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166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包括带体Ⅰ、带体Ⅱ及压迫装置,所述带体Ⅰ的右侧边与带体Ⅱ的左侧边通过松紧连接带连接,所述带体Ⅱ右侧边设置有用于与带体Ⅰ的左侧边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压迫装置包括盒体及设于盒体内的气囊Ⅰ,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气囊Ⅰ连通的充气嘴Ⅰ,所述盒体与带体Ⅰ的内表面和/或带体Ⅱ的内表面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带Ⅰ和与连接带Ⅰ之间通过拉绳相连的连接带Ⅱ,所述连接带Ⅰ固定于带体Ⅱ,所述连接带Ⅱ与带体Ⅰ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迅速收紧,可以有效控制包括腹股沟区交接部位出血在内的骨盆骨折出血状况。

Pelvic fracture fixation b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elvic fracture fixing band, which comprises a band body I, a band body II and a compression device. The right side of the band body I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side of the band body II through a tight connecting band,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band body II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left side of the band body I. The compression device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n airbag I arranged in the box body,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the left side of the band body I. There is an inflatable nozzle I connected with the airbag I,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ox body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elt I and/or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elt II are connected in a detachable manner; the connecting device includes a connecting belt I and a connecting belt II connected by a pulling rope between the connecting belt I, the connecting belt I is fixed on the belt II, and the connecting belt II and the belt I are connected in a detachable mann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quickly connect the connecting belt II with the belt I; Tightenin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pelvic fracture bleeding including inguinal junction bl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盆骨折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
技术介绍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骨盆骨折急救和转运过程中,首要的是稳定骨盆环结构,而传统的骨盆骨折固定带多为普通腹带,靠手动拉紧、魔术贴固定,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固定不牢靠、滑脱、骨盆带收缩不够紧密、控制出血效果不好等缺陷。同时,骨盆骨折往往伴随着多发损伤,尤其对于腹股沟区等交接部位出血,一般止血带往往无效。因此,就需要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可以迅速收紧,可以有效控制包括腹股沟区交接部位出血在内的骨盆骨折出血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可以迅速收紧,可以有效控制包括腹股沟区交接部位出血在内的骨盆骨折出血状况。