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萌萌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90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在黑板上在绘制三视图时无需辅助斜线,即可根据三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进行绘制,设置两个呈L形相近结构的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相对设置,以上导向杆的水平段沿着下导向杆的竖直段上下移动,绘制出主视图和俯视图相等的长度,以上导向杆的竖直段沿着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左右移动,绘制出主视图和左视图相等的高度,以下导向杆的竖直段沿着上导向杆的水平段上下移动,配合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垂直上导向杆的竖直段左右移动,绘制出左视图和俯视图相等的宽度,便于操作,方便快捷。

A Teaching Aid for Mechanical Draw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ching aid for mechanical drawing. When drawing three views on the blackboard, it can draw according to the dimen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views without auxiliary oblique lines. Two upper and lower guide rods with L-shaped similar structure are set up, and the right angl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guide rods are set relatively.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upper guide rods is up and down along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lower guide rod. Move, draw the same length of the main view and the top view.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guide rod above moves left and right along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lower guide rod. Draw the same height of the main view and the left view.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lower guide rod moves up and down along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upper guide rod. With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lower guide rod,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upper guide rod moves left and right. Draw the left view and the down view. The view is of equal width, easy to operate, convenient and f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
本技术属于机械制图工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
技术介绍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而在机械制图中,为了表达清楚机械零部件的几何结构,一般采用三视图进行绘制表述。三视图能够正确反映物体长、宽、高尺寸的正投影工程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个基本视图)为三视图,这是工程界一种对物体几何形状约定俗成的抽象表达方式。三视图中,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在教学过程中,三视图在黑板上绘制时一般采用直尺进行,但在绘制三个视图间的相同尺寸时,需要借助一条倾斜的辅助线进行,操作不便,容易产生较大误差,使得三视图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影响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在黑板上在绘制三视图时无需辅助斜线,即可根据三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进行绘制,设置两个呈L形相近结构的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相对设置,以上导向杆的水平段沿着下导向杆的竖直段上下移动,绘制出主视图和俯视图相等的长度,以上导向杆的竖直段沿着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左右移动,绘制出主视图和左视图相等的高度,以下导向杆的竖直段沿着上导向杆的水平段上下移动,配合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垂直上导向杆的竖直段左右移动,绘制出左视图和俯视图相等的宽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包括下导向杆、下水平刻度和下竖直刻度,所述下导向杆呈倒L状结构且水平段水平向右水平延伸,所述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左端为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所述下导向杆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左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所述下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下水平刻度和所述下竖直刻度,所述下水平刻度和所述下竖直刻度在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的交汇点为零点,所述下导向杆的前端面上贴合设有上导向杆,所述上导向杆呈翻转的L形结构且水平段向左水平延伸,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右端为上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所述上导向杆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右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分别与所述下导向杆的竖直段和水平段垂直贴靠在一起,所述上导向杆和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相对;所述上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上水平刻度和上竖直刻度,所述上水平刻度和所述上竖直刻度的零点分别处于所述上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左端和竖直段的上端;所述上导向杆上自前向后贯通设置有上导向孔,所述下导向杆上自前向后开有横截面呈倒T形结构的下导向孔,所述上导向孔和所述下导向孔分别沿着所述上导向杆和所述下导向杆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导向孔分别在所述下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右端和竖直段的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下导向孔内分别嵌入有第一倒置螺栓和第二倒置螺栓,所述第一倒置螺栓和所述第二倒置螺栓呈倒立状且分别嵌入所述下导向孔内的后端为六角头,所述第一倒置螺栓和所述第二倒置螺栓自后向前直线延伸且前端分别穿过所述上导向杆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倒置螺栓和所述第二倒置螺栓的前端嵌套并螺纹连接有第一手拧螺母和第二手拧螺母,所述第一手拧螺母和所述第二手拧螺母的后端面与所述上导向杆的前端面贴靠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右端和竖直段下端分别贴靠有第一封堵块和第二封堵块,所述第一封堵块和所述第二封堵块上分别垂直贯穿有若干个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和所述第二连接螺栓分别将所述第一封堵块和所述第二封堵块紧固在所述下导向杆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黑板上在绘制三视图时无需辅助斜线,即可根据三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进行绘制。