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334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在前喷冷装置和出口真空室之间设有后喷冷装置,后喷冷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循环风机、水冷换热器、上喷箱、料仓和下喷箱;水冷换热器为水冷板式热交换器,横向设置在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下方,循环风机带动水冷换热器的冷气流通过风道进入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高速冷气流穿过铜管上下表面带走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有真空室的位置增加2台后喷冷装置,使得出炉温度从原60℃降到42℃,有效防止氧化现象的发生,将铜管成材率提高至100%;节拍时间已经从原来45min降到32min,提高了13min,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实现电耗和氮气用量的大幅度降低,节能效果明显,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铜管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辊底式退火炉可用于铜棒、铜管、铜盘管等的中间退火或成品退火,由上料台、入口横移车(入口吹扫台)、入口真空室、入口过渡段、炉子加热段、铜管内吹扫装置、后冷段、喷冷段、出口真空室、卸料台(出口吹扫台)、料盘返回机构等组成。现有辊底式退火炉生产铜管时,铜管出炉温度一直偏高、达60℃以上、铜管外表会出现氧化,且节拍时间为45min,时间较长,大大降低了成材率与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对现有辊底炉冷却段进行改造,避免出炉温度高对产品的影响;同时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按铜管前进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后冷段、前喷冷装置、出口真空室和下料用输送小车,前喷冷装置在出风口处设置有两块竖直放置的水冷换热器,由上方设置的循环风机将铜管表面的热量带至水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喷冷装置和出口真空室之间设有后喷冷装置,所述后喷冷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循环风机、水冷换热器、上喷箱、料仓和下喷箱;所述循环风机与上喷箱和下喷箱之间有风道连接,所述上喷箱下方设有上喷嘴板,所述下喷箱的上方设有下喷嘴板,所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上设有喷嘴;所述水冷换热器为水冷板式热交换器,横向设置在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下方,所述循环风机带动水冷换热器的冷气流通过风道进入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高速冷气流穿过铜管上下表面带走热量。优选的,所述后喷冷装置有两台。优选的,所述水冷换热器内的水温控制在20~30℃之间,循环流动。优选的,所述水冷换热器内的水温为28℃。优选的,所述水冷换热器下方设有滑轨。优选的,还包括料架,所述料架上设有若干个铜管盘的放置区,将铜管缠绕成盘状,放置在所述料架上。优选的,所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上的喷嘴与料架上的铜管盘的放置区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料仓的两外侧壁上设有光栅安装架,装有光栅,所述料仓的两外侧壁为透光材料制成,两侧所述光栅发出的光在料仓内形成光道,所述光道让前端来的料架停在所需的位置。本技术通过将原辊底式退火炉的出口真空室向后移动,拆除原有出口吹扫台,在原有真空室的位置增加2台后喷冷装置,使得出炉温度从原60℃降到42℃,有效防止氧化现象的发生,将铜管成材率提高至100%;节拍时间已经从原来45min降到32min,提高了13min,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实现电耗和氮气用量的大幅度降低,节能效果明显,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增加冷却装置后的系统示意图。图3是新增的后喷冷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新增的后喷冷装置的左视图。图5是新增的后喷冷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新增的后喷冷装置A-A向的剖视图。图7是铜管盘的料架示意图。图中,1后冷段、2前喷冷装置、3出口真空室、4出口吹扫台、5下料用输送小车、6后喷冷装置、7料架、61循环风机、62水冷换热器、63上喷箱、64料仓、65下喷箱、611风道、621滑轨、631上喷嘴板、641光栅安装架、651下喷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是现有技术的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主要应用在铜管加工生产线上,按铜管前进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后冷段1、前喷冷装置2、出口真空室3、出口吹扫台4和下料用输送小车5,前喷冷装置2有两台,是在出风口处设置有两块竖直放置的水冷换热器,由上方设置的循环风机将铜管表面的热量带至水冷换热器,其冷却效果差,冷却效率低。