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09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瓶体相配合的瓶盖,所述瓶盖的中央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包括漏斗收集嘴以及设置于所述漏斗收集嘴底部的漏斗管颈,所述漏斗收集嘴的大端朝外小端伸入瓶体内,所述漏斗管颈为圆柱形,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由纱网构成的通风透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解决了在瓢虫非聚集状态下的收集不便,储存不便,以及防止瓢虫进入集虫盒中后再次钻出,且本设计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操作。

A portable collection box for Ladybug adul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collecting box for Ladybug adults, including a bottle body,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ottle cap matching the bottle body,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ottle cap is provided with a collecting mouth, which includes a funnel collecting mouth and a funnel neck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unnel collecting mouth. The large end of the funnel collecting mouth extends outward to the small end. In the bottle body, the neck of the funnel pipe is cylindrical,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ventilation vent composed of a yarn mesh. The portable collecting box for Ladybug adults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inconvenience of collecting and storing in the non-aggregation state of ladybug, and prevents Ladybug from reappearing after entering the collecting box, and the design is convenient to carry and operate in the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
本技术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
技术介绍
捕食性瓢虫是鞘翅目瓢甲科的一类昆虫,通常以蚜虫、粉蚧、木虱、螨虫等害虫为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目前应用于生物防治中的瓢虫种类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小黑瓢虫、孟氏隐唇瓢虫等。其中,异色瓢虫、七星瓢虫等种类对蚜虫、松干蚧等害虫的捕食量大,在野外的适应性强,已经应用于设施农业、城市园林等方面的绿色防控措施。然而目前人工饲养瓢虫技术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依靠完全的人工条件扩繁商品化的天敌瓢虫尚不能实现。因此需要在每个瓢虫自然活动的周期从野外收集一定数量的瓢虫,在人工条件辅助下实现瓢虫的扩繁。一般情况下,关于瓢虫的野外收集多采用诱集箱。然而诱集箱在瓢虫大量聚集准备越冬的季节才较为有效。中国专利“越冬代异色瓢虫的收集、低温储藏及释放方法”(CN101836621B)中提出使用电动吸虫设备收集瓢虫,这样的收集方法也只适合于在大量瓢虫聚集的情况下进行,而在异色瓢虫在其他季节需要使用捕虫网进行采集的情况下,收集效率反而由于杂物的增多致使操作人员不断清理吸虫口而大大下降。目前没有较好的野外收集瓢虫装置,一般的做法是用捕虫网收集后,暂存在可乐瓶或者矿泉水瓶中再带回,而开盖闭盖的时候,瓢虫容易受伤,或者已经收集在瓶中的瓢虫容易飞出瓶盖,降低收集的效率。为解决在瓢虫非聚集状态下的收集不便问题,本技术采用专门设计的瓢虫成虫收集进口,以便防止瓢虫进入集虫盒中后再次钻出。且本设计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收集和携带方便,便于野外使用以及暂时存储方便的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瓶体相配合的瓶盖,所述瓶盖的中央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包括漏斗收集嘴以及设置于所述漏斗收集嘴底部的漏斗管颈,所述漏斗收集嘴的大端朝外小端伸入瓶体内,所述漏斗管颈为圆柱形,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由纱网构成的通风透气口。