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9608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缸体Ⅰ(1)、缸体Ⅱ(3)、缓冲杆(5)、注气阀(6)、平衡阀(7);缸体Ⅰ与炮身固定连接,缸体Ⅱ固定连接于缸体Ⅰ上,缓冲杆一端与缸体Ⅱ活动连接,一端与炮身连接,通过注气阀为缸体Ⅰ、缸体Ⅱ腔室内充满不同压力的气体,各腔室通过平衡阀连通,在气炮发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过平衡阀调整各腔室压力,实现对后坐力和前冲力的缓冲。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气炮发射过程中短时间内不同工况产生的移位精确回零、不同受力方向产生的峰值受力平缓吸收,降低刚强度要求和地基承载强度;其结构简单,替代了原气炮多个驻退机和复进机组合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属于气炮反后坐装置

技术介绍
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气炮(简称多级气炮)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后坐力及前冲力过大对炮体自身和地基造成损伤。现有反后坐结构采用多个驻退机和复进机组合工作的方式来减少后坐冲击力,其结构复杂,反后坐阻力通过不同大小的流液孔调节,零部件精密繁多易损坏,从而导致缓冲功能失效,破坏炮身及地基,发射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前冲力只能依靠炮身承受吸收,影响炮身的刚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为了解决现有多级气炮弹丸发射过程中各种反作用力对炮体冲击强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包括:缸体Ⅰ、缸体Ⅱ、缓冲杆、注气阀、平衡阀;缸体Ⅰ与炮身固定连接,缸体Ⅱ固定连接于缸体Ⅰ上,缓冲杆一端与缸体Ⅱ活动连接,一端与炮身连接,通过注气阀为缸体Ⅰ、缸体Ⅱ腔室内充满不同压力的气体,各腔室通过平衡阀连通,在气炮发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过平衡阀调整各腔室压力,实现对后坐力和前冲力的缓冲。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Ⅰ(1)、缸体Ⅱ(3)、缓冲杆(5)、注气阀(6)、平衡阀(7);缸体Ⅰ(1)与炮身固定连接,缸体Ⅱ(3)固定连接于缸体Ⅰ(1)上,缓冲杆一端与缸体Ⅱ(3)活动连接,一端与炮身连接,通过注气阀(6)为缸体Ⅰ(1)、缸体Ⅱ(3)腔室内充满不同压力的气体,各腔室通过平衡阀(7)连通,在气炮发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过平衡阀(7)调整各腔室压力,实现对后坐力和前冲力的缓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Ⅰ(1)、缸体Ⅱ(3)、缓冲杆(5)、注气阀(6)、平衡阀(7);缸体Ⅰ(1)与炮身固定连接,缸体Ⅱ(3)固定连接于缸体Ⅰ(1)上,缓冲杆一端与缸体Ⅱ(3)活动连接,一端与炮身连接,通过注气阀(6)为缸体Ⅰ(1)、缸体Ⅱ(3)腔室内充满不同压力的气体,各腔室通过平衡阀(7)连通,在气炮发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过平衡阀(7)调整各腔室压力,实现对后坐力和前冲力的缓冲。2.一种多级气炮反后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Ⅰ(1)、盖板(2)、缸体Ⅱ(3)、固定座(4)、缓冲杆(5)、注气阀(6)、平衡阀(7)、注气阀Ⅰ(8)、平衡阀Ⅰ(9);(1)缸体Ⅰ(1),与炮身连接,气炮发射过程中与炮身无相对运动;(2)盖板(2),作为缸体Ⅰ(1)与缸体Ⅱ(3)装配后的连接盖板,使缸体Ⅰ(1)与缸体Ⅱ(3)之间形成密闭气体腔室;(3)缸体Ⅱ(3),用于连接缸体Ⅰ(1)和缓冲杆(5),实现多级调整;(4)固定座(4),作为缸体Ⅱ(3)与缓冲杆(5)装配后的连接座,使缸体Ⅱ(3)与缓冲杆(5)之间形成密闭气体腔室;(5)缓冲杆(5),与炮管连接,气炮发射过程中随炮管运动传递弹丸对炮管的作用力;(6)注气阀(6),安装于固定座(4)上,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在李计明刘洁霍志刚解军昌郝春阳杨博李赟李燕伟王海维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