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2055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它包括坡面、双向蛇形沟和沉砂池,所述双向蛇形沟设置于坡面上,所述的双向蛇形沟是由若干个椭圆形沟沿坡面从上至下前后顺序相连而形成的,所述的沉砂池设于坡面的下端的下方,所述的双向蛇形沟下端设有连接管与沉砂池相连通,在双向蛇形沟的沟内设置有草本植物,在双向蛇形沟的两侧设置有小型灌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以最小的工程量最大可能接收整个坡面汇水,一部分入渗,一部分导引至坡面底部沉沙池,沉积泥沙返回坡面沟道,促进沟道植被生长,进一步促进坡面的截水拦沙效果;坡面植被种植一方面减缓径流流速,拦沙蓄水,另一方面提升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蚀性。

A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under For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under forests. The bidirectional serpentine trench is arranged on the slope surface. The bidirectional serpentine trench is formed by several elliptical trenches connected sequentially from top to bottom along the slope surface. The sand sink is located below the lower end of the slope surface. The lower end of the bidirectional serpentine tren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and sink, and is arranged in the trench of the bidirectional serpentine trench. There are herbaceous plants and small shrubs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way serpentine ditch. The utility model receives the whole slope catchment with the smallest amount of engineering and the greatest possible infiltration, and guides part of the sediment to the bottom of the slope to return the sediment to the slope ditch, promotes the vegetation growth of the ditch,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effect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terception on the slope; on the one hand, vegetation planting on the slope slows down the runoff velocity, retains sediment and water, on the other hand, improves soil fertility and enhances soil fertility Soil corrosi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土流失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南方红壤土体结构松散,保水持水性能差,土壤肥力低下,抗蚀性差,水土流失严重。但在较好的水热条件下,红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其中一些侵蚀劣地,以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次生马尾松林为主,但林下灌木和草丛却难以生长。加之针叶林较弱的降低降雨侵蚀强度的能力和南方集中性的暴雨天气,常常出现“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较高森林覆盖率往往使得林下植被覆盖和蓄水保土措施的重要性被大大忽略。开展林下水土流失治理,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林下水土流失治理方式有工程措施(坡改梯、水平沟、反坡梯田,鱼鳞坑等)和生物措施(草灌、农作物等种植及作物残体覆盖等)。其中,坡面工程改造措施的工程量较大,耗费人力物力大,难以全面推广;而单一的生物措施则面临土壤含水量及养分含量低而难以生长的困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有助于降低林下水土流失量,还将有力提升土壤质量的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的:本技术的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双向蛇形沟和沉砂池,所述双向蛇形沟设置于坡面上,所述的双向蛇形沟是由若干个椭圆形沟沿坡面从上至下前后顺序相连而形成的,所述的沉砂池设于坡面的下端的下方,所述的双向蛇形沟下端设有连接管与沉砂池相连通,在双向蛇形沟的沟内设置有草本植物,在双向蛇形沟的两侧设置有小型灌木。优选,在所述的沉砂池上部设有若干个出水口。进一步优选,在沉砂池旁边还设有第二级沉砂池,所述的沉砂池上部设有管道与第二级沉砂池的上部相连,使得沉砂池和第二级沉砂池相连通。优选,在所述的第二级沉砂池上部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的植被一般情况下选择乡土品种,同时考虑其易成活性。一般草本植物可以选择为芒萁、狗牙根、崖爬藤、淡竹叶、鳞毛蕨等,小型灌木可以选择为胡枝子、黄荆、檵木、白栎、杜鹃、山莓等。本技术设置双向蛇形沟,其承载蓄水、拦沙、导流的作用。沟道挖掘出来的土壤部分回填至沟道内,保持沟道内土壤高度略低于沟道两侧。同时,沟道内回填土壤相对松软,既具有良好的入渗性,又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不容易被径流迁移。坡面底部,双向蛇形沟道相汇集处下方设沉砂池。沉砂池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坡面沟道内超渗产流而导出的泥沙。沉砂池的规格可根据坡面大小灵活设置。一般情况下,沉沙池为圆柱形,且在圆柱体出口处设置出水口,进行分流。沉砂池内收集的泥沙根据沉积量及时清理。本技术中,收集的泥沙区别于以往的仅仅清除出沉砂池的方式,而是将获得的沉积泥沙回填入坡面蛇形沟道中。因被侵蚀的泥沙均是表层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其回填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双向蛇形沟道内种植(设置)草本植物,沟道两侧种植(设置)小型灌木。植被一般情况下选择乡土品种,同时考虑其易成活性。沟道内的草本植被能有效减少沟道内土壤的迁移流失,沟道边灌木能降低坡面汇集的径流流速,使之尽量在沟道内入渗或沿沟道迁移。同时,沟道内蓄存的径流、泥沙、沉沙池返回的泥沙都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优于原坡面的物质条件。此外,植被的生长也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抗蚀性。因此,本技术是以最小的工程量最大可能接收整个坡面汇水,一部分入渗,一部分导引至坡面底部沉沙池,沉积泥沙返回坡面沟道,促进沟道植被生长,进一步促进坡面的截水拦沙效果;坡面植被种植一方面减缓径流流速,拦沙蓄水,另一方面提升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蚀性。本技术工程量相对较低,操作灵活性高,其不仅有助于降低林下水土流失量,还将有力提升土壤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坡面;2、双向蛇形沟;3、沉砂池;4、草本植物;5、小型灌木;6、连接管;7、第二级沉砂池;8、出水口;9、出水口;10、阶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包括坡面1、双向蛇形沟2和沉砂池3,所述双向蛇形沟2设置于坡面1上,所述的双向蛇形沟是由4个椭圆形沟沿坡面从上至下前后顺序相连而形成的,所述的沉砂池3设于坡面的下端的下方,所述的双向蛇形沟2下端设有连接管6与沉砂池3相连通,在双向蛇形沟的沟内设置有草本植物(带)4,在双向蛇形沟的两侧设置有小型灌木(带)5。在沉砂池3旁边还设有第二级沉砂池7,所述的沉砂池3上部设有管道与第二级沉砂池7的上部相连,使得沉砂池和第二级沉砂池相连通。在所述的沉砂池上部设有若干个(如9个)出水口8。在所述的第二级沉砂池上部设有若干个(如9个)出水口9。在坡面下端与沉砂池所在的地面上设有阶梯10,以供人员从地面爬上坡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双向蛇形沟和沉砂池,所述双向蛇形沟设置于坡面上,所述的双向蛇形沟是由若干个椭圆形沟沿坡面从上至下前后顺序相连而形成的,所述的沉砂池设于坡面的下端的下方,所述的双向蛇形沟下端设有连接管与沉砂池相连通,在双向蛇形沟的沟内设置有草本植物,在双向蛇形沟的两侧设置有小型灌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双向蛇形沟和沉砂池,所述双向蛇形沟设置于坡面上,所述的双向蛇形沟是由若干个椭圆形沟沿坡面从上至下前后顺序相连而形成的,所述的沉砂池设于坡面的下端的下方,所述的双向蛇形沟下端设有连接管与沉砂池相连通,在双向蛇形沟的沟内设置有草本植物,在双向蛇形沟的两侧设置有小型灌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林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沉砂池上部设有若干个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小东袁再健李定强陈金月廖义善黄斌卓慕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