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50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吹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风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吹风马达,所述外壳一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弯折形成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形成有第四连接板,所述吹风马达设有第一进风孔,所述外壳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第二进风孔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第二进风孔用于将外壳的外部与第一进风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第一连接板和和第二连接板阻挡碎屑,从而减少碎屑进入吹风马达,同时在外壳上设置多个纵截面积较小的第二进风孔,既保证了吹风马达的进风速度,又防止了体积较大的碎屑进入吹风马达,从而提高了风机的防碎屑能力。

A kind of bl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low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fan, including a housing and a blowing motor arranged inside the housing. The two sides of one end of the housing extend to form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bends to form a thir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bends to form a fourth connecting plate. A first air inlet is provided, and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air inlets. The second air inle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The second air inlet is used to connect the outer part of the shell with the first air inlet. By us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to block debris,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debris entering the blower motor, and at the same time, a plurality of second air intake holes with smaller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 area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hell,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e air intake speed of the blower motor, but also prevents larger debris from entering the blower motor, thereby improving the anti-debris ability of the bl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
本技术涉及吹风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风机。
技术介绍
在进行切割等工业操作时,切割面与刀片之间会有切割碎屑。为防碎屑影响切割,需要利用风机将碎屑吹去,以使碎屑与切割面以及刀片分离。吹去碎屑的过程中,碎屑容易飞扬,现有的风机防碎屑能力较弱,时常会因碎屑进入风机内部的吹风马达而导致风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碎屑能力强的风机。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吹风马达,所述外壳一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弯折形成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形成有第四连接板,所述吹风马达设有第一进风孔,所述外壳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第二进风孔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第二进风孔用于将外壳的外部与第一进风孔连通。作为优选,第二进风孔的纵截面呈正六边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孔呈漏斗状,所述第一进风孔纵截面积大的一端与第二进风孔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风机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吹风马达的通信模块、处理器以及风速调节器,所述风速调节器用于调节吹风马达的出风速度,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风速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主壳和盖板,所述吹风马达设置在所述主壳的内部,所述主壳设有供吹风马达退出主壳内部的通孔,所述盖板用于遮盖所述通孔;所述吹风马达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主壳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风机还包括出风件以及出风管,所述出风件设有出风通道,所述吹风马达设有第一出风孔,所述外壳设有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一出风孔依次通过第二出风孔以及出风通道后与出风管连通,出风通道的横截面积自其与第二出风孔连接的一端至其与出风管连接的一端逐渐减小。作为优选,所述出风件插接在所述出风管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出风件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第一连接板和和第二连接板阻挡碎屑,从而减少碎屑进入吹风马达,同时在外壳上设置多个纵截面积较小的第二进风孔,既保证了吹风马达的进风速度,又防止了体积较大的碎屑进入吹风马达,从而提高了风机的防碎屑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隐藏出风件和出风管后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吹风马达的立体结构图。