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拉杆及窗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17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居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窗帘拉杆及窗帘组件。窗帘拉杆包括轴向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传动部以及驱动部,第一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位于窗帘拉杆整体相对的两端。传动部依次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轮、第四转轮、第三转轮、第二转轮,再回到第一转轮。窗帘组件包括了上述的窗帘拉杆以及设置于窗帘拉杆的两片窗帘。由于传动部采用了上述的走线方式,在安装窗帘拉杆前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重合部位的长度来调整总长度,而其中的传动部可以一直保持张紧。这样的窗帘拉杆能够满足在多种尺寸的窗户上使用,适用性强。

A curtain pull rod and curtain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ousehold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 curtain pull rod and curtain assembly. The curtain pull rod includes the first rod body, the transmission part of the second rod body and the driving part, the first rod body has the first runner and the second runner at both ends; the second rod body has the third runner and the fourth runner at both ends; the first runner and the second runner are located at the opposite ends of the curtain pull rod body. The transmission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unner, the fourth runner, the third runner and the second runner in turn, and then returns to the first runner. The curtain assembly includes the curtain pull rod and two curtains arranged on the curtain pull rod. Because the transmission part adopts the above-mentioned alignment method, the total length can be adjusted by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the coincidence par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rods before installing the curtain pull rods, and the transmission part can keep tension all the time. The curtain tie rod can be used in windows of various sizes and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帘拉杆及窗帘组件
本技术涉及家居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窗帘拉杆及窗帘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窗帘都是根据家里的窗户尺寸来定制的,窗户的宽度没有一个统一的规格,导致生产厂家的批量生产窗帘的滑杆有诸多的困难,对于不同宽度的窗户,用于悬挂窗帘的滑杆需要定制,增加了许多加工成本,并且一个窗帘滑杆只能对应适用一种尺寸的窗户,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拉杆,其能够在安装前根据需要调整尺寸,适用性强,能够满足在多种尺寸的窗户上使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组件,其应用了上述的窗帘拉杆,宽度可调,适用性强。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窗帘拉杆,其包括:第一杆体,第一杆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杆体转动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分别设置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杆体,第二杆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轴向连接,第二杆体相对于第一杆体在轴向上可滑动,第二端与第二杆体滑动配合,第三端与第一杆体滑动配合;第二杆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二杆体转动的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分别设置于第三端和第四端;传动部,传动部具有柔性并形成闭合环路,传动部依次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轮、第四转轮、第三转轮、第二转轮,再回到第一转轮;第一转轮与第四转轮之间的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第四转轮与第三转轮之间,或者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的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用于悬挂窗帘;驱动部,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或者第四转轮中的一者转动,以带动传动部沿其环路移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内部均具有轴向开通的空腔,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中的一者套设于另一者以实现可滑动地连接;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以及传动部均设置于对应杆体的内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同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连通对应杆体的内外两侧;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在重合部分的滑槽也重合;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均从滑槽内部分伸出。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分别包括四个合围的侧板而形成的截面为矩形的杆体,第一杆体上具有滑槽的侧板为第一槽板,第二杆体上具有滑槽的侧板为第二槽板;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分别通过滑轮与第一槽板或第二槽板滑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悬挂窗帘的第一固定部,第四端固定设置有用于悬挂窗帘的第二固定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四转轮通过弹性件与第四端连接,弹性件用于提供给第四转轮远离第一杆体的预紧力。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还设置有可沿滑槽移动的悬挂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驱动部设置于第一端,驱动部与第一转轮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轮转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传动部为钢丝绳,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以及第四转轮各自的周侧均设置有供钢丝绳嵌入的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均分别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于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阻挡部,第二转轮的边缘与第一支架上的阻挡部之间的间隙小于钢丝绳的直径,第三转轮的边缘与第二支架上的阻挡部之间的间隙小于钢丝绳的直径。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驱动部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传感器。一种窗帘组件,其包括上述的窗帘拉杆以及分别与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连接的两个窗帘。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窗帘拉杆,其包括轴向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传动部以及驱动部,第一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位于窗帘拉杆整体相对的两端。传动部具有柔性并形成闭合环路,其依次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轮、第四转轮、第三转轮、第二转轮,再回到第一转轮;第一转轮与第四转轮之间的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第四转轮与第三转轮之间,或者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的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用于悬挂窗帘。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或者第四转轮中的一者转动,以带动传动部沿其环路移动。该窗帘拉杆可以悬挂两片窗帘,两片窗帘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窗帘拉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这样传动部在被驱动部带动时,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可以带动两个窗帘相向或者相背离地运动,实现窗帘的打开和关闭。由于传动部采用了上述的走线方式,在安装窗帘拉杆前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重合部位的长度来调整总长度,而其中的传动部可以一直保持张紧,来满足带动窗帘移动的需要。这样的窗帘拉杆能够满足在多种尺寸的窗户上使用,适用性强。本技术的窗帘组件包括了上述的窗帘拉杆以及设置于窗帘拉杆的两片窗帘,因此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窗帘拉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窗帘拉杆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部的走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连接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局部V的放大图;图6为图2中局部VI的放大图;图7为图2中局部VII的放大图;图8为图2中局部VIII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转轮的安装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转轮的安装示意图。图标:100-窗帘拉杆;110-第一杆体;110a-第一端;110b-第二端;112-第一槽板;114-滑槽;116-第一固定部;118-夹板;120-第二杆体;120a-第三端;120b-第四端;122-第二槽板;123-第二固定部;124-限位槽;125-限位板;126-弹性件;127-安装座;130-第一转轮;132-第二转轮;133a-第一支架;133b-第二支架;134-第三转轮;135-阻挡部;136-第四转轮;140-传动部;142-第一牵引部;144-第二牵引部;146-滑轮;150-悬挂部;160-驱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拉杆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轴向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在轴向上可滑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杆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转动的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所述第三转轮和所述第四转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具有柔性并形成闭合环路,所述传动部依次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四转轮、所述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再回到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四转轮之间的所述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所述第四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之间的所述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与所述第二牵引部用于悬挂窗帘;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转轮或者所述第四转轮中的一者转动,以带动所述传动部沿其环路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拉杆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轴向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在轴向上可滑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杆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转动的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所述第三转轮和所述第四转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具有柔性并形成闭合环路,所述传动部依次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四转轮、所述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再回到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四转轮之间的所述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所述第四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之间的所述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与所述第二牵引部用于悬挂窗帘;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转轮或者所述第四转轮中的一者转动,以带动所述传动部沿其环路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内部均具有轴向开通的空腔,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中的一者套设于另一者以实现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转轮、所述第四转轮以及所述传动部均设置于对应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同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连通对应杆体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在重合部分的所述滑槽也重合;所述第一牵引部和所述第二牵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聪孙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小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