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758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育竞技训练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包括有底座,底座上固设有协调性练习机构、腿力练习机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及腰力练习机构,协调性练习机构包括有均布于底座上的若干桩体;腿力练习机构包括有架设于底座上并与底座垂直设置的支撑架、可沿支撑架纵向往复移动且可更换的负重块,支撑架相对于与底座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横杆,负重块上设有绕横杆延伸至外的拉绳,拉绳上设有供脚部踩踏的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实施统一训练、结构简单的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

Training Instruments for Chinese Wrestl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ports competitive train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Chinese wrestling trai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cheme: a Chinese wrestling training device, including a base, which is fixed with a coordin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a leg force training mechanism, a finger grasp training mechanism and a waist force training mechanism, and a coordin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number of piles distributed on the base; and a leg force train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support mounted on the base and set vertically with the base.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replaceable load block can move to and fro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 frame. The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bar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end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load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pull rope extending outward around the cross bar, and the pull rope is provided with a buckle for foot trampling. With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a Chinese wrestling training instrument with unified training and simple structure is prov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育竞技训练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
技术介绍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之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古代摔跤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与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其后,中国式摔跤逐渐成为具有观赏性的娱乐及比赛项目。中国式摔跤的进攻方式主要体现于“揣”和“入”两类技法。其中“揣”俗称倒口袋,适合身材矮小的人使用。它是在与对方背脸时,以腰背部正背对方,使对方向前翻倒的技术。使揣这类咬绊,要充分运用杠杆的国学原理去摔对方。以腰背部为支点,在躬身弯腰背对方的过程中,底部和以工代臀部分别为两个力点,并配合头部、上身与下肢的动作去摔对方。底手向下拉(或掳)和躬身是向下用力,与此同时拱臀(充分运用了臀部的弹力)和崩腿(两腿绷直)、拉擦(两脚向后移步)是向上用力,迫使对方下肢离开地面。在这两个力点同时用力的作用下,使对方的头部和上身朝下、下肢朝上,最后使对方被背翻摔倒。“入”,它是在与对方背脸时,以腰背部斜背对方,使对方向前翻倒的技术。使入这类跤绊,也是充分运用了杠杆的力学原理去摔对方。以腰背部为支点,在低头俯身背对方的过程中,底手和臀部分别为两个力点,并配合头部、止身、上手与下肢的动作去摔对方。底手向斜下方拉(或掳),头部和止身也随之向斜下方用力,上手也配合用力(因抓反部位不同,用力方向各异,如夹脖往下卷,抠后带则向上提掀),与此同时拱臀、崩腿、拉擦是向上用力。因两手揪抓把位分别用力而造成对方被我斜背在身。在两个力点同时用力以及上手用力配合的作用下,使对方的头部和上身朝左(右)下方,下肢朝右(左)上方,被背斜身翻倒。由此可见,中国式摔跤对于身体的柔韧、协调和上、下肢灵活性、手指的抓力以及腿部力量的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式摔跤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依靠古代流传下来的训练装置实施训练,如石锁、小棒子、揉大缸、太极球等工具。石锁为由石头打造,呈锁状的训练工具,通过不断的抓举训练臂力及腰力。小棒子则是若干根通过橡皮筋或绳子捆绑的柱体,在训练过程中,两只手对其实施反向的揉搓,以此训练手指的抓力;揉大缸则是准备水缸一口,双手抓住缸沿旋转,依次训练臂力及手指的抓力;太极球可以放在地上旋转,锻炼腰腿力量。此类工具分别具有不同的训练功效,其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皆为传统瑰宝。然而,此类工具不仅笨重,而且其貌不扬,不具有统一性,已逐渐被现代人摒弃。导致中国式摔跤这类体育运动逐渐失去市场,训练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如何实施统一有效的训练一直是该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施统一训练、结构简单的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底座上固设有协调性练习机构、腿力练习机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及腰力练习机构,所述的协调性练习机构包括有均布于底座上的若干桩体;所述的腿力练习机构包括有架设于底座上并与底座垂直设置的支撑架、可沿支撑架纵向往复移动且可更换的负重块,支撑架相对于与底座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横杆,负重块上设有绕横杆延伸至外的拉绳,拉绳上设有供脚部踩踏的扣环;所述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包括有与底座垂直衔接的安装杆,安装杆上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环状且具有开口的弹性抓力练习套;所述的腰力练习机构包括有设于底座上供练习者平躺的平躺区域,底座位于该平躺区域处设架设悬架,悬架处于平躺区域的上方,悬架上悬挂有供练习者脚步触碰且可沿悬架横向平移或纵向升降的触碰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协调性练习机构、腿力练习机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及腰力练习机构分别集成于一底座上,训练者在训练时可有序的对训练项目实施合理的安排,一方面便于训练,另一方面上述机构在完成训练后无需训练者对其实施规制,不会遗失。