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催愿专利>正文

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273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包括床架、安装于床架底部的四个滚轮组件、安装床架上的床板、安装于床板上的床垫、及安装于床架两侧的扶手;扶手包括扶杆、若干连接座和若干连接杆;连接座沿床架的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床架的侧边;连接杆与连接座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扶杆转动连接;连接座的顶部形成凹槽,连接杆的一端伸入至该凹槽内,并与凹槽内的转轴转动连接;床架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床板转动的驱动机构;还包括智能驱动装置,智能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Intelligent beds for hospita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hospital bed, which comprises a bedstead, four roller assemblies moun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edstead, a bedstead mounted on the bedstead, a mattress mounted on the bedstead, and an armrest mou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edstead; an armrest includes an armrest, several connecting seats and several connecting rods; a connecting seat is mounted equidistantly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edstead on the side side of the bedstead; The connecting seat rotates and connects one by on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rotates and connects with the supporting rod;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rod forms a groov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extends into the groove and rotates and connects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in the groove; the bottom of the bed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movable bed plate; and the intelligent driving device includes a driving motor and a first position. Sensor, second position sensor, light sensor, pressure sensor and control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
技术介绍
病人休养时所用到的床其有普通及多功能病床。病床也可称为医疗床、护理床等,是病人在休养时使用的病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按功能分,可分为电动病床和手动病床,其中电动病床又可分为五功能电动病床和三功能电动病床等,手动病床又可分为双摇病床、单摇病床、平板病床。常见的病床,其在床架的两侧都安装有可升降的扶手,一来起到防止病人夜间睡觉时从床上滚落的功能,二来能够方便病人倚靠。但是,病人在夜间起夜时,有时候会无人照顾,需要亲自手动地将其升降,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包括床架、安装于床架底部的四个滚轮组件、安装床架上的床板、安装于床板上的床垫、及安装于床架两侧的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杆、若干连接座和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座沿床架的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床架的侧边;所述连接杆与连接座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扶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形成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伸入至该凹槽内,并与凹槽内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床板包括固定床板和通过合页连接于固定床板的活动床板;所述床架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床板转动的驱动机构;还包括智能驱动装置,所述智能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其中,驱动电机设置有2个,分别安装于床架的两侧,并与对应侧的其中一个连接座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该对应的连接座内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安装于该连接座的凹槽内,且分别对应于连接杆的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所述光线传感器安装于床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活动床板的板面上;所述驱动电机、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非门电路、与门电路、比较电路、延时电路、控制芯片和电机驱动芯片;其中,所述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与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连接于与门电路的其中一个输入端;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延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与门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与电机驱动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机驱动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包括电压比较器和基准电路;所述基准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于VCC电压;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端电连接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收压力信号,同相端电连接于基准电路以接收参考信号。优选地,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阻以及555芯片;其中,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于比较电路的输出端,集电极电连接VCC电压;555芯片的4脚、8脚电连接于VCC电压,1脚接地,5脚通过第二电容接地,2脚、6脚通过第一电容电连接于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夜间,当病人起身后,扶手能够自动地下降;当病人躺回去后,扶手会自动地升起。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智能病床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驱动电机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模块图;图6为实施例中比较电路的电路图;图7为实施例中延时电路的电路图。附图标记:1、床架;2、滚轮组件;31、活动床板;32、固定床板;4、床垫;51、连接座;511、凹槽;512、转轴;52、连接杆;53、扶杆;61、驱动电机;62、第一位置传感器;63、第二位置传感器;64、压力传感器;65、光线传感器;110、比较电路;120、延时电路;130、非门电路;140、与门电路;150、控制芯片;160、电机驱动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包括床架1、安装于床架1底部的四个滚轮组件2、安装床架1上的床板、安装于床板上的床垫4、及安装于床架1两侧的扶手。