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75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包括:横梁组件;第一管体,其端部与所述横梁组件固定连接;第二管体,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且所述第二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丝杠,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第一护套,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护套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管体连接件,其为两半式结构并且夹住所述丝杠,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管体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对应所述管体连接件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无需开孔就能够安装升降管护套,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护套件损坏或者变形,并且升降管与丝杠能够很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A Double-motor Three-Section Rising Table with Front-mounted Circula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motor forward-mounted circular pipe three-section lifting table, which comprises: a cross-beam assembly; a first tube body, whose end is fixed with the cross-beam assembly; a second tube body, which is sleeved outside the first tube body, and an annular first clamp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tube wall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tube body; a lead screw,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ube body; a first sheath whose position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ube body; Between the first pipe body and the second pipe body, and the first shea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ipe body through the first clamping groove; the pipe body connector, which is a two-half structure and clamps the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ipe body connecto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pipe body corresponds to the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pipe body connecto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lifting pipe sheath can be installed without opening, and the damage or deformation of the sheath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and the lifting pipe and the screw can be connected relia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
本技术属于升降桌
,涉及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对桌面高度的需求不同,存在着一种升降桌,升降桌能够通过伸缩来调节桌腿的高度,升降桌的升降装置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才能实现桌子的升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动操作桌子升降并不方便,从而会减低工作效率。目前的升降桌,其具有多根管状的桌腿,将较小的桌腿穿设在较大的桌腿内,从而实现上下升降桌面的高度,而套设的多根桌腿或者升降管之间实际上是设置有护套件的,护套件对于桌腿或者升降管的伸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有的升降桌结构中,通常是采用了开孔来使护套固定在桌腿或者升降管的内管壁上的,这样既不美观,而且整体的受力也非常的不合理,导致护套件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并且升降管与丝杠无法可靠的连接在一起,这样会使升降桌的升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包括:横梁组件;第一管体,其端部与所述横梁组件固定连接;第二管体,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且所述第二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丝杠,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第一护套,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护套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管体连接件,其为两半式结构并且具有内孔,所述丝杠固定在所述内孔中,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管体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对应所述管体连接件的上端面。较佳的,还包括第三管体以及第二护套,所述第三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三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护套位于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二护套通过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第三管体连接。较佳的,所述第一护套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护套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嵌设在所述第一卡接槽内,所述第二卡扣嵌设在所述第二卡接槽内。较佳的,所述管体连接件包括左连接块以及右连接块,所述左连接块与所述右连接块均为半圆环状结构且两者合并后形成圆环状的所述管体连接件。较佳的,所述左连接块以及所述右连接块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销,所述丝杠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左连接块以及所述右连接块从所述丝杠的两侧夹住所述丝杠,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销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较佳的,所述管体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且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若干调整片,所述调整片与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管体连接件连接。较佳的,所述调整片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短销以及第二连接销,所述管体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调整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上,且所述短销穿设在所述第二管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从而使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管体连接件固定连接。较佳的,所述左连接块以及所述右连接块的两U形端头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穿轴以及穿孔,所述左连接块上的所述穿轴以及所述穿孔分别与所述右连接块上的所述穿孔以及所述穿轴连接。较佳的,所述管体连接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管体连接件的内孔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无需开孔就能够安装升降管护套,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护套件损坏或者变形,并且升降管与丝杠能够很可靠的连接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圆管三节桌腿组件的剖面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圆管三节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管体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的示意图。图中,100、横梁组件;200、第一管体;300、第二管体;310、第一卡接槽;400、丝杠;410、第一连接孔;500、第一护套;510、第一卡扣;600、管体连接件;610、左连接块;620、右连接块;630、第一连接销;640、第二连接孔;650、穿轴;660、穿孔;700、第三管体;710、第二卡接槽;800、第二护套;810、第二卡扣;900、调整片;910、短销;920、第二连接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包括:横梁组件100、第一管体200、第二管体300、丝杠400、第一护套500以及管体连接件600,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升降桌的桌腿升降功能。横梁组件100就是桌面板的横梁,更进一步来说,横梁组件100就是一个长条梁状结构,桌板固定在横梁组件100上,并且横梁的两端具有两个桌腿组件,桌腿组件包括第一管体200、第二管体300、丝杠400、第一护套500以及管体连接件600。第一管体200,其端部与所述横梁组件100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管体200的直径大于丝杠400的直径,且小于第二管体300的直径,横梁组件100与第一管体200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并随着第一管体200的上下移动而升降。第二管体300,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200外,且所述第二管体300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310;优选的,第二管体300与第一管体200之间为套设的关系,并且在第二管体300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310;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的第二管体300上,并没有第一卡接槽310结构,而是径向设置了若干小孔。丝杠40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200内;优选的,丝杠400的直径最小,其穿设在第一管体200内。第一护套500,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200与所述第二管体300之间,且所述第一护套500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310与所述第二管体300连接;优选的,第一管体200与第二管体300之间均在间隙,第一护套500就位于间隙内,这样能够使第一管体200与第二管体300之间的相对移动更加流畅,并且还能够支撑柱第一管体200与第二管体300。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的升降桌的桌腿组件上,相邻的升降管之间也是存在护套的,但是安装结构上具有缺陷,通过在外的升降管上径向设置小孔,然后对应的护套上具有与小孔对应的凸块,凸块穿设在小孔内,从而使护套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实际上是类似于在环形的护套上挑选几个点进行固定,在受力时,凸块容易变形,且凸块也容易从小孔中脱出,导致护套从间隙内脱离。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护套500的下端正好能够嵌设在第一卡接槽310内,所以第一护套500的整个环圈状的下端均能够可靠的卡在环形的第一卡接槽310内,从而形成面与面接触受力的效果,大大提升第一护套500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且由于是面与面之间的受力,所以具有防止变形的效果,非常的可靠。管体连接件600,其为两半式结构并且具有内孔,所述丝杠400固定在所述内孔中,所述第二管体300与所述管体连接件600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200的下端对应所述管体连接件600的上端面。优选的,管体连接件600实际上是分体式结构,其具有左右对称的两半可拆分的部件,通过将两个部分拼接在一起后会形成一个圆孔,也就是内孔,内孔能够将丝杠400夹住,也就是将丝杠400与管体连接件600固定在一起,第一管体200则与管体连接件600固定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组件;第一管体,其端部与所述横梁组件固定连接;第二管体,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且所述第二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丝杠,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第一护套,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护套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管体连接件,其为两半式结构并且具有内孔,所述丝杠固定在所述内孔中,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管体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对应所述管体连接件的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组件;第一管体,其端部与所述横梁组件固定连接;第二管体,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且所述第二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丝杠,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第一护套,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护套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管体连接件,其为两半式结构并且具有内孔,所述丝杠固定在所述内孔中,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管体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对应所述管体连接件的上端面。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体以及第二护套,所述第三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三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护套位于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二护套通过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第三管体连接。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护套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嵌设在所述第一卡接槽内,所述第二卡扣嵌设在所述第二卡接槽内。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连接件包括左连接块以及右连接块,所述左连接块与所述右连接块均为半圆环状结构且两者合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振卢洪斌李进移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五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