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牛断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2672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奶牛断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从牛尾骨上端数起,在第6至第8节尾骨处扎上皮筋;步骤S2:等一个月以后,皮筋下端的牛尾自动脱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奶牛断尾方法,可轻松方便地使牛尾脱落,同时不会造成奶牛的不适,也不会影响产奶量和奶制品的质量,并且,脱落的长度刚好能够避免奶牛蹲卧时牛尾接触地面,从而保证挤奶时,不会因为奶牛尾巴的摇晃而影响到奶源的卫生。

A Method of Dairy Cow Tail Cutt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cutting a cow's tail,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from the upper end of the cow's tail, the epithelial tendon is tied at the sixth to eighth sections of the tail bone; and (2) after one month, the cow's tail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endon falls off automatically. The cow tail cutting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easily and conveniently make the cow tail fall off without causing the discomfort of the cow, affecting the milk yiel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airy products, and the length of the shedding can prevent the cow tail from touching the ground while lying down, thus ensuring that the cow tail wobble does not affect the hygiene of the milk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奶牛断尾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牧饲养
,具体涉及一种奶牛断尾的方法。
技术介绍
奶牛养殖业给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奶制品,为人们的日常饮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保证了各式人群的健康。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强度选育的优良品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荷斯坦牛为主,1980年从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此品种,由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此品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奶量高。然而,此品种奶牛牛尾较长,在不需要挤奶时,奶牛卧于地上,使其身上尤其是尾部末端粘上了很多泥垢,在挤奶时,奶牛容易摇晃牛尾,使尾部及身上的泥垢等飞溅到挤奶桶里,造成奶源的污染。因此,如果能够提供一种奶牛断尾方法,在母牛产奶前,使其尾部轻松脱落,且不会带来其它负面影响,便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奶牛断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从牛尾骨上端数起,在第6节至第8节中的任一尾骨处扎上皮筋;步骤S2:等侯一段时间,直至皮筋下端的牛尾自动脱落。其中,所述步骤S1中,从牛尾骨上端数起,在第7节尾骨处扎上皮筋。其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等候牛尾自动脱落的时间内,每天向皮筋打结处的牛尾周围涂抹伤口愈合剂。其中,所述伤口愈合剂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黄柏提取物30-40份、芦荟提取物10-25份、血余炭提取物15-25份、藕节提取物20-30份、大豆异黄酮10-16份、维生素E2-6份、甘油80-100份、医用凡士林60-75份、青霉素6-10份、链霉素15-30份及红霉素10-20份。其中,所述伤口愈合剂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黄柏提取物35份、芦荟提取物18份、血余炭提取物20份、藕节提取物25份、大豆异黄酮14份、维生素E4份、甘油90份、医用凡士林70份、青霉素8份、链霉素20份及红霉素15份。其中,所述断尾方法中所使用的皮筋,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橡胶复合物60-75份、乳胶再生胶10-20份、白炭黑6-10份、抗氧化剂15-28份、增塑剂12-26份、氧化锌2-4份、钛白粉3-5份、粘合剂11-17份、铝银粉22-35份、海泡石粉12-14份、聚氯乙烯热塑弹性体6-8份、稳定剂16-18份、碳酸钙60-75份、纳米二氧化硅2-3份及水滑石10-15份;其中,橡胶复合物包括氯丁橡胶及丁苯橡胶;抗氧化剂包括对苯二酚及亚磷酸酯;增塑剂包括有机磷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对苯二甲酸二丁酯;稳定剂包括甲醛树脂及环氧树脂。其中,所述断尾方法中所使用的皮筋,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橡胶复合物68份、乳胶再生胶15份、白炭黑8份、抗氧化剂21份、增塑剂19份、氧化锌3份、钛白粉4份、粘合剂14份、铝银粉28份、海泡石粉13份、聚氯乙烯热塑弹性体7份、稳定剂17份、碳酸钙67份、纳米二氧化硅2.5份及水滑石13份;所述橡胶复合物中,氯丁橡胶和丁苯橡胶的质量比介于1:2-1:3;所述抗氧化剂中,对苯二酚和亚磷酸酯的质量比介于2:3-1:1;所述稳定剂中,甲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介于1:4-1:6;所述增塑剂中,有机磷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对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分别介于2-3份、10-20份以及50-70份。其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扎上皮筋半个月之后,每日向皮筋下方的尾巴皮肤表面涂布凝血酶。其中,所述步骤S2中,所使用的凝血酶中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缓冲剂1-2份及表面活性剂3-4份,并且,所述缓冲剂及表面活性剂的总质量含量占整个凝血酶质量的百分比介于10-20%。