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58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手电筒,包括筒体和发光机构,所述发光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一端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有尾锥;所述尾锥的表面覆盖有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所述筒体一端的顶部间隔凸起形成多个破窗座,破窗座设置有破窗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了设置有破窗珠,还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尾锥,用以在遇上窗玻璃的强度较大时,使用者能够使用尾锥更加容易地进行破窗;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可拆卸地包围于尾锥的保护盖,用以避免尾锥伤人,提升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性。

A flashligh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ght-emitting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flashlight,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and a light-emitting mechanism. The light-emit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one end of the cylinder,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connect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a tail cone; the surface of the tail cone is covered with a protective cover which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top interval of one end of the cylinder protrudes to form a plurality of broken window seats, and the broken window seat is provided with broken window beads. In addition to the broken window beads, a tail con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body to enable users to use the tail cone to break the window more easily when the strength of the window glass is grea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cover detachably enclosed in the tail cone to avoid the tail cone injury and enhance the safety of the utilit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电筒
本技术涉及发光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手电筒。
技术介绍
手电筒是一种便携式的光源,让使用者在夜晚进行户外探索时,能够通过手电筒来照亮周围环境,从而保证了人生安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手电筒除了具备便携和照明两个功能以外,还添加了各种各样的其他功能。目前较为常见的多功能手电筒中,其中一种为设置有破窗机构的手电筒,能够在使用者遇上困车情况时,能够利用破窗机构打破车窗,从而能够逃离汽车。这种破窗机构的手电筒,现在更多地应用于警用手电筒,让警察能够在遇上紧急情况时,及时进行救援。然而,为了避免破窗机构在平时容易伤到别人,一般破窗机构都仅仅是几颗设置在电筒头的破窗珠,这就会导致:若待破的窗硬度较大时,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进行破窗,若在紧急情况,这无疑会耽误救援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手电筒,能够破开硬度更大的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电筒,包括筒体和发光机构,所述发光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一端的内部,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有尾锥;所述尾锥的表面覆盖有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所述筒体一端的顶部间隔凸起形成多个破窗座,破窗座设置有破窗珠。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尾锥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保护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保护盖的另一端设置有穿线孔。进一步的,所述筒体设有电源筒、安装筒和控制筒,所述发光机构和破窗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控制筒的一端,所述电源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控制筒的另一端,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源筒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筒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筒体设置有控制按钮和交替闪烁按钮,所述控制按钮和所述交替闪烁按钮均与所述发光机构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筒体设置有USB充电口和用于显示充电状态的显示灯。更进一步的,所述筒体设置有充电槽,所述USB充电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充电槽内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充电槽容设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柱。进一步的,破窗珠均由304不锈钢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机构还包括透光盖,所述光杯的内侧壁设置有卡槽,所述透光盖安装于所述卡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除了设置有破窗珠,还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尾锥,用以在遇上窗玻璃的强度较大时,使用者能够使用尾锥更加容易地进行破窗;同时,本技术还设置有可拆卸地包围于尾锥的保护盖,用以避免尾锥伤人,提升了本技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筒、连接部和尾锥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保护盖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筒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控制筒的另一视角示意图。附图标记:1—筒体,2—发光机构,3—尾锥,4—保护件,11—连接部,12—保护盖,13—电源筒,14—安装筒,15—控制筒,16—破窗座,17—破窗珠,21—光杯,22—发光组件,23—透光盖,31—第二外螺纹,41—定位柱,111—连接孔,112—第一外螺纹,113—第一内螺纹,121—第二内螺纹,122—穿线孔,151—控制按钮,152—交替闪烁按钮,153—USB充电口,154—显示灯,155—充电槽,156—定位孔,21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电筒,包括筒体1和发光机构2,所述发光机构2设置于所述筒体1一端的内部,所述筒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有尾锥3;所述尾锥3的表面覆盖有与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12;具体的,连接部11设置有连接孔111,尾锥可拆卸安装于连接孔111;所述筒体1一端的顶部间隔凸起形成多个破窗座16,破窗座16置有破窗珠17;所述发光机构2包括光杯21和安装于所述光杯21内的发光组件22,所述光杯2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筒体1。本技术除了设置有破窗珠17以外,还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尾锥3,用以在遇上窗玻璃的强度较大时,使用者能够使用尾锥3更加容易地进行破窗;同时,本技术还设置有可拆卸地包围于尾锥3的保护盖12,用以避免尾锥3伤人,提升了本技术的安全性。除此以外,本技术的尾锥3与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用以让使用者进行更换,让使用者在练习使用时,换上型号较小的尾锥3进行使用;而在实际使用时,则换上较大型号的尾锥3进行使用。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2,所述连接部11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13,所述尾锥3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螺纹113配合的第二外螺纹31,所述保护盖12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12配合的第二内螺纹121。即尾锥3是螺纹连接于连接孔111内的,且保护盖12也是螺纹连接于连接部11的,便于使用者更换尾锥3以及随时拆装保护盖1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1,所述保护盖12的另一端设置有穿线孔122,让使用者能够利用绳线穿过穿线孔122以后,通过挂戴的方式把本技术佩戴在身上,使得本技术能加便于携带。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包括电源筒13、安装筒14和控制筒15,所述发光机构2和破窗座16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控制筒15的一端,所述电源筒1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控制筒15的另一端,所述安装筒1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源筒13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11设置于所述安装筒14的另一端。具体的,电源筒13用于设置电池,安装筒14用于封闭电源筒13的一端,以使得电池固定,而控制筒15则是用于安装PCB灯电路元器件,保护盖12、安装筒14、电源筒13、控制筒15和光杯21依次螺纹连接,便于使用者进行拆装,从而使得本技术的维护更加简单。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设置有控制按钮151和交替闪烁按钮152,所述控制按钮151和所述交替闪烁按钮152均与所述发光组件22电连接;具体的,发光机构2包括三色LED灯。控制按钮151用于控制发光机构2发出白光(RBG三色混在一起即为白光),且控制按钮151每按一下,发光机构2的发光状态就会改变一次,具体为在按下一次控制按钮151使得发光机构2开始工作以后,发光机构2随着控制按钮151输入的信号,依次从强光档位、弱光档位、暴闪档位依次循环。除此以外,发光机构2处于工作状态,当使用者按下交替闪烁按钮152时,发光机构2就会进入红蓝双色的交替闪烁状态,其控制原理与警车车顶灯的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通过红蓝双色的交替闪烁状态,警察使用本技术时,可以起到提示周围的路人的作用,让路人对警察进行让路,便于警察执行公务。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电筒,包括筒体和发光机构,所述发光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一端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有尾锥;所述尾锥的表面覆盖有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所述筒体一端的顶部间隔凸起形成多个破窗座,破窗座设置有破窗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电筒,包括筒体和发光机构,所述发光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一端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有尾锥;所述尾锥的表面覆盖有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盖;所述筒体一端的顶部间隔凸起形成多个破窗座,破窗座设置有破窗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尾锥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保护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保护盖的另一端设置有穿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设有电源筒、安装筒和控制筒,所述发光机构和破窗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控制筒的一端,所述电源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控制筒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新李文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恒骏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