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98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该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和扣合在壳体顶侧的上盖,壳体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线圈、磁片、导流壳和风扇;线圈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磁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导流壳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风扇的吸气口依次连通,风扇的排气口连通于出风口;风扇工作时,气流能够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内,依次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风扇后从出风口排出。该散热装置实现直接线圈强制对流的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和充电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A Radiation Dissipator for Wireless Charg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reless charger, and discloses a radiation device of wireless charger. The radiating device of the wireless charger includes a shell and an upper cover which is fastened on the top side of the shell. The sid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respectively. The coil, a magnetic disc, a guide shell and a fan ar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irst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oil,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magnetic disc, and the third through hole,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re arranged on the guide shell. The holes, the third through holes and the suction ports of the fan are connected in turn, and the exhaust ports of the fan are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When the fan works, the air flow can enter the shell through the intake ports, and then exhaust from the outlet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the third through hole and the fan. The heat sink device realizes the forced convection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direct coil,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and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无线充电器由壳体和扣合在壳体上的上盖制成,在壳体内部依次叠加设置有风扇、导流壳、磁片和线圈,线圈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彼此相互接触的磁片和导流壳上,利用风扇将磁片和导流壳上的热量带走,以达到散热效果,但是无法实现风扇对线圈的直接对流散热。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在线圈的上方设置有导热材料,且导热材料位于线圈和上盖之间,但是热量还是不可避免地传导至上盖上,过多的热量会触发无线充电器的温度保护机制,影响充电效率;过高的温度会使得导热材料寿命降低,导热材料大部分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实现直接线圈强制对流的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和充电效率,且生产成本较低。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和扣合在所述壳体顶侧的上盖,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线圈、磁片、导流壳和风扇;所述线圈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磁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导流壳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风扇的吸气口依次连通,所述风扇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扇工作时,气流能够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依次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风扇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和所述磁片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垫块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磁片上。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间隙。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板,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导流壳套设于所述风扇的外侧且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壳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为U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壳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容纳部两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壳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磁片的双面胶带。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壳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之间形成第一气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在开始工作时,风扇开启,气流从进风口吸入进入第一气道内,在导流壳的导向作用下,气流向靠近线圈的方向移动,从线圈的上方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形成的第二气道进入风扇内,并通过出风口排出。该散热装置实现直接线圈强制对流的散热,达到了增强散热效果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导热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壳体;2、上盖;3、进风口;4、出风口;5、线圈;6、风扇;7、导流壳;8、磁片;9、安装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垫块;71、容纳部;72、安装部;73、双面胶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用于对无线充电器散热,如图1-2所示,该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和扣合在壳体1上的上盖2,壳体1和上盖2均为长方体结构,在壳体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气流进入的进风口3,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气流排出的出风口4,在壳体1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安装板9、风扇6、导流壳7、磁片8和线圈5,线圈5、磁片8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风扇6设置在安装板9上,用于对线圈5散热,安装板9和导流壳7之间形成用于罩设风扇6的容纳空间,且磁片8位于线圈5和导流壳7之间。在导流壳7和壳体1的相对两侧之间形成第一气道,线圈5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10,磁片8对应第一通孔10设置有第二通孔11,导流壳7上对应第二通孔11设置有第三通孔12,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第三通孔12和风扇6的吸气口依次连通,风扇6的排气口连通于出风口4。当开始工作时,风扇6开启,气流从进风口3吸入进入第一气道内,在导流壳7的导向作用下,气流向靠近线圈5的方向移动,经线圈5的侧壁之后,从线圈5的上方经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及第三通孔12形成的第二气道进入风扇6的吸气口内,第二气道的气流直接吹向线圈5,并经风扇6的排气口后通过出风口4排出。该散热装置实现直接线圈5强制对流的散热,达到了增强散热效果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导热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如图2所示,线圈5和上盖2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在线圈5和磁片8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13,多个垫块13沿第二通孔11的周向均匀设置于磁片8上。通过在线圈5和上盖2之间设置有间隙,在线圈5和磁片8之间设置有垫块13,使得线圈5的上下两侧均有气流通过,增加了线圈5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线圈5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并不对垫块13的数量作限定,以垫块13的数量四个为例,四个垫块13沿第二通孔11的周向均匀设置于磁片8上,垫块13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上述导流壳7不仅具有气流导向和散热的功能,还起到了安装和承载的作用,进一步地,导流壳7包括容纳部71和安装部72,容纳部71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U形结构,容纳部71的U形结构的开口与风扇6的排风口一致并容纳风扇6。容纳部71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部72,安装部72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板9。具体地,安装部72和安装板9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同时,导流壳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磁片8的双面胶带73。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扣合在所述壳体(1)顶侧的上盖(2),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所述壳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线圈(5)、磁片(8)、导流壳(7)和风扇(6);所述线圈(5)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10),所述磁片(8)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所述导流壳(7)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三通孔(12)和所述风扇(6)的吸气口依次连通,所述风扇(6)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4);所述风扇(6)工作时,气流能够由所述进风口(3)进入所述壳体(1)内,依次经所述第一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三通孔(12)和所述风扇(6)后从所述出风口(4)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扣合在所述壳体(1)顶侧的上盖(2),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所述壳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线圈(5)、磁片(8)、导流壳(7)和风扇(6);所述线圈(5)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10),所述磁片(8)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所述导流壳(7)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三通孔(12)和所述风扇(6)的吸气口依次连通,所述风扇(6)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4);所述风扇(6)工作时,气流能够由所述进风口(3)进入所述壳体(1)内,依次经所述第一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三通孔(12)和所述风扇(6)后从所述出风口(4)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5)和所述磁片(8)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垫块(13)沿所述第二通孔(11)的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磁片(8)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欢王明成顾元强王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