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梅专利>正文

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226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以解决内萎手术术肢易受压迫的问题,包括用于保护患者手臂的套筒、用于保护患者手背的护板,套筒包括外壳、支撑垫圈,护板包括用于患者大拇指伸出的定位孔、用于患者抓握的定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患者术肢进行有效保护,在冬季穿衣脱衣不便的情况下保证患者术肢能够收到有效保护。

A nursing device for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dical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nursing device, aiming at overcom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adapting to the practical needs, and provides an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nursing de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operative limb of internal atrophy is vulnerable to compression, including a sleeve for protecting the arm of the patient, a protective plate for protecting the back of the hand of the patient, and a sleeve including a shell and a supporting washer. The protective plate includes a positioning hole for the patient's thumb and a positioning rod for the patient's gras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the patient's limbs, and ensures that the patient's limbs can receive effective protection in the case of inconvenience in dressing and stripping in w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临床上通常选择前臂正中部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一般术后对患者口头医嘱注意事项,并没有相应的防护用具。患者白天一般能够保持警惕保护内瘘及术肢不受压迫,但夜间睡眠时意识较为淡薄,而人在熟睡期常常15分钟改变一次身体位置,很容易压迫术肢,引起内瘘赌塞等病症。且在日常生活中,摔倒、撞击、划伤等意外突发事件难以控制,尤其是在冬季穿衣脱衣过程中,一旦发生便可能对患者暴露的术肢及内瘘造成严重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以解决内萎手术术肢易受压迫的问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包括用于保护患者手臂的套筒、用于保护患者手背的护板,护板和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包括外壳、支撑垫圈,外壳为中空的筒体,支撑垫圈在外壳的内周侧壁设置,支撑垫圈包括用于患者手臂进入的进口端、用于患者手臂伸出的出口端、用于为内萎部提供空间的弧形段,弧形段的一端和进口端连接、另一端和出口端连接,护板在支撑垫圈的出口端设置,护板为弧形,护板沿套筒的周向延伸,护板包括用于患者大拇指伸出的定位孔、用于患者抓握的定位杆,定位孔在护板的侧壁设置,定位杆由护板设有定位孔的一侧向护板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外壳的外周侧壁设有用于防尘的薄膜,薄膜粘接在外壳的外周侧壁上并完全覆盖外壳的外周侧壁。所述支撑垫圈采用无菌海绵垫材料,支撑垫圈和外壳的内周侧壁粘接。所述支撑垫圈的进口端包括朝向外壳外的第一弧形面、用于接触患者手臂的第一接触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一接触面平滑连接。所述支撑垫圈的出口端包括朝向外壳外的第二弧形面、用于接触患者手腕的第二接触面,第二弧形面和第二接触面平滑连接。所述弧形段的弧面由外壳的轴心向外壳的外周侧壁凸起。所述进口端在外壳轴向的投影长度大于出口端在外壳轴向的投影长度,弧形段在外壳轴向的投影长度大于进口端在外壳轴向的投影长度。所述定位孔为腰形,定位孔的宽度和定位杆的直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套筒和护板对患者的手臂和手背同时进行保护,有效减少摔倒、撞击、划伤等意外突发事件;2.采用支撑垫圈对术肢进行保护,支撑垫圈的两端分别套在患者手臂和手腕,通过弧形段为手术部位撑处空间,避免手术部位受压,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愈合能力;3.护板设置有定位孔和定位杆,患者的大拇指能够通过定位孔伸出,用于在患者第一次穿戴时进行定位,避免套筒移动而导致套筒和手术部位错开,定位杆用户患者穿衣脱衣时进行抓握,能够对套筒进行有效固定,避免穿衣脱衣时衣服带动套筒移动而导致套筒和手术部位错开。