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31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包括雾化杯体,雾化杯体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上杯体侧壁上设有出雾口,上杯体顶部设有空气入口,空气入口上设有调节阀盖,空气入口内侧向下延伸形成进气管,进气管远离出雾口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管底部设有挡雾板;下杯体底部中心设有进气嘴,进气嘴朝向挡雾板设置,进气嘴外侧的下杯体底部与下杯体侧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储药槽;进气嘴顶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嘴外侧包覆有流路形成罩,流路形成罩与进气嘴可拆卸连接,流路形成罩顶部设有正对进气孔的射流孔,流路形成罩的内壁上开有吸液槽,由吸液槽与进气嘴的外壁共同构成吸液通道。该结构依靠气流的高速运动将药液分散成细小雾粒,降低了雾化时的噪声。

A Medical Drug Nebulization Cu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dical medication atomizing cup,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up body and a lower cup body. An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upper cup body, an ai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upper cup body, an air inlet valv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air inlet, an air inlet is formed by extending the inner side of the air inlet downward, an ai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far from the outlet, and an air inle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ir inlet tube.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lower cu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take nozzle, the intake nozzle is set toward the fog baffle, and the space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cup body and the side of the lower cup body outside the intake nozzle constitutes a storage tank; the top of the intake nozzle is provided with an intake hol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take nozzle is covered with a flow path forming a hood which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nozzle, and the top of the flow path forming a jet hole with a positive inflow hole. A suction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road forming cover, and the suction channel is composed of the suction tank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take nozzle. The structure relies on the high-speed movement of the airflow to disperse the liquid into fine mist particles, which reduces the noise during atom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
技术介绍
医用雾化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现有的雾化杯主要采用射流式雾化方式对药液进行雾化,即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由于药液是以一定流速直接撞击到阻挡物上的,因此,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病患的情绪,不利于病情好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噪效果较好的医用给药雾化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包括雾化杯体,雾化杯体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其特点是,所述上杯体侧壁上设有出雾口,上杯体顶部设有允许外部空气进入雾化杯体内的空气入口,空气入口上设有与该空气入口协作以控制穿过该空气入口的气流的调节阀盖,空气入口内侧向下延伸形成进气管,进气管远离出雾口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管底部设有挡雾板;所述下杯体底部中心设有允许压缩气体进入雾化杯体内的进气嘴,进气嘴朝向挡雾板设置,进气嘴外侧的下杯体底部与下杯体侧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储药槽;在进气嘴顶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嘴外侧包覆有流路形成罩,流路形成罩通过定位件以流路形成罩的内壁与进气嘴的外壁相贴合的方式与进气嘴可拆卸连接,流路形成罩顶部设有正对进气孔的射流孔,流路形成罩的内壁上开有吸液槽,由吸液槽与进气嘴的外壁共同构成将储药槽内的药液抽吸至进气孔上方附近的吸液通道。优选地,所述的挡雾板由挡雾坡板和挡雾平板相接构成,挡雾坡板设置为从所述出雾口朝出雾口正对的上杯体内壁一侧方向向下倾斜的结构,且挡雾坡板与挡雾平板的相交处与所述进气孔正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的挡雾坡板的倾斜角度为15~45°。优选地,所述的进气孔的内径大小为0.1~1.0mm。优选地,所述的定位件包括设在进气嘴下部周向向外凸伸的卡圈,以及设在流路形成罩上的与所述卡圈匹配的卡槽,进气嘴与流路形成罩之间通过将卡圈设在卡槽内实现卡紧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射流孔设置为上大下小的方锥形或圆锥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射流孔的上端口向上向外延伸形成锥形扩散面,锥形扩散面的锥度大于射流孔的锥度。优选地,所述的吸液槽具有出液端口、抽吸端口以及在出液端口和抽吸端口之间延伸的吸液流路,出液端口设在射流孔下部的侧壁上,抽吸端口设在流路形成罩的下端面上,吸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段和第二流路段,第一流路段沿进气嘴外周长度方向自抽吸端口向流路形成罩上部延伸,第二流路段自第一流路段的上端向出液端口延伸。优选地,所述的吸液槽设置为两条,且两条吸液槽的出液端口呈相向对称设置或呈相向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的出液端口至进气孔中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进气孔的半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压缩气体以一定的速度从进气嘴的进气孔喷出后,会在流路形成罩上的射流孔部位形成负压区域,从而带动储药槽内的药液沿吸液流路不断向上流动。