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丹专利>正文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24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辅助管、控制杆和至少两根导向软管,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管道,每个导向软管的一端与每个通孔管道连通,通孔管道和与通孔管道对应的导向软管构成了控制杆通道,控制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控制杆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操作简单而且安全,不受操作部位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能实时调整牵拉及推送的方向与力度,不会影响内镜的控制手感,而且由于止血夹夹住的粘膜是通过杆上的牵拉绳进行提拉的,故剥离整块粘膜后标本也依然系于牵拉杆,术后无需担心标本的脱离,直接处理创面即可。

An assistant tube for gastrointestinal mucosal dissection under endoscop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ssistant tube for mucosal peeling of digestive tract under endoscope,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an assistant tube, a control rod and at least two guiding hoses. At least two through-hole pipeline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axis of the assistant tube on the wall of the assistant tube, one end of each guiding hose is connected with each through-hole pipeline, and the through-hole pipeli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guide of the through-hole pipeline are provided. The hose constitutes a control rod channel, and the control rod can be movably arranged in one of the control rod channels. The assistant tube for digestive tract mucosa peeling under the endoscop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and safe, and is not limited by the operating position. More importantly, it can adjust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pulling and pushing in real time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ntrol feel of the endoscope. Moreover, because the mucosa clamped by hemostasis is pulled by the pulling rope on the rod, the specimen after peeling the whole mucosa is still attached. In the tractor rod, the wound can be treated directly without worrying about the specimen detach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技术介绍
目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是最主要及最常用的用于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微创手术方式。为了更有效地执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牙线辅助法,双臂环,套管辅助等方法均被提出并实践。这些方法类似于起到了第二只手的作用,通过牵拉或者推送粘膜从而掀开粘膜下层,使得粘膜下层的内镜操作视野充分暴露,从而有效辅助ESD的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使用部位受限,牵拉粘膜的方向及力度不能实时调整,有些方法仍需手术结束后异物钳的辅助才能将标本及辅助用具取出等局限性,长套管虽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术中有些医生会觉得内镜外的套管影响手感,碰到某些需镜身反转操作的部位会影响内镜的活动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用以解决现有的粘膜剥离工具存在使用部位受限,牵拉粘膜的方向和力度不能实时调整,以及使用时影响内镜控制手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所述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包括辅助管、控制杆和至少两根导向软管,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管道,每个所述导向软管的一端与每个所述通孔管道连通,所述通孔管道和与通孔管道对应的所述导向软管构成了控制杆通道,所述控制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通道内,所述控制杆的前端设置有绳套,所述辅助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辅助管固定于内镜外周面的紧固装置。优选的,每个所述通孔管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薄膜阀片。优选的,所述绳套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为防滑片。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为环形内气囊,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还设置有一个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内气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输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输气软管的一端连通。优选的,所述输气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单流阀。