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间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97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齿间刷,其包括:刷毛(11)、捻合有刷毛(11)的金属丝(12)、以及安装在金属丝(12)上的柄(13),柄(13)包括主体(21)以及子体(22),在主体(21)上形成有插入金属丝(12)的基部的竖孔(41)、以及与竖孔(41)交叉的横孔(43),在金属丝(12)的基部上以面对横孔(43)的方式形成有防脱用弯曲部(51),在子体(22)上设置有包围弯曲部(51)的周围并充满横孔(43)内部的卡止部(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齿间刷,下述齿间刷已被公知,其由刷毛、捻合有刷毛的金属丝以及设置于金属丝上的柄构成,在金属丝的基部形成有防脱用弯曲部,金属丝对柄的设置通过它们的嵌件树脂成型来实现(例如参照实开昭62-174423号公报)。嵌件树脂成型,成型用模具的构造复杂且成本高,所以设备费用高。还有,将金属丝设置于模具中的作业费时又花功夫,较为麻烦。因此,利用嵌件树脂成型制造的齿间刷价格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廉价的齿间刷及可以制造该齿间刷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包括刷毛、捻合有刷毛的金属丝、以及安装在金属丝上的柄,柄包括主体以及子体,在主体上形成有插入金属丝的基部的竖孔、以及与竖孔交叉的横孔,在金属丝的基部上以面对横孔的方式形成有防脱用弯曲部,在子体上设置有包围弯曲部的周围并充满横孔内部的卡止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中,可不使用嵌件树脂成型,而通过简单的树脂成型来制造。因此,可提供廉价的齿间刷。进而,如果在主体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包覆着子体,并使主体以及子体的识别性相互不同,则可增加视觉上的吸引力。另外,如果主体以及子体都是合成树脂制的,则树脂彼此的嵌合性较高,可强化主体以及子体的结合力。还有,如果识别性的不同基于颜色、光泽以及材质中的至少一者产生,则可简单地变更其识别性的不同。进而,如果主体包括肩部、尾部以及经由较低的阶梯将它们连接起来的躯干部,横孔位于躯干部上,子体包覆于躯干部上,肩部表面和子体表面的边界、与尾部表面和子体表面的边界处于同一个面上,所述子体与肩部及尾部邻接,则可以得到柄整体平滑的印象,由此提高其商品性。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的制造方法是下述方法一次树脂成型出具有竖孔以及与竖孔交叉的横孔的柄的主体,将捻合有刷毛的金属丝的基部插入竖孔中使其面对横孔,通过横孔在金属丝的基部上形成防脱用弯曲部,二次树脂成型出柄的子体,使其一部分包围弯曲部的周围并充满横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的制造方法中,可在不同的工序中分别制造刷毛、金属丝及柄,可以简单工序制造齿间刷。因此,齿间刷的制造费用较低。并且,如果通过将棒状夹具插入横孔、并将夹具的前端部推压到金属丝的基部的预定形成弯曲部的部分上来形成弯曲部,则主体将起到用以形成弯曲部的夹具的一部分的作用,使弯曲部的形成简单。还有,如果进行一次树脂成型以及二次树脂成型时使用同一材料,则可节约材料费,且可更容易地对制造工序进行管理。另外,在进行一次树脂成型以及二次树脂成型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纵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纵剖视图。图4是该齿间刷的带刷毛的绞和金属丝以及柄的主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该齿间刷的制造工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边参照附图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内外,是以图1至图3为基准,将其上侧作为内,以其下侧作为外。进而,所谓左右,分别以图2的左右侧作为左右,所谓上下,分别以图3的左右侧作为上下。参照图1至图3,齿间刷由尼龙刷毛11、不锈金属丝12以及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柄13构成。刷毛11分为多束。各束刷毛11夹入对折的金属丝12之间,而后捻合金属丝12。由此,构成具有植上刷毛11的前端部分以及无刷毛11的基部的带刷毛的绞和金属丝14。柄13由主体21以及子体22构成。