其中,所述缓冲剂选自柠檬酸、磷酸、乙酸及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中的任意三种;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硬脂酸、卵磷脂、脂肪酸甘油酯、聚山梨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聚氧乙烯脂肪酸、庚基硫代葡糖苷及蔗糖脂肪酸酯中的任意两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奶牛断尾方法,可轻松方便地使牛尾脱落,同时不会造成奶牛的不适,也不会影响产奶量和奶制品的质量,并且,脱落的长度刚好能够避免奶牛蹲卧时牛尾接触地面,从而保证挤奶时,不会因为奶牛尾巴的摇晃而影响到奶源的卫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奶牛断尾方法,主要考虑到现有的奶牛蹲卧时,造成奶牛的下半身,尤其是尾巴下方,经常粘上畜牧场的泥垢等脏物,而在挤奶时,奶牛身体会产生条件反射,不断摇晃尾巴,从而不可避免地将泥垢带入挤奶桶中。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奶牛断尾方法,不必将奶牛的整个尾巴都断掉,只要保证断尾之后,奶牛蹲卧时,尾巴底端不会接触到地面即可。同时,考虑到奶牛尾巴不同部位断尾的难易,以及在断尾过程中奶牛身体的反应,专利技术人选择了从牛尾骨上端起第6节至第8节中的任一尾骨处自然断尾,最佳从第7节处断尾,通常在奶牛进入哺乳期之前进行。第7节尾骨的位置选择,为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观察实验总结而出,在此处断尾,除了能够保证剩下的尾巴长度不会产生上文所述的问题之外,还能保证以最快的时间断尾,避免给奶牛带来较多的不适,并且,断尾方法简单可行,只需要用皮筋在该处将牛尾扎紧即可,等侯一段时间后(通常是一个月),断尾下方的部分,由于长期的血液循环不畅,会自动脱落。当然,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奶牛的痛苦,本专利技术对断尾过程所使用的皮筋、对断尾伤口的处理以及断尾部分的处理等,都进行了最大程度地优化。一、断尾部分的伤口处理由于断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皮筋捆扎的部分,牛尾会逐渐分成两截,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伤口,因此,在等候牛尾自动脱落的一个月时间内,需要每天向皮筋打结处的牛尾周围涂抹伤口愈合剂。伤口愈合剂的涂覆,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给奶牛造成身体上的不适,另一方面,能加快阻挡上下两段牛尾之间的血液流通,加快断尾过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伤口愈合剂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黄柏提取物35份、芦荟提取物18份、血余炭提取物20份、藕节提取物25份、大豆异黄酮14份、维生素E4份、甘油90份、医用凡士林70份、青霉素8份、链霉素20份及红霉素15份。黄柏提取物用于血小板减小症及消炎,对其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杆菌及伤寒杆菌等。芦荟提取物通过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发挥抗发炎作用,并可抑制伤口出现伤疤或消除伤疤。血余炭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对血小板粘附率有增加趋势,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且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含量。藕节提取物同样用于收敛止血。大豆异黄酮能以促进表皮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伤口的愈合。维生素E的作用在于增加各成分之间的溶解性。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均用于抗菌消炎及抗感染。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伤口愈合剂的各成分,都属于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且生产加工便捷的原材料,不会因为伤口愈合剂的使用给断尾方法本身带来较高的成本,且愈后效果好,未见奶牛身体上有任何抵触反应。二、皮筋的选择如上文所述,断尾的地方,会逐渐被“割开”,即断尾处的内径会逐渐减小,一开始捆扎的皮筋力度可能无法满足之后的捆扎需要,如果间隔预定时间重新捆扎,那么在取下皮筋的过程中,牛尾上下端的血液循环可能会被重新打通,导致得不偿失;而如果始终不动皮筋,由于断尾处的牛尾内径在减小,皮筋对血液循环的阻碍力度也在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奶牛断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从牛尾骨上端数起,在第6节至第8节中的任一尾骨处扎上皮筋;步骤S2:等侯一段时间以后,直至皮筋下端的牛尾自动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奶牛断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从牛尾骨上端数起,在第6节至第8节中的任一尾骨处扎上皮筋;步骤S2:等侯一段时间以后,直至皮筋下端的牛尾自动脱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断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从牛尾骨上端数起,在第7节尾骨处扎上皮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断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等候牛尾自动脱落的时间内,每天向皮筋打结处的牛尾周围涂抹伤口愈合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牛断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愈合剂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黄柏提取物30-40份、芦荟提取物10-25份、血余炭提取物15-25份、藕节提取物20-30份、大豆异黄酮10-16份、维生素E2-6份、甘油80-100份、医用凡士林60-75份、青霉素6-10份、链霉素15-30份及红霉素10-20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奶牛断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愈合剂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黄柏提取物35份、芦荟提取物18份、血余炭提取物20份、藕节提取物25份、大豆异黄酮14份、维生素E4份、甘油90份、医用凡士林70份、青霉素8份、链霉素20份及红霉素15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断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尾方法中所使用的皮筋,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橡胶复合物60-75份、乳胶再生胶10-20份、白炭黑6-10份、抗氧化剂15-28份、增塑剂12-26份、氧化锌2-4份、钛白粉3-5份、粘合剂11-17份、铝银粉22-35份、海泡石粉12-14份、聚氯乙烯热塑弹性体6-8份、稳定剂16-18份、碳酸钙60-75份、纳米二氧化硅2-3份及水滑石10-1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顿成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三元晓雅奶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一牧场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