本技术的骨盆骨折固定带,包括带体Ⅰ、带体Ⅱ及压迫装置,所述带体Ⅰ的右侧边与带体Ⅱ的左侧边通过松紧连接带连接,所述带体Ⅱ右侧边设置有用于与带体Ⅰ的左侧边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压迫装置包括盒体及设于盒体内的气囊Ⅰ,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气囊Ⅰ连通的充气嘴Ⅰ,所述盒体与带体Ⅰ的内表面和/或带体Ⅱ的内表面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带Ⅰ和与连接带Ⅰ之间通过拉绳相连的连接带Ⅱ,所述连接带Ⅰ固定于带体Ⅱ,所述连接带Ⅱ与带体Ⅰ以可拆卸方式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绳包括绳Ⅰ和绳Ⅱ;所述连接带Ⅰ上设有定滑轮Ⅰ、固定头Ⅰ及绳轨Ⅰ,所述连接带Ⅱ上设置有定滑轮Ⅱ、固定头Ⅱ及绳轨Ⅱ;所述绳Ⅰ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头Ⅰ,所述绳Ⅰ绕过定滑轮Ⅱ而换向并穿过绳轨Ⅰ后其另一端设有拉环Ⅰ,所述拉环Ⅰ与带体Ⅱ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绳Ⅱ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头Ⅱ,所述绳Ⅱ绕过定滑轮Ⅰ而换向并穿过绳轨Ⅱ后其另一端设有拉环Ⅱ,所述拉环Ⅱ与带体Ⅰ以可拆卸方式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环Ⅰ与带体Ⅱ之间、拉环Ⅱ与带体Ⅰ之间均通过子母扣结构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与带体Ⅰ和/或带体Ⅱ之间通过子母扣结构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带Ⅱ与带体Ⅰ之间通过子母扣结构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Ⅰ为多层结构,所述气囊Ⅰ的底层与盒体相连,且从所述气囊Ⅰ的底层至顶层其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体Ⅰ和/或带体Ⅱ上设有若干纵截面呈倒“L”形的气囊Ⅱ,所述气囊Ⅱ上设有充气嘴Ⅱ;所述气囊Ⅱ的水平部凸向带体Ⅰ和/或带体Ⅱ的内侧。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Ⅱ的竖直部与带体Ⅰ和/或带体Ⅱ之间通过子母扣结构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体Ⅰ和带体Ⅱ上设有用于固定腿部的附加带,所述附加带的两端均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相应的带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加带的两端与带体Ⅰ和带体Ⅱ之间通过子母扣结构相连。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骨盆骨折固定带,带体Ⅰ与带体Ⅱ除了通过松紧连接带连接外,还通过连接带Ⅰ及连接带Ⅱ进行连接,且由于连接带Ⅰ与连接带Ⅱ之间通过拉绳相连,可以迅速收紧固定带,使固定带收缩紧密,固定牢靠、不易滑脱;同时,由于盒体与带体Ⅰ的内表面和带体Ⅱ的内表面以可拆卸方式相连,可根据出血位点的不同而与带体Ⅰ、带体Ⅱ进行连接,在固定带收缩前将压迫装置覆盖放置于动脉出血压迫区域即可,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包括腹股沟区交接部位出血在内的骨盆骨折出血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骨盆骨折固定带,包括带体Ⅰ11、带体Ⅱ12及压迫装置2,所述带体Ⅰ11的右侧边与带体Ⅱ12的左侧边通过松紧连接带3连接,所述带体Ⅱ12右侧边设置有用于与带体Ⅰ11的左侧边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压迫装置2包括盒体21及设于盒体21内的气囊Ⅰ22,所述盒体21上设有与气囊Ⅰ22连通的充气嘴Ⅰ23,所述盒体21与带体Ⅰ11的内表面和带体Ⅱ12的内表面(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连接在带体Ⅰ11的内表面或者带体Ⅱ12的内表面)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带Ⅰ41和与连接带Ⅰ41之间通过拉绳相连的连接带Ⅱ42,所述连接带Ⅰ41固定于带体Ⅱ12,所述连接带Ⅱ42与带体Ⅰ11以可拆卸方式相连;“左”“右”均以图1所示方向为准;压迫装置2是专门用于进行压迫止血的,可以选择性使用;由于盒体21与带体Ⅰ11的内表面和带体Ⅱ12的内表面以可拆卸方式相连,可根据出血位点的不同而与带体Ⅰ11、带体Ⅱ12进行连接,在固定带收缩前将压迫装置2覆盖放置于动脉出血压迫区域即可;带体Ⅰ11与带体Ⅱ12除了通过松紧连接带3连接外,还通过连接带Ⅰ41及连接带Ⅱ42进行连接,且由于连接带Ⅰ41与连接带Ⅱ42之间通过拉绳相连,可以迅速收紧固定带,使固定带收缩紧密,固定牢靠、不易滑脱。