由于进气孔与第二流路段呈夹角布置,能够保证从进气孔喷出的快速气流与从吸液流路流出的药液相交,而压缩气体在流动过程中携带了较高的动量,能够高速、高效地雾化低速流动的药液,形成雾粒。雾化后的雾粒继续向上运动,部分雾粒直接从出雾口喷出,部分雾粒则向上运动碰到挡雾板上。而与挡雾板相接触的雾粒中,部分回弹向下,并带动从空气入口进入的外部空气一起流动,最终从出雾口喷出,另一部分则附着凝聚在挡雾板上,待凝聚至一定体积后,再回落至储药槽内。该雾化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挡雾板与气流携带的药液进行碰撞实现雾化的方式,仅依靠气流的高速运动将药液分散成细小雾粒,简化了传统结构,降低了雾化时的噪音,更容易被患者接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雾化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雾化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流路形成罩的第一种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6为使用第一种结构的流路形成罩的雾化杯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图8为图6中D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雾化杯在使用时的第一种结构的流路形成罩及进气嘴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流路形成罩的第二种结构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E-E截面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中F-F截面的剖视图;图13为使用第二种结构的流路形成罩的雾化杯的剖视图;图14为图13中G处放大图;图15为本技术雾化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6和7,本技术是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于一实施例中,该雾化杯包括雾化杯体1,雾化杯体1包括上杯体4和下杯体7,上杯体4侧壁上设有出雾口18,上杯体4顶部设有允许外部空气进入雾化杯体1内的空气入口19,空气入口19上设有与该空气入口19协作以控制穿过该空气入口19的气流的调节阀盖2,空气入口19内侧向下延伸形成进气管17,进气管17远离出雾口18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2,进气管17底部设有挡雾板。下杯体7底部中心设有允许压缩气体进入雾化杯体1内的进气嘴14,进气嘴14朝向挡雾板设置,进气嘴14外侧的下杯体7底部与下杯体7侧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储药槽15。在进气嘴14顶部设有进气孔20,进气嘴14外侧包覆有流路形成罩5,流路形成罩5通过定位件以流路形成罩5的内壁与进气嘴14的外壁相贴合的方式与进气嘴14可拆卸连接,流路形成罩5顶部设有正对进气孔20的射流孔10,流路形成罩5的内壁上开有吸液槽6,由吸液槽6与进气嘴14的外壁共同构成将储药槽15内的药液抽吸至进气孔20上方附近的吸液通道。在此实施例中,雾化杯体1的上杯体4和下杯体7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如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具体而言,此处的卡接方式可以通过在上杯体4外周设置向外凸伸的卡块3和在下杯体7上对应开设的卡口8来实现,即将卡块3插入卡口8内来实现,便于雾化杯体1的组装和拆卸。其中,调节阀盖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或市售的任何一种能够应用于本技术的调节阀盖2。于一实施例中,仍然参照图6,挡雾板由挡雾坡板16和挡雾平板13相接构成,挡雾坡板16设置为从所述出雾口18朝出雾口18正对的上杯体4内壁一侧方向向下倾斜的结构,且挡雾坡板16与挡雾平板13的相交处与进气孔20正对设置。当药液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分散成雾粒后,会有一部分雾粒直接与挡雾坡板16和挡雾平板13的相交处发生碰撞,其中一部分会向下回弹并随进入雾化杯体1的空气从出雾口18排出,另一部分则在挡雾坡板16处凝集、汇聚,待成为体积较大的液滴后,重新落入储药槽15。于一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收集凝集较大的药液,可以将挡雾坡板16设置为与水平面呈15°、30°或45°倾角的倾斜结构。于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进气孔20的内径设置为0.1mm、0.5mm或1.0mm。于一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包括雾化杯体,雾化杯体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杯体侧壁上设有出雾口,上杯体顶部设有允许外部空气进入雾化杯体内的空气入口,空气入口上设有与该空气入口协作以控制穿过该空气入口的气流的调节阀盖,空气入口内侧向下延伸形成进气管,进气管远离出雾口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管底部设有挡雾板;所述下杯体底部中心设有允许压缩气体进入雾化杯体内的进气嘴,进气嘴朝向挡雾板设置,进气嘴外侧的下杯体底部与下杯体侧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储药槽;在进气嘴顶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嘴外侧包覆有流路形成罩,流路形成罩通过定位件以流路形成罩的内壁与进气嘴的外壁相贴合的方式与进气嘴可拆卸连接,流路形成罩顶部设有正对进气孔的射流孔,流路形成罩的内壁上开有吸液槽,由吸液槽与进气嘴的外壁共同构成将储药槽内的药液抽吸至进气孔上方附近的吸液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给药雾化杯,包括雾化杯体,雾化杯体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杯体侧壁上设有出雾口,上杯体顶部设有允许外部空气进入雾化杯体内的空气入口,空气入口上设有与该空气入口协作以控制穿过该空气入口的气流的调节阀盖,空气入口内侧向下延伸形成进气管,进气管远离出雾口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管底部设有挡雾板;所述下杯体底部中心设有允许压缩气体进入雾化杯体内的进气嘴,进气嘴朝向挡雾板设置,进气嘴外侧的下杯体底部与下杯体侧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储药槽;在进气嘴顶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嘴外侧包覆有流路形成罩,流路形成罩通过定位件以流路形成罩的内壁与进气嘴的外壁相贴合的方式与进气嘴可拆卸连接,流路形成罩顶部设有正对进气孔的射流孔,流路形成罩的内壁上开有吸液槽,由吸液槽与进气嘴的外壁共同构成将储药槽内的药液抽吸至进气孔上方附近的吸液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给药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雾板由挡雾坡板和挡雾平板相接构成,挡雾坡板设置为从所述出雾口朝出雾口正对的上杯体内壁一侧方向向下倾斜的结构,且挡雾坡板与挡雾平板的相交处与所述进气孔正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给药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雾坡板的倾斜角度为15~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培芳范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盛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