附图标记为:1、外壳;11、第二进风孔;12、主壳;13、盖板;2、吹风马达;21、第一进风孔;22、第一出风孔;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第四连接板;7、通信模块;71、处理器;72、风速调节器;8、出风件;9、出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风机,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吹风马达2,所述外壳1一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弯折形成有第三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4弯折形成有第四连接板6,所述吹风马达2设有第一进风孔21,所述外壳1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11,第二进风孔11位于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之间,第二进风孔11用于将外壳1的外部与第一进风孔21连通。风机在使用时需要安装在垂直平面上。安装时,令第三连接板5和第四连接板6紧贴垂直平面,随后利用螺丝或者卡件使得第三连接板5和第四连接板6固定在垂直平面上。安装完成后,第二进风孔11就位于垂直平面、第一连接板3、外壳1和第二连接板4围成的空间内部,因此碎屑较难进入第二进风孔11。风由垂直平面、第一连接板3、外壳1和第二连接板4围成的空间的底部和顶部进入第二进风孔11。本技术利用多个纵截面积较小的第二进风孔11来代替大型的进风孔,从而在保证进风速度的同时防止体积较大的碎屑进入吹风马达2,有效防止吹风马达2损坏。如图2所示,第二进风孔11的纵截面呈正六边形。在正六边形的内圆半径与圆形的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正六边形的面积大于圆形的面积,有效保证进风速度。同时正六边形的内角为钝角,相比内角为直角的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更趋近于弧形,风阻更小,有效减少因风阻产生的噪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进风孔21呈漏斗状,所述第一进风孔21纵截面积大的一端与第二进风孔11连接,一方面可以保证有较大的进风量,另一方面使得风逐渐汇集,风阻较小,造成的噪声也较小。如图3所示,所述风机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吹风马达2的通信模块7、处理器71以及风速调节器72,所述风速调节器72用于调节吹风马达2的出风速度,所述通信模块7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71的输出端与风速调节器72的输入端连接。通信模块7具体为射频模块。使用者能够通过遥控远程控制本风机的转速,便于使用者使用。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包括主壳12和盖板13,所述吹风马达2设置在所述主壳12的内部,所述主壳12设有供吹风马达2退出主壳12内部的通孔,所述盖板13用于遮盖所述通孔;所述吹风马达2与所述盖板13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13与所述主壳12可拆卸连接。具体为吹风马达2与盖板13螺接,盖板13与主壳12螺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令吹风马达2相对外壳1固定。现有的组装技术中,一般先将吹风马达2放入主壳12,令吹风马达2与主壳12连接,然后盖上盖板13。但由于主壳12是包围在吹风马达2外周的,因此工人组装时需要将手伸入主壳12来,又由于外壳1与吹风马达2间的空间较小,因此操作十分麻烦。本技术在需要组装主壳12、盖板13和吹风马达2时,先令吹风马达2与盖板13连接,再盖上盖板13的同时,吹风马达2亦进入了主壳12内部,此时再令盖板13与主壳12连接即可完成组装,操作简单快捷。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还包括出风件8以及出风管9,所述出风件8设有出风通道,所述吹风马达2设有第一出风孔22,所述外壳1设有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一出风孔22依次通过第二出风孔以及出风通道后与出风管9连通,出风通道的横截面积自其与第二出风孔连接的一端至其与出风管9连接的一端逐渐减小,使得风逐渐汇聚并进入出风通道,从而减少风阻,并减少由风阻造成的噪声。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件8插接在所述出风管9的内部。现有的风机多将出风件8套接在出风管9的外周,但这种结构在会使得从出风件8流出的风撞在出风管9的端面上,导致风阻大、噪声大。将出风件8插接在出风管9的内部,则避免了流出的风与出风管9端面碰撞,从而减少风阻和噪声。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件8与所述外壳1可拆卸连接。具体为出风件8与外壳1螺接。当需要对批量的风机进行运输时,令出风件8与装有吹风马达2的外壳1分离并分别放置,从而减少占用的空间,并降低运输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吹风马达(2),所述外壳(1)一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弯折形成有第三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4)弯折形成有第四连接板(6),所述吹风马达(2)设有第一进风孔(21),所述外壳(1)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11),第二进风孔(11)位于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之间,第二进风孔(11)用于将外壳(1)的外部与第一进风孔(2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吹风马达(2),所述外壳(1)一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弯折形成有第三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4)弯折形成有第四连接板(6),所述吹风马达(2)设有第一进风孔(21),所述外壳(1)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11),第二进风孔(11)位于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之间,第二进风孔(11)用于将外壳(1)的外部与第一进风孔(2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进风孔(11)的纵截面呈正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孔(21)呈漏斗状,所述第一进风孔(21)纵截面积大的一端与第二进风孔(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吹风马达(2)的通信模块(7)、处理器(71)以及风速调节器(72),所述风速调节器(72)用于调节吹风马达(2)的出风速度,所述通信模块(7)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东桥康林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灵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