训练者通过在桩体上行走,以此练习运动中的步伐及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协调能力;当需要对腿力实施训练时,训练者将足部套设于扣环内,通过抬腿拉动负重块,能够有效的对腿部的力量实施训练,且负重块可更换,训练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不同重量的负重块实施选择。具有开口的弹性抓力练习套的设置可供训练者用手部实施抓取及揉搓,其不易损坏,代替了传统的小棒子,而且外型美观。当需要实时腰部训练时,仅需平躺于底座上的平躺区域,两腿并拢,通过抬腿,使脚部触碰到触碰组件,依次循环便可对腰部力量实施练习。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性抓力练习套包括由钢丝缠绕成型的本体及套设于本体外且与本体适配的塑料外套,本体及塑料外套通过旋转轴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设有对旋转轴锁定的锁定螺杆。其中,塑料外套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组供手指指尖放置的捏合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通过钢丝缠绕成型不仅弹性力不易丧失,不易损坏,而且使用寿命长,塑料外套的设置则可对训练者的手指提供保护作用,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本体及塑料外套通过旋转轴与连接杆实施连接,促使本体及塑料外套处于连接杆上的方向可实施调节,依次满足训练者实施不同角度的抓力练习。捏合槽的设置则可使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手指具有更好的着力点,不易由塑料外套上松脱。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弹性抓力练习套的本体内设有重力感应传感器,该重力感应传感器上设有与本体内壁的抵触的重力感应推杆,底座上设有用于接收该重力感应器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数值的显示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可使训练者知晓其抓力的训练程度。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桩体包括有两段可调节升降的伸缩柱,其中与底座固定连接的一段为主柱体,另一段为套设于主柱体外可沿主柱体升降的调节柱体,调节柱体的内壁与主柱体的外壁之间分别设有导轨导槽以及用于锁定调节的调节螺栓及调节螺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训练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桩体的高度实施调节,以此实施更为顺畅的训练。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平躺区域为架设于底座上的平躺垫,所述的悬架包括有与底座垂直衔接的支杆及与支杆垂直衔接的横杆,所述的触碰组件包括有悬挂于横杆上的球体,球体与横杆之间通过可伸缩的连接条连接,横杆上设有沿其轴向开设的调节滑槽,连接条与横杆连接的一端处具有可沿调节滑槽往复滑移的滑块。其中,连接杆包括有与滑块连接的杆体及套设于杆体外可沿杆体往复伸缩的伸缩杆体,伸缩杆体与杆体之间通过调节销定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体可升降及沿连接条位移,可满足训练者在不同训练时段的抬腿高度,更为人性化,同时通用性强,促使不同段位的训练者皆可使用。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底座相对于设置协调性练习机构、腿力练习机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及腰力练习机构一端的另一端处均布有滚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促使该器械便于运输及移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腿力练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手指抓力练习机构的弹性抓力练习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腰力练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包括有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底座上固设有协调性练习机构、腿力练习机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及腰力练习机构,所述的协调性练习机构包括有均布于底座上的若干桩体;所述的腿力练习机构包括有架设于底座上并与底座垂直设置的支撑架、可沿支撑架纵向往复移动且可更换的负重块,支撑架相对于与底座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横杆,负重块上设有绕横杆延伸至外的拉绳,拉绳上设有供脚部踩踏的扣环;所述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包括有与底座垂直衔接的安装杆,安装杆上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环状且具有开口的弹性抓力练习套;所述的腰力练习机构包括有设于底座上供练习者平躺的平躺区域,底座位于该平躺区域处设架设悬架,悬架处于平躺区域的上方,悬架上悬挂有供练习者脚步触碰且可沿悬架横向平移或纵向升降的触碰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底座上固设有协调性练习机构、腿力练习机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及腰力练习机构,所述的协调性练习机构包括有均布于底座上的若干桩体;所述的腿力练习机构包括有架设于底座上并与底座垂直设置的支撑架、可沿支撑架纵向往复移动且可更换的负重块,支撑架相对于与底座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横杆,负重块上设有绕横杆延伸至外的拉绳,拉绳上设有供脚部踩踏的扣环;所述的手指抓力练习机构包括有与底座垂直衔接的安装杆,安装杆上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环状且具有开口的弹性抓力练习套;所述的腰力练习机构包括有设于底座上供练习者平躺的平躺区域,底座位于该平躺区域处设架设悬架,悬架处于平躺区域的上方,悬架上悬挂有供练习者脚步触碰且可沿悬架横向平移或纵向升降的触碰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抓力练习套包括由钢丝缠绕成型的本体及套设于本体外且与本体适配的塑料外套,本体及塑料外套通过旋转轴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设有对旋转轴锁定的锁定螺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外套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组供手指指尖放置的捏合槽。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抓力练习套的本体内设有重力感应传感器,该重力感应传感器上设有与本体内壁的抵触的重力感应推杆,底座上设有用于接收该重力感应器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数值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统张昕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