2、本技术设置两个呈L形相近结构的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上导向杆和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相对设置,以上导向杆的水平段沿着下导向杆的竖直段上下移动,绘制出主视图和俯视图相等的长度,以上导向杆的竖直段沿着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左右移动,绘制出主视图和左视图相等的高度,以下导向杆的竖直段沿着上导向杆的水平段上下移动,配合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垂直上导向杆的竖直段左右移动,绘制出左视图和俯视图相等的宽度。3、本技术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4、本技术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5、本技术便于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上导向孔,2-上导向杆,3-第一手拧螺母,4-第一倒置螺栓,5-下水平刻度,6-第一封堵块,7-第一连接螺栓,8-下导向孔,9-下导向杆,10-第二连接螺栓,11-第二封堵块,12-下竖直刻度,13-六角头,14-第二手拧螺母,15-上水平刻度,16-第二倒置螺栓,17-上竖直刻度。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央”、“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包括下导向杆9、下水平刻度5和下竖直刻度12,下导向杆9呈倒L状结构且水平段水平向右水平延伸,下导向杆9的水平段左端为下导向杆9的直角拐角处,下导向杆9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左端竖直向下延伸,下导向杆9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下导向杆9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下水平刻度5和下竖直刻度12,下水平刻度5和下竖直刻度12在下导向杆9的直角拐角处的交汇点为零点,下导向杆9的前端面上贴合设有上导向杆2,上导向杆2呈翻转的L形结构且水平段向左水平延伸,上导向杆2的水平段右端为上导向杆2的直角拐角处,上导向杆2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右端竖直向上延伸,上导向杆2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上导向杆2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分别与下导向杆9的竖直段和水平段垂直贴靠在一起,上导向杆2和下导向杆9的直角拐角处相对;上导向杆2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上水平刻度15和上竖直刻度17,上水平刻度15和上竖直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包括下导向杆、下水平刻度和下竖直刻度,所述下导向杆呈倒L状结构且水平段水平向右水平延伸,所述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左端为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所述下导向杆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左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所述下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下水平刻度和所述下竖直刻度,所述下水平刻度和所述下竖直刻度在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的交汇点为零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杆的前端面上贴合设有上导向杆,所述上导向杆呈翻转的L形结构且水平段向左水平延伸,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右端为上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所述上导向杆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右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分别与所述下导向杆的竖直段和水平段垂直贴靠在一起,所述上导向杆和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相对;所述上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上水平刻度和上竖直刻度,所述上水平刻度和所述上竖直刻度的零点分别处于所述上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左端和竖直段的上端;所述上导向杆上自前向后贯通设置有上导向孔,所述下导向杆上自前向后开有横截面呈倒T形结构的下导向孔,所述上导向孔和所述下导向孔分别沿着所述上导向杆和所述下导向杆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导向孔分别在所述下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右端和竖直段的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下导向孔内分别嵌入有第一倒置螺栓和第二倒置螺栓,所述第一倒置螺栓和所述第二倒置螺栓呈倒立状且分别嵌入所述下导向孔内的后端为六角头,所述第一倒置螺栓和所述第二倒置螺栓自后向前直线延伸且前端分别穿过所述上导向杆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倒置螺栓和所述第二倒置螺栓的前端嵌套并螺纹连接有第一手拧螺母和第二手拧螺母,所述第一手拧螺母和所述第二手拧螺母的后端面与所述上导向杆的前端面贴靠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制图用教具,包括下导向杆、下水平刻度和下竖直刻度,所述下导向杆呈倒L状结构且水平段水平向右水平延伸,所述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左端为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所述下导向杆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左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所述下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下水平刻度和所述下竖直刻度,所述下水平刻度和所述下竖直刻度在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的交汇点为零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杆的前端面上贴合设有上导向杆,所述上导向杆呈翻转的L形结构且水平段向左水平延伸,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右端为上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所述上导向杆的竖直段自水平段的右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长度相等,所述上导向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分别与所述下导向杆的竖直段和水平段垂直贴靠在一起,所述上导向杆和所述下导向杆的直角拐角处相对;所述上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前端面上端和竖直段的前端面左端分别设置有上水平刻度和上竖直刻度,所述上水平刻度和所述上竖直刻度的零点分别处于所述上导向杆上水平段的左端和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萌萌郑阳郝玉莲王永春高玮杨淑艳
申请(专利权)人:王萌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