优选的,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四个所述通孔管道,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管道之间相差90°。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操作简单而且安全,不受操作部位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能实时调整牵拉及推送的方向与力度,不会影响内镜的控制手感,而且由于止血夹夹住的粘膜是通过杆上的牵拉绳进行提拉的,故剥离整块粘膜后标本也依然系于牵拉杆,术后无需担心标本的脱离,直接处理创面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剖面线F-F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标号:1、辅助管;2、控制杆;3、导向软管;11、通孔管道;12、环形内气囊;13、输气通道;14、输气软管;21、绳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包括辅助管1、控制杆2和四根导向软管3,主要用于胃底等需要内镜反转部位的ESD术。辅助管1呈管状结构,辅助管1的长度为2-5cm,优选项为3.5cm,辅助管1的内径大于内镜的外径,辅助管1的管壁上沿辅助管1的轴向设置有四个通孔管道11,相邻两个通孔管道11之间相差90°,当然通孔管道1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四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紧固装置设置于辅助管1的内部,紧固装置用于将辅助管1固定于内镜的外周面。紧固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环形内气囊12,环形内气囊12与辅助管1的管壁胶粘连接,环形内气囊12与辅助管1同轴设置。为了给环形内气囊12供气,辅助管1的管壁上沿辅助管1的轴向还设置有一个输气通道13,输气通道13的一端与环形内气囊12的进气口连通,输气通道13的另一端与输气软管14的一端连通。使用时,将输气软管14的另一端与供气设备连接,供气设备通过输气软管14给环形内气囊12供气,环形内气囊12膨胀,将内镜与辅助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封堵,同时将辅助管1牢牢固定于内镜的外周面上,防止辅助管1脱落。进一步的,输气软管14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单流阀,橡胶单流阀可确保输气软管14与供气设备断开后,环形内气囊12内的气体不会发生漏气,当需要卸放环形内气囊12内的气体时,只需用手挤压橡胶单流阀,橡胶单流阀打开,气体通过橡胶单流阀排出。导向软管3为柔性软管,导向软管3的长度为20-70cm,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裁剪,导向软管3优选硅胶软管,硅胶软管柔性好、无毒无味和对人体无副作用,导向软管3进入人体后不会造成粘膜的损伤。每个导向软管3的一端与每个通孔管道11连通,导向软管3的一端与通孔管道11通过胶粘或插接连接,通过将两者连接,通孔管道11和与通孔管道11对应的导向软管3构成了控制杆2通道。进镜时,可将延伸至体外的导向软管3系于一侧,使用时再将其分开,不会影响内镜的正常操作。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肠道内的液体通过控制杆2与通孔管道11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出,每个通孔管道11内设置有一个薄膜阀片,薄膜阀片与通孔管道11轴线呈一夹角,方便控制杆2穿过,同时,薄膜阀片受到液体压力时,薄膜阀片可将通孔管道11堵塞,从而防止肠道液体的流出。控制杆2为金属杆或塑料杆,优选项为塑料杆,控制杆2的外径小于通孔管道11的内径,确保控制杆2可在通孔管道11内自由活动。控制杆2的前端设置有穿线孔,绳套21穿设于穿线孔内,绳套21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绳套21用于与止血夹配合对粘膜进行提拉。控制杆2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控制杆2通道内,绳套21平时呈张开状态,使用前,通过向后拉动控制杆2将绳套21带入通孔管道11中,此时绳套21处于压扁状态,使用时,向前推动控制杆2,控制杆2带动绳套21从通孔管道11中伸出,此时在绳套21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绳套21自动张开。使用方法:使用时,可将辅助管1套设于内镜的外周面,通过供气设备给环形内气囊12供气,环形内气囊12膨胀,再通过内镜将辅助管1一同送至患者体内,同时可将延伸至体外的导向软管3系于一侧,使用时再将其分开,根据病变不同的方位置入控制杆2,待控制杆2放置到合适位置时,可根据需要剪断部分导向软管3,并将控制杆2的外柄用胶布固定至内镜上,需再次变换位置时,可重复上述步骤。实施例2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紧固装置为防滑片,防滑片为塑料或硅胶材质,防滑片的材质优选项为硅胶,防滑片与辅助管1的管壁胶粘连接,防滑片为片状或环状,当辅助管1套设于内镜的外周面时,防滑片受力挤压变形,从而将辅助管1牢牢固定于内镜上。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所述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包括辅助管、控制杆和至少两根导向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管道,每个所述导向软管的一端与每个所述通孔管道连通,所述通孔管道和与通孔管道对应的所述导向软管构成了控制杆通道,所述控制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通道内,所述控制杆的前端设置有绳套,所述辅助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辅助管固定于内镜外周面的紧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所述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包括辅助管、控制杆和至少两根导向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管道,每个所述导向软管的一端与每个所述通孔管道连通,所述通孔管道和与通孔管道对应的所述导向软管构成了控制杆通道,所述控制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通道内,所述控制杆的前端设置有绳套,所述辅助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辅助管固定于内镜外周面的紧固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管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薄膜阀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丹令狐恩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