出炉温度达60℃以上、铜管外表会出现氧化。如图2~7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将出口真空室3向后移动,拆除出口吹扫台4,在原有出口真空室3的位置增加2台的后喷冷装置6,后喷冷装置6为长高效快速冷却装置。后喷冷装置6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循环风机61、水冷换热器62、上喷箱63、料仓64和下喷箱65,循环风机61与上喷箱63和下喷箱65之间有风道611连接。上喷箱63下方设有上喷嘴板631,下喷箱65的上方设有下喷嘴板651,水冷换热器62为水冷板式热交换器,与前喷冷装置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水冷换热器62横向放置在循环风机61的进风口下方。铜管进入料仓64内,循环风机61带动水冷换热器62的冷气流通过风道611进入到上喷嘴板631和下喷嘴板651,高速冷气流穿过铜管上下表面带走热量。水冷换热器62内的水温控制在20~30℃之间,优选28℃为佳,通过常温水注入循环流动。水冷换热器62下方设有滑轨621,方便换热器检修更换。料仓64的两外侧壁上设有光栅安装架641,用于安装光栅(图中未示出),料仓64的两外侧壁为透光材料制成,两侧光栅发出的光在料仓内形成光道。光道用于定位铜管,给外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一个信号,让前端来的铜管停在所需的位置。这样方便对上喷嘴板631和下喷嘴板651上的喷嘴进行设置,传统喷嘴板上设置的喷嘴常采用均布的方式,对于铜管而言,进入料仓64时,均布的喷嘴不能保证完全对准铜管,这样会出现冷却效果不均匀,冷却时间难以把控的情况。将铜管缠绕成盘状,放置在专用料架7上,料架7俯视平面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料架7设置了8个铜管盘的放置区。将上喷嘴板631和下喷嘴板651上的喷嘴位置设定对准铜管盘。采用光栅可对料架7进行准确定位,使料架7进入料仓64后,铜管盘刚好停留在上喷嘴板631和下喷嘴板651上的喷嘴之间,保证冷却均匀。这样既可减少喷嘴布设的数量,还可提高冷却效率。冷却工作时,从前喷冷装置2出来的装有铜管盘的料架7被送入料仓64内,光栅定位料架7的停留位置,确保铜管盘位于上下喷嘴之间,循环风机61将水冷换热器62的冷空气通过风道送入上喷箱63和下喷箱65,由喷嘴喷出,对铜管盘的上下均喷射冷气,达到快速均匀降温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按铜管前进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后冷段、前喷冷装置、出口真空室和下料用输送小车,前喷冷装置在出风口处设置有两块竖直放置的水冷换热器,由上方设置的循环风机将铜管表面的热量带至水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喷冷装置和出口真空室之间设有后喷冷装置,所述后喷冷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循环风机、水冷换热器、上喷箱、料仓和下喷箱;所述循环风机与上喷箱和下喷箱之间有风道连接,所述上喷箱下方设有上喷嘴板,所述下喷箱的上方设有下喷嘴板,所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上设有喷嘴;所述水冷换热器为水冷板式热交换器,横向设置在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下方,所述循环风机带动水冷换热器的冷气流通过风道进入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高速冷气流穿过铜管上下表面带走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按铜管前进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后冷段、前喷冷装置、出口真空室和下料用输送小车,前喷冷装置在出风口处设置有两块竖直放置的水冷换热器,由上方设置的循环风机将铜管表面的热量带至水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喷冷装置和出口真空室之间设有后喷冷装置,所述后喷冷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循环风机、水冷换热器、上喷箱、料仓和下喷箱;所述循环风机与上喷箱和下喷箱之间有风道连接,所述上喷箱下方设有上喷嘴板,所述下喷箱的上方设有下喷嘴板,所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上设有喷嘴;所述水冷换热器为水冷板式热交换器,横向设置在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下方,所述循环风机带动水冷换热器的冷气流通过风道进入到上喷嘴板和下喷嘴板,高速冷气流穿过铜管上下表面带走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底式退火炉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喷冷装置有两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底式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子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