架20、支撑座9;所述的调节座3一端设于螺旋立杆1上,另一端与钢针插槽模块6连接;所述的钢针插槽模块6顶部设有可调螺母4;所述的调角器5设有不小于1个,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6的端部和移动座8的端部;所述的钢针7设有不小于1根,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6内和移动座8上;所述的移动座8一端设于螺旋立杆1上,另一端与调角器5相连接;所述的支撑座9整体呈“L”状,所述的旋转螺杆11一端设有把手14,另一端贯穿支撑座9和复位块12后固设于垫片13内;所述的螺旋通孔15设于垫片13上;所述的导向架17一端设有回钩16,另一端嵌套在导向架套18内;所述的导向架套18一端与导向架17相连接,另一端固设在套筒19上;所述的套筒19为中空状,内侧壁上固设有螺纹,一端通过螺栓结构与垫片13上的螺旋通孔15相连接,另一端与医用螺杆23相连接;所述的螺杆A10一端与调节架20相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架21相连接;所述的移动架21一端与螺杆A10通过螺栓结构相连接,另一端与后脚跟支撑模块22相连接,所述的螺杆B25通过螺栓结构设于后脚跟支撑模块22内;所述的跟骨截面24底部置于后脚跟支撑模块22上,上部与回钩16固设在跟骨截面24的表皮层上,跟骨截面24左侧与移动座8上的钢针7相固定,右侧与旋转螺杆11上的垫片13相固定;所述的螺旋通孔15不小于1个,且螺旋通孔15整体呈椭圆状;所述的医用螺杆23设于套筒19内,二者通过螺栓结构相连接,且医用螺杆23可贯穿套筒19;所述的螺杆B25可贯穿整根后脚跟支撑模块22;所述的螺旋通孔15不小于1个,分别设于支撑座9、复位块12、垫片13、后脚跟支撑模块22上。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左图为跟骨骨折的一种状态,右图为在该断裂形状的状态下,使用本复位器在手术中给患者跟骨部位复位后的效果图;所述的后脚跟支撑模块22可根据需求上下左右移动到合适的距离;所述的跟骨截面24底部置于后脚跟支撑模块22上,便于需要从底部打螺杆B做固定的情况;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包括:螺旋立杆(1)、螺母(2)、调节座(3)、可调螺母(4)、调角器(5)、钢针插槽模块(6)、钢针(7)、移动座(8)、支撑座(9)、螺杆A(10)、旋转螺杆(11)、复位块(12)、垫片(13)、把手(14)、螺旋通孔(15)、回钩(16)、导向架(17)、导向架套(18)、套筒(19)、调节架(20)、移动架(21)、后脚跟支撑模块(22)、医用螺杆(23)、跟骨截面(24)、螺杆B(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立杆(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螺母(2)、调节座(3)、移动座(8)、调节架(20)、支撑座(9);所述的调节座(3)一端设于螺旋立杆(1)上,另一端与钢针插槽模块(6)连接;所述的钢针插槽模块(6)顶部设有可调螺母(4);所述的调角器(5)设有不小于1个,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6)的端部和移动座(8)的端部;所述的钢针(7)设有不小于1根,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6)内和移动座(8)上;所述的移动座(8)一端设于螺旋立杆(1)上,另一端与调角器(5)相连接;所述的支撑座(9)整体呈“L”状,所述的旋转螺杆(11)一端设有把手(14),另一端贯穿支撑座(9)和复位块(12)后固设于垫片(13)内;所述的螺旋通孔(15)设于垫片(13)上;所述的导向架(17)一端设有回钩(16),另一端嵌套在导向架套(18)内;所述的导向架套(18)一端与导向架(17)相连接,另一端固设在套筒(19)上;所述的套筒(19)为中空状,内侧壁上固设有螺纹,一端通过螺栓结构与垫片(13)上的螺旋通孔(15)相连接,另一端与医用螺杆(23)相连接;所述的螺杆A(10)一端与调节架(20)相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架(21)相连接;所述的移动架(21)一端与螺杆A(10)通过螺栓结构相连接,另一端与后脚跟支撑模块(22)相连接,所述的螺杆B(25)通过螺栓结构设于后脚跟支撑模块(22)内;所述的跟骨截面(24)底部置于后脚跟支撑模块(22)上,上部与回钩(16)固设在跟骨截面(24)的表皮层上,跟骨截面(24)左侧与移动座(8)上的钢针(7)相固定,右侧与旋转螺杆(11)上的垫片(13)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骨骨折手术复位器,包括:螺旋立杆(1)、螺母(2)、调节座(3)、可调螺母(4)、调角器(5)、钢针插槽模块(6)、钢针(7)、移动座(8)、支撑座(9)、螺杆A(10)、旋转螺杆(11)、复位块(12)、垫片(13)、把手(14)、螺旋通孔(15)、回钩(16)、导向架(17)、导向架套(18)、套筒(19)、调节架(20)、移动架(21)、后脚跟支撑模块(22)、医用螺杆(23)、跟骨截面(24)、螺杆B(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立杆(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螺母(2)、调节座(3)、移动座(8)、调节架(20)、支撑座(9);所述的调节座(3)一端设于螺旋立杆(1)上,另一端与钢针插槽模块(6)连接;所述的钢针插槽模块(6)顶部设有可调螺母(4);所述的调角器(5)设有不小于1个,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6)的端部和移动座(8)的端部;所述的钢针(7)设有不小于1根,分别设于钢针插槽模块(6)内和移动座(8)上;所述的移动座(8)一端设于螺旋立杆(1)上,另一端与调角器(5)相连接;所述的支撑座(9)整体呈“L”状,所述的旋转螺杆(11)一端设有把手(14),另一端贯穿支撑座(9)和复位块(12)后固设于垫片(13)内;所述的螺旋通孔(15)设于垫片(13)上;所述的导向架(17)一端设有回钩(16),另一端嵌套在导向架套(18)内;所述的导向架套(18)一端与导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龙海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