扶手包括扶杆53、若干连接座51和若干连接杆52;连接座51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床架1的侧边;连接杆52与连接座51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扶杆53转动连接;连接座51的顶部形成凹槽511,连接杆52的一端伸入至该凹槽511内,并与凹槽511内的转轴512转动连接。床板包括固定床板32和通过合页连接于固定床板32的活动床板31;床架1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床板31转动的驱动机构(未示出)。还包括智能驱动装置,智能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1、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光线传感器65、压力传感器64和控制模块。参照图2,驱动电机61设置有2个,分别安装于床架1的两侧,并与对应侧的其中一个连接座51的位置相对应;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该对应的连接座51内的转轴512同轴连接.参照图3,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安装于该连接座51的凹槽511内,且分别对应于连接杆52的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光线传感器65安装于床架1上(任意不被遮挡的位置,因此不在附图中表示具体的安装位置)。参照图4,压力传感器64安装于活动床板31的板面上。上述的驱动电机61、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光线传感器65、压力传感器64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参照图5,控制模块包括非门电路130、与门电路140、比较电路110、延时电路120、控制芯片150和电机驱动芯片160;其中,非门电路130的输入端与光线传感器65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连接于与门电路140的其中一个输入端;比较电路110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64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延时电路120的输入端电连接;延时电路120的输出端连接于与门电路140的另一个输入端;与门电路140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150电连接;控制芯片150与电机驱动芯片160的输入端电连接;驱动电机61与电机驱动芯片160的输出端电连接。参照图6,比较电路110包括电压比较器A1和基准电路,基准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于VCC电压,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输出一代表预设值的参考信号Vref;电压比较器A1的反相端电连接于压力传感器64的输出端以接收压力信号Vs,同相端电连接于基准电路以接收参考信号Vref。因此,当病人起身时,电压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Vp。参照图7,延时电路120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以及555芯片;其中,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于光接收器的输出端,集电极电连接VCC电压;555芯片的4脚、8脚电连接于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包括床架(1)、安装于床架(1)底部的四个滚轮组件(2)、安装床架(1)上的床板、安装于床板上的床垫(4)、及安装于床架(1)两侧的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杆(53)、若干连接座(51)和若干连接杆(52);所述连接座(51)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床架(1)的侧边;所述连接杆(52)与连接座(51)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扶杆(5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51)的顶部形成凹槽(511),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伸入至该凹槽(511)内,并与凹槽(511)内的转轴(512)转动连接;所述床板包括固定床板(32)和通过合页连接于固定床板(32)的活动床板(31);所述床架(1)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床板(31)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智能驱动装置,所述智能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1)、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光线传感器(65)、压力传感器(64)和控制模块;其中,驱动电机(61)设置有2个,分别安装于床架(1)的两侧,并与对应侧的其中一个连接座(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该对应的连接座(51)内的转轴(512)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安装于该连接座(51)的凹槽(511)内,且分别对应于连接杆(52)的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所述光线传感器(65)安装于床架(1)上;所述压力传感器(64)安装于活动床板(31)的板面上;所述驱动电机(61)、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光线传感器(65)、压力传感器(64)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医院的智能病床,包括床架(1)、安装于床架(1)底部的四个滚轮组件(2)、安装床架(1)上的床板、安装于床板上的床垫(4)、及安装于床架(1)两侧的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杆(53)、若干连接座(51)和若干连接杆(52);所述连接座(51)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床架(1)的侧边;所述连接杆(52)与连接座(51)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扶杆(5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51)的顶部形成凹槽(511),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伸入至该凹槽(511)内,并与凹槽(511)内的转轴(512)转动连接;所述床板包括固定床板(32)和通过合页连接于固定床板(32)的活动床板(31);所述床架(1)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床板(31)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智能驱动装置,所述智能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61)、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光线传感器(65)、压力传感器(64)和控制模块;其中,驱动电机(61)设置有2个,分别安装于床架(1)的两侧,并与对应侧的其中一个连接座(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该对应的连接座(51)内的转轴(512)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安装于该连接座(51)的凹槽(511)内,且分别对应于连接杆(52)的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所述光线传感器(65)安装于床架(1)上;所述压力传感器(64)安装于活动床板(31)的板面上;所述驱动电机(61)、第一位置传感器(62)、第二位置传感器(63)、光线传感器(65)、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催愿曾宪亮秦兴旺吴琼瑶
申请(专利权)人:韦催愿曾宪亮秦兴旺吴琼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