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领域,特指一种冷凝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凝热交换器均是通过其内的高温烟气与换热单元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使高温烟气加热换热单元内的水。现有的换热单元一般为一根或多根换热管螺旋缠绕多圈构成的螺旋换热盘管;高温烟气从螺旋换热盘管所围成的内侧空间向外侧空间流动,高温烟气通过螺旋换热盘管每圈换热管间的间隙流入螺旋换热盘管的外部空间,高温烟气在流入螺旋换热盘管每圈换热管间的间隙时与螺旋换热盘管发生热交换。现有的换热方式,使高温烟气从螺旋换热盘管内侧流向外侧后,烟气就直接排出了。在此过程中,高温烟气只和螺旋换热盘管进行了一次热交换,而换热后的烟气中还残留有大量的热量没有利用。使的高温烟气与换热单元的热交换率低;烟气直接排除会导致热量的浪费,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凝热交换器,该冷凝热交换器能够使高温烟气与换热单元进行两次换热,提高高温烟气与换热单元间的换热效率,使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凝热交换器,它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换热单元;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10)和设置在外壳(10)内的换热单元(9);所述换热单元(9)由一根或多根换热管螺旋盘绕多圈围成,且每圈换热管间均有间隙;所述换热管进口端与外壳(10)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出口端与外壳(10)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换热单元(9)围成的内侧空间内设置有一隔板(8),所述隔板(8)将换热单元(9)围成的内侧空间分隔成点火区(Ⅰ)和排气区(Ⅲ);所述点火区(Ⅰ)与外壳(10)上的进气口连通;排气区(Ⅲ)与外壳(10)上的排气口连通;换热单元(9)外侧与外壳(10)内侧壁间的空间为传热区(Ⅱ);所述点火区(Ⅰ)和排气区(Ⅲ)均通过换热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10)和设置在外壳(10)内的换热单元(9);所述换热单元(9)由一根或多根换热管螺旋盘绕多圈围成,且每圈换热管间均有间隙;所述换热管进口端与外壳(10)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出口端与外壳(10)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换热单元(9)围成的内侧空间内设置有一隔板(8),所述隔板(8)将换热单元(9)围成的内侧空间分隔成点火区(Ⅰ)和排气区(Ⅲ);所述点火区(Ⅰ)与外壳(10)上的进气口连通;排气区(Ⅲ)与外壳(10)上的排气口连通;换热单元(9)外侧与外壳(10)内侧壁间的空间为传热区(Ⅱ);所述点火区(Ⅰ)和排气区(Ⅲ)均通过换热单元(9)上的间隙与传热区(Ⅱ)连通;所述隔板(8)在换热单元(9)内侧空间内的位置可调,调节点火区(Ⅰ)与排气区(Ⅲ)的体积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向换热单元的端部移动,调节点火区(Ⅰ)与排气区(Ⅲ)的体积比;或所述隔板(8)在换热单元(9)内沿换热管的螺旋盘绕轴线方向移动,调节点火区(Ⅰ)与排气区(Ⅲ)的体积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将换热单元(9)分隔成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所述点火区(Ⅰ)通过主换热段上的间隙与传热区(Ⅱ)连通;所述排气区(Ⅲ)通过副换热段上的间隙与传热区(Ⅱ)连通;所述隔板在换热单元内的位置可调,调节主换热段与副换热段的长度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向换热单元的端部移动,调节主换热段与副换热段的长度比;或所述隔板(8)在换热单元(9)内沿换热管的螺旋盘绕轴线方向移动,调节主换热段与副换热段的长度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插入换热单元(9)的间隙内,将换热单元(9)分隔成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当隔板(8)转动时,隔板(8)沿螺旋盘绕的换热管移动,调节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的长度比;所述隔板(8)包括底盘(18)和设置在底盘(18)上的环片(16),所述环片(16)从盘底至盘顶,螺旋盘绕在底盘侧壁(19)上,并插入换热单元(9)的间隙中;当隔板(8)转动时,环片(16)沿换热单元(9)的间隙转动,调节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的长度比;底盘侧壁(19)设置在底盘(18)边沿上,其高度呈螺旋上升,所述环片(16)沿底盘侧壁(19)顶端螺旋盘绕在底盘侧壁(19)上;所述底盘(18)底部还设置有旋转凸起(17)。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区(Ⅰ)体积与排气区(Ⅲ)体积的比值为4~5;所述主换热段长度与副换热段长度的比值为4~5;换热管断面的宽度大于断面的厚度;相邻两换热管间的间隙小于大于断面的厚度;所述环片(16)盘绕在底盘侧壁(19)上,其中相邻两环片(16)间的间隙大于等于换热管断面的厚度;所述主换热段的长度为84~94mm,副换热段的长度为17~27mm;所述换热管断面的宽度为32~38mm,厚度为10~14mm;相邻两换热管间的间隙为0.7~1m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半壳(101)、右半壳(102)和点火盘(1),所述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的顶部均开设有部分点火盘(1)安装口,所述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的底部均开设有部分排气口;所述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相互对接构成完整的外壳(10),同时,使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顶部的部分点火盘(1)安装口拼接成完整的点火盘(1)安装口,使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底部的部分排气口拼接成完整的排气口;所述点火盘(1)盖接在点火盘(1)安装口上,点火盘(1)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点火盘(1)上一体成型或可拆卸的设置有进气通道(2),所述进气通道(2)与点火盘(1)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高温区内设置有点火筒(3),所述点火筒(3)一端与点火盘(1)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点火筒(3)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使点火筒(3)内部与点火区(Ⅰ)连通;所述点火盘(1)盖在点火盘(1)安装口上,并压住换热单元(9)的顶端;在外壳(10)内底部设置有压盘(6),所述压盘(6)顶部抵靠在换热端单元的底端,压盘(6)底部抵靠在外壳(10)底部;所述压盘(6)底部开设有通孔,使排气区(Ⅲ)与外壳(10)底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点火盘(1)内侧开设有点火盘耐火层(4)安装槽,所述点火盘耐火层(4)安装槽内设置有点火盘耐火层(4),所述点火筒(3)插入点火盘耐火层(4)内与点火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林,何正云,赵可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双流积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