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绳包括绳Ⅰ43和绳Ⅱ44;所述连接带Ⅰ41上设有定滑轮Ⅰ45、固定头Ⅰ46及绳轨Ⅰ47,所述连接带Ⅱ42上设置有定滑轮Ⅱ48、固定头Ⅱ49及绳轨Ⅱ410;所述绳Ⅰ43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头Ⅰ46,所述绳Ⅰ43绕过定滑轮Ⅱ48而换向并穿过绳轨Ⅰ47后其另一端设有拉环Ⅰ411,所述拉环Ⅰ411与带体Ⅱ12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绳Ⅱ44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头Ⅱ49,所述绳Ⅱ44绕过定滑轮Ⅰ45而换向并穿过绳轨Ⅱ410后其另一端设有拉环Ⅱ412,所述拉环Ⅱ412与带体Ⅰ11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拉绳为高韧式结构;定滑轮Ⅰ45、定滑轮Ⅱ48均通过相应转轴固定,可进行旋转;固定头Ⅰ46、固定头Ⅱ49用于固定相应拉绳的一端,例如可为铆钉结构;绳轨Ⅰ47、绳轨Ⅱ410有利于相应拉绳的导向,避免缠绕或凌乱布置;拉环Ⅰ411、拉环Ⅱ412均设有手拉孔,便于控制相应拉绳;定滑轮Ⅰ45、定滑轮Ⅱ48的数量均可为一个或者多个,在设置多个的情况下,在相对的连接带上需设置更多的定滑轮作为辅助滑轮进行换向;例如,在图1中,连接带Ⅰ41上沿纵向共设置五个定滑轮Ⅰ45,连接带Ⅱ42上沿纵向共设置五个定滑轮Ⅰ45,其中,连接带Ⅰ41上仅下部两个定滑轮Ⅰ45与绳Ⅱ44相连,连接带Ⅱ42上仅上部两个定滑轮Ⅱ48与绳Ⅰ43相连;使用时,通过反向拉动绳Ⅰ43与绳Ⅱ44即可完成固定带的收紧。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环Ⅰ411与带体Ⅱ12之间、拉环Ⅱ412与带体Ⅰ11之间均通过子母扣结构相连;子母扣结构(也可称为魔术贴结构或者粘扣带结构)需要圆毛面与刺毛面的配合,圆毛面为细小柔软的纤维,刺毛面则为较硬带钩的刺毛;拉环Ⅰ411、拉环Ⅱ412上可设置圆毛面,带体Ⅰ11、带体Ⅱ12的外侧面则设置刺毛面,由此方便进行连接;本固定带上的其他拆卸式连接结构均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Ⅰ、带体Ⅱ及压迫装置,所述带体Ⅰ的右侧边与带体Ⅱ的左侧边通过松紧连接带连接,所述带体Ⅱ右侧边设置有用于与带体Ⅰ的左侧边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压迫装置包括盒体及设于盒体内的气囊Ⅰ,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气囊Ⅰ连通的充气嘴Ⅰ,所述盒体与带体Ⅰ的内表面和/或带体Ⅱ的内表面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带Ⅰ和与连接带Ⅰ之间通过拉绳相连的连接带Ⅱ,所述连接带Ⅰ固定于带体Ⅱ,所述连接带Ⅱ与带体Ⅰ以可拆卸方式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盆骨折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Ⅰ、带体Ⅱ及压迫装置,所述带体Ⅰ的右侧边与带体Ⅱ的左侧边通过松紧连接带连接,所述带体Ⅱ右侧边设置有用于与带体Ⅰ的左侧边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压迫装置包括盒体及设于盒体内的气囊Ⅰ,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气囊Ⅰ连通的充气嘴Ⅰ,所述盒体与带体Ⅰ的内表面和/或带体Ⅱ的内表面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带Ⅰ和与连接带Ⅰ之间通过拉绳相连的连接带Ⅱ,所述连接带Ⅰ固定于带体Ⅱ,所述连接带Ⅱ与带体Ⅰ以可拆卸方式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骨折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包括绳Ⅰ和绳Ⅱ;所述连接带Ⅰ上设有定滑轮Ⅰ、固定头Ⅰ及绳轨Ⅰ,所述连接带Ⅱ上设置有定滑轮Ⅱ、固定头Ⅱ及绳轨Ⅱ;所述绳Ⅰ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头Ⅰ,所述绳Ⅰ绕过定滑轮Ⅱ而换向并穿过绳轨Ⅰ后其另一端设有拉环Ⅰ,所述拉环Ⅰ与带体Ⅱ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绳Ⅱ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头Ⅱ,所述绳Ⅱ绕过定滑轮Ⅰ而换向并穿过绳轨Ⅱ后其另一端设有拉环Ⅱ,所述拉环Ⅱ与带体Ⅰ以可拆卸方式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盆骨折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Ⅰ与带体Ⅱ之间、拉环Ⅱ与带体Ⅰ之间均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思儒饶宇李巍唐颖舒勤张巧李政霖郑欣明向应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