优选地,其中所述瓶体的中下部设置有无色透明诱虫区,且所述瓶体的中上部设置有覆盖无色透明诱虫区的遮光机构,所述漏斗管颈的下端与所述遮光机构的下端平齐。优选地,其中所述无色透明诱虫区为透明瓶体,所述遮光机构为套在瓶体外壁的环,或粘在瓶体外壁的贴纸。优选地,其中所述漏斗收集嘴的上端口的直径为3-5cm,所述漏斗收集嘴的下端口的直径为0.6-0.8cm。优选地,其中所述漏斗收集嘴的斜度为40-60°,所述漏斗管颈的长度不大于5cm。优选地,其中所述纱网可以是筛板或透气纸,所述筛网或透气纸的孔径不大于0.5cm。优选地,其中所述瓶体内还设置有引诱物,所述引诱物构造成诱使瓢虫通过所述收集口进入所述瓶体内。优选地,其中所述引诱物由所述容器内的瓢虫产生。优选地,其中所述收集口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超疏水防护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包括瓶体,在瓶体的上端设置有与瓶体相配合的瓶盖,瓶盖的中央设置有收集口,收集口包括漏斗收集嘴以及设置于漏斗收集嘴底部的漏斗管颈,漏斗收集嘴的大端朝外小端伸入瓶体内,漏斗管颈为圆柱形,瓶体的底部设有由纱网构成的通风透气口。通过在瓶盖的中央设置由漏斗收集嘴以及设置于漏斗收集嘴底部的漏斗管颈组成的收集口,以及将瓶底设置成是纱网状的通风透气口,解决了瓢虫在非聚集状态下不便收集不便,以及防止瓢虫进入集虫盒中后再次钻出的问题,也不易伤到瓢虫,避免了瓢虫聚集在瓶体中缺氧的情况,延长了瓢虫在收集盒中的存储时间,大大提高了收集效率,且本设计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瓶盖;2;收集口;3、遮光机构;4、无色透明诱虫区;5、通风透气口;6、瓶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如图1所示,包括瓶体6,在瓶体6的上端设置有与瓶体6相配合的瓶盖1,瓶体6与瓶盖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瓶盖1与瓶体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瓶盖1的打开,从而方便收集盒中瓢虫的取出;当然,瓶体6也瓶盖1之间也可以通过插入的方式连接,具体使用时,通过将瓶盖1拔离瓶体6将瓶盖1打开,然后从收集盒中将瓢虫取出;在瓶盖1的中央设置有收集口2,收集口2包括漏斗收集嘴以及设置于漏斗收集嘴底部的漏斗管颈,漏斗收集嘴的大端朝外小端伸入瓶体6内,漏斗管颈为圆柱形,瓶体6的底部设有由纱网构成的通风透气口5。具体使用时,通常在使用捕虫网或者徒手捕捉瓢虫等昆虫瓢虫时,瓢虫成虫在被抓获后,会有短暂的假死现象,一般持续半分钟,利用这段时间瓢虫的假死,可以将瓢虫抓起,然后由瓶盖1上的收集口2放入到瓶体6中,完成一次操作,反复重复这样的操作,当瓢虫在瓶体6中的数量较多,开始由漏斗管颈向外逃逸时,暂停收集瓢虫,保持瓶盖1关闭状态,将收集盒转移到储存大量瓢虫成虫的容器中,然后打开瓶盖1,将瓶体6中的瓢虫倒出来,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可以大大提高在野外捕捉瓢虫的效率。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漏斗收集嘴的上端口的直径为3-5cm,漏斗收集嘴的下端口的直径为0.6-0.8cm,该设置有利于收集瓢虫的同时,又不易让收集到收集盒中的瓢虫再次飞出瓶盖,进一步提高了瓢虫的收集效率。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漏斗收集嘴的斜度为40-60°,漏斗管颈的长度不大于5cm,该设置便于瓢虫通过漏斗收集嘴和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瓶体相配合的瓶盖,所述瓶盖的中央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包括漏斗收集嘴以及设置于所述漏斗收集嘴底部的漏斗管颈,所述漏斗收集嘴的大端朝外小端伸入瓶体内,所述漏斗管颈为圆柱形,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由纱网构成的通风透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15 CN 20182132117711.一种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瓶体相配合的瓶盖,所述瓶盖的中央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包括漏斗收集嘴以及设置于所述漏斗收集嘴底部的漏斗管颈,所述漏斗收集嘴的大端朝外小端伸入瓶体内,所述漏斗管颈为圆柱形,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由纱网构成的通风透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中下部设置有无色透明诱虫区,且所述瓶体的中上部设置有覆盖无色透明诱虫区的遮光机构,所述漏斗管颈的下端与所述遮光机构的下端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色瓢虫成虫便携收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色透明诱虫区为透明瓶体,所述遮光机构为套在瓶体外壁的环,或粘在瓶体外壁的贴纸。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烨华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益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