主体21以及子体22通过聚乙烯的注射成型形成。另外,作为主体21以及子体22的材料,可以使用相同材料,也可使用不同材料。作为使用不同材料的例子,例如,可对主体21采用聚乙烯,对子体22采用EPDM等橡胶性质的合成树脂。主体21,如图4最清楚地示出的那样,整体为向内外方向延伸的直线棒状,由大致向内的圆锥状肩部31、圆棒状躯干部32以及圆柱状尾部33构成。细圆棒状头部34从肩部31的内端部向内侧突出。在肩部31和躯干部32的边界上,形成有比肩部31低的肩侧阶梯35。在尾部33和躯干部32的边界上,形成有比尾部33低的尾侧阶梯36。肩侧阶梯35由从上下方向看呈向尾部33敞开的凹状U字部37和连接两U字部37的前端彼此的两个凸状倒U字部38构成。尾侧阶梯36由沿主体21的整个圆周相连的环状部39构成。以从头部34的前端内外贯穿躯干部32直达躯干部32的内端部的方式形成有竖孔41。竖孔41的直径为使得带刷毛的绞和金属丝14松缓地插通的大小。两个横孔42、43以与竖孔41交叉的方式形成为,在内外方向上排列并上下贯穿躯干部32。在两个横孔42、43的外侧的、躯干部32的上下两侧面上形成有在内外方向上较长的方形隆起部44,并且在躯干部32的左右两侧面上内外排列地各设置有3个圆形状突起45。将金属丝14插入竖孔41,使其基部与两个横孔42、43分别面对。在该基部的面对外侧的横孔43的位置上设置有V字状弯曲部51。子体22以包覆躯干部32的整个表面的方式形成。使子体22的一部分充满两个横孔42、43内部。在外侧的横孔43内部由子体22将弯曲部51的周围包围,这构成了对弯曲部51进行卡止的卡止部52。另外,肩侧阶梯35以及尾侧阶梯36各自的高低差由子体22填埋。由此,肩部31表面和子体22表面之间的边界、与尾部33表面和子体22表面之间的边界成为一个面,所述子体22与肩部31及尾部33邻接。进而,使隆起部44以及突起45的前端部露出子体22表面。使构成主体21以及子体22的树脂的颜色相互不同。例如,当主体21采用蓝色,而子体22采用白色时,则柄13成为充满清洁感的双色调。由于在弯曲部51上固定有卡止部52,故使用齿间刷时,即便有拉曳或扭绞的力作用于带刷毛的绞和金属丝14,也完全不必担心带刷毛的绞和金属丝14从柄13脱落等。以下参照图5对齿间刷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一次成型出主体21。此时,同时形成竖孔41以及横孔42、43。然后,将预先另外成型的带刷毛的绞和金属丝14的基部插入到横孔42、43。其次,将棒状夹具J插入横孔42、43,用其前端对带刷毛的绞和金属丝14的基部的应该成为弯曲部51的部分进行加压,使该部分变形以便在该部分形成弯曲部51。最终,在将夹具J从横孔42、43中抽出后,通过二次成型形成子体22。主体21以及子体22相互固定而不用担心它们分离。权利要求1.一种齿间刷,其包括刷毛(11)、捻合有刷毛(11)的金属丝(12)、以及安装在金属丝(12)上的柄(13),柄(13)包括主体(21)以及子体(22),在主体(21)上形成有插入金属丝(12)的基部的竖孔(41)、以及与竖孔(41)交叉的横孔(43),在金属丝(12)的基部上以面对横孔(43)的方式形成有防脱用弯曲部(51),在子体(22)上设置有包围弯曲部(51)的周围并充满横孔(43)内部的卡止部(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刷,其特征在于,在主体(21)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包覆着子体(22),主体(21)以及子体(22)的识别性相互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间刷,其特征在于,主体(21)以及子体(22)是合成树脂制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间刷,其特征在于,识别性的不同是基于颜色、光泽以及材质中的至少一者产生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刷,其特征在于,主体(21)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间刷,其包括:刷毛(11)、捻合有刷毛(11)的金属丝(12)、以及安装在金属丝(12)上的柄(13),柄(13)包括主体(21)以及子体(22),在主体(21)上形成有插入金属丝(12)的基部的竖孔(41)、以及与竖孔(41)交叉的横孔(43),在金属丝(12)的基部上以面对横孔(43)的方式形成有防脱用弯曲部(51),在子体(22)上设置有包围弯曲部(51)的周围并充满横孔(43)内部的卡止部(5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得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UFC供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