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患者术肢进行有效保护,在冬季穿衣脱衣不便的情况下保证患者术肢能够收到有效保护,有效避免日常生活中,摔倒、撞击、划伤等意外突发事件,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愈合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包括用于保护患者手臂的套筒1、用于保护患者手背的护板2,护板2和套筒1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1包括外壳11、支撑垫圈12,外壳11为中空的筒体,支撑垫圈12在外壳11的内周侧壁设置,支撑垫圈12包括用于患者手臂进入的进口端、用于患者手臂伸出的出口端、用于为内萎部提供空间的弧形段15,弧形段15的一端和进口端连接、另一端和出口端连接,护板2在支撑垫圈12的出口端设置,护板2为弧形,护板2沿套筒1的周向延伸,护板2包括用于患者大拇指伸出的定位孔21、用于患者抓握的定位杆22,定位孔21在护板2的侧壁设置,定位杆22由护板2设有定位孔21的一侧向护板2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外壳11的外周侧壁设有用于防尘的薄膜,薄膜粘接在外壳11的外周侧壁上并完全覆盖外壳11的外周侧壁,能够避免外壳11的外周侧壁受污渍污染。由于外壳11长时间套在患者手臂上,产生污渍后不便于拆卸进行清洗,因此可以揭下薄膜,带走薄膜上的污渍,并重新粘接新的薄膜,以替代清洗过程。所述支撑垫圈12采用无菌海绵垫材料,能够避免手术部位受到细菌的感染,支撑垫圈12和外壳11的内周侧壁粘接,便于生产和拆装。所述支撑垫圈12的进口端包括朝向外壳11外的第一弧形面17,第一弧面便于引导患者手臂进入外壳11,用于接触患者手臂的第一接触面16,第一接触面16便于套在患者手臂上进行固定和支撑,第一弧形面17和第一接触面16平滑连接,有利于减少穿戴过程产生的磕碰等二次伤害。所述支撑垫圈12的出口端包括朝向外壳11外的第二弧形面13,第二弧形面13便于患者的手伸出外壳11,用于接触患者手腕的第二接触面14,第二接触面14便于套在患者手腕上进行固定和支撑,第二弧形面13和第二接触面14平滑连接,有利于减少穿戴过程产生的磕碰等二次伤害。所述弧形段15的弧面由外壳11的轴心向外壳11的外周侧壁凸起,能够在外壳11的内部撑出足够的空间对手术部位进行保护。所述进口端在外壳11轴向的投影长度大于出口端在外壳11轴向的投影长度,能够使得外壳11上的力更多的传递到手臂上,以减少手腕处的受力,从而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弧形段15在外壳11轴向的投影长度大于进口端在外壳11轴向的投影长度,以保证在外壳11的内部撑出足够的空间对手术部位进行保护。所述定位孔21为腰形,定位孔21的宽度和定位杆22的直径相同,便于患者的大拇指伸出定位孔21后能够按压在定位杆22的端部,从而使得抓握过程更加稳定。在患者使用时,本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紧贴皮肤,患者的衣物均穿戴在本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外,本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在患者的皮肤和衣物之间形成保护,有效避免日常生活中,摔倒、撞击、划伤等意外突发事件,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愈合能力。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保护患者手臂的套筒、用于保护患者手背的护板,护板和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包括外壳、支撑垫圈,外壳为中空的筒体,支撑垫圈在外壳的内周侧壁设置,支撑垫圈包括用于患者手臂进入的进口端、用于患者手臂伸出的出口端、用于为内萎部提供空间的弧形段,弧形段的一端和进口端连接、另一端和出口端连接,护板在支撑垫圈的出口端设置,护板为弧形,护板沿套筒的周向延伸,护板包括用于患者大拇指伸出的定位孔、用于患者抓握的定位杆,定位孔在护板的侧壁设置,定位杆由护板设有定位孔的一侧向护板的另一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保护患者手臂的套筒、用于保护患者手背的护板,护板和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包括外壳、支撑垫圈,外壳为中空的筒体,支撑垫圈在外壳的内周侧壁设置,支撑垫圈包括用于患者手臂进入的进口端、用于患者手臂伸出的出口端、用于为内萎部提供空间的弧形段,弧形段的一端和进口端连接、另一端和出口端连接,护板在支撑垫圈的出口端设置,护板为弧形,护板沿套筒的周向延伸,护板包括用于患者大拇指伸出的定位孔、用于患者抓握的定位杆,定位孔在护板的侧壁设置,定位杆由护板设有定位孔的一侧向护板的另一侧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周侧壁设有用于防尘的薄膜,薄膜粘接在外壳的外周侧壁上并完全覆盖外壳的外周侧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圈采用无菌海绵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梅
申请(专利权)人:李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