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944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及其安装方法,涉及房屋建筑领域。该吊顶包括龙骨以及吊顶板,吊顶板的上端面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安装杆,龙骨的下端设置有供安装杆插接的安装管,安装杆上设置有锁定部,锁定部用于将安装杆固定于安装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利用插接固定的安装方式,代替传统的胶水粘结或铆钉铆接,使得吊顶板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工人一直托举吊顶板,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达到了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传统的吊顶在安装使用时,需要先在房顶上安装龙骨,然后需要人工一直托举吊顶板,再利用胶水或铆钉将吊顶板固定于龙骨上。从而导致吊顶的安装过程很不方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及其安装方法,具有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包括龙骨以及吊顶板,所述吊顶板的上端面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安装杆,所述龙骨的下端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插接的安装管,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用于将所述安装杆固定于所述安装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上述吊顶时,先利用螺栓将龙骨固定于房顶上,并使得带有安装管的一端朝下。然后将吊顶板托起,使吊顶板上的安装杆对准安装管后,推动吊顶板向上运动,同时安装杆插接安装管。直至安装杆完全插接安装管,且安装管的下端面抵触吊顶板的上端面后,利用锁定部将安装杆固定于安装管内,从而实现吊顶板的安装。最后再将所有吊顶板进行安装后,完成整个吊顶的安装。从而利用插接固定的安装方式,代替传统的胶水粘结或铆钉铆接,使得吊顶板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工人一直托举吊顶板,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达到了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部包括一对设置于所述安装杆上的弹性卡钩,所述安装管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卡钩上端嵌入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杆插接安装管,并沿着安装管的内壁向上滑动时,安装杆带动弹性卡钩同步运动,并且当安装杆完全插接安装管时,弹性卡钩的上端恰好对准卡槽,此时弹性卡钩自动弹开并嵌入卡槽内,从而实现锁定部的锁紧。锁定部的结构简洁,并且可以自动弹开,实现安装杆与安装管的固定,从而使得吊顶板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管的顶壁竖直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由上到下呈渐缩状设置,且用于嵌设于一对弹性卡钩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对弹性卡钩向上运动时,楔形块逐渐嵌入一对弹性卡钩之间的间隙内。并且随着弹性卡钩的逐渐运动,在楔形块的作用下,使得弹性卡钩的两端逐渐向外张开,并压紧安装管内壁。直至弹性卡钩嵌入卡槽内时,利用楔形块将弹性卡钩的上端压紧于卡槽内,从而增大了弹性卡钩的稳定性以及牢固程度,增大了吊顶板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杆侧壁的弹性的第一卡齿,所述安装管内壁设置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第二卡齿相互咬合;所述第一卡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安装杆侧壁,另一侧呈倾斜向下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卡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卡齿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杆插接安装管,并沿着安装管的内壁向上滑动时,安装杆带动第一卡齿同步运动,并且第二卡齿压动第一卡齿发生弹性形变。当安装杆完全插接安装管时,第一卡齿弹开并与第二卡齿相互咬合。由于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第一卡齿呈倾斜向下状设置,因此使得安装杆只能向上滑动而不能向下滑动,又通过安装管抵触吊顶板,限制安装杆继续向上运动,实现安装杆的锁紧固定,从而实现锁定部的锁紧。锁定部的结构简洁,并且可以自动锁定,从而使得吊顶板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管的底壁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抵触的压紧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杆沿着安装管内壁向上滑动时,安装杆压动压紧弹簧压缩,当安装杆完全插接安装管时,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相互咬合,此时压紧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对第一卡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卡齿可以更加牢固的咬合于第二卡齿。从而增大了安装杆与安装管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牢固程度,进一步增大了吊顶板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弹簧为锥形,且由上到下呈渐缩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锥形弹簧可以减小压缩面积,并且锥形弹簧的每一个节距的直径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为其本身的伸缩提供一定的空间,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顶板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燕尾槽,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吊顶板相抵触的侧壁上的所述燕尾槽共同构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移插接有限位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两块吊顶板安装完毕后,两个吊顶板侧壁的燕尾槽的槽口位置相对准,并构成一个两端大、中间小的限位槽。此时将限位条取出并嵌设有限位槽,利用限位条将两个吊顶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大了两个吊顶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牢固程度,延长了整个吊顶的紧固程度以及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吊顶的安装方法,具有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BIM的吊顶的安装方法,使用了上述的吊顶,包括如下步骤:S1,安装龙骨,利用螺栓将龙骨安装于房顶上,并保证龙骨的下端处于水平状态;S2,安装吊顶板,将吊顶板上的安装杆插入龙骨下端的安装管内,并通过锁定部将安装杆固定于安装管;S3,吊顶板固定,将限位条插入限位槽内,实现吊顶板的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安装方法简洁使用,并且施工过程方便快捷,从而使得吊顶板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达到了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如下步骤:S4,勾缝,将填缝剂注入相邻两个吊顶板之间的缝隙内,再用柔性布将缝隙以及吊顶板表面的填缝剂擦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勾缝处理后,可以提高吊顶板之间的粘结力以及防渗抗裂功能,并且可以防止水分子渗入吊顶板背面后影响吊顶板的使用寿命。而且填缝剂具有一定柔韧性,进而可以抵御吊顶板的轻微移位,防止吊顶板变形或脱落,进一步延长了吊顶板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利用插接固定的安装方式,代替传统的胶水粘结或铆钉铆接,使得吊顶板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工人一直托举吊顶板,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达到了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2.通过设置结构简洁,并且可以自锁的锁定部,实现安装杆与安装管的固定,从而使得吊顶板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3.通过设置限位条与限位槽的配合,将两个吊顶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大了两个吊顶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牢固程度,延长了整个吊顶的紧固程度以及使用寿命;4.通过设置简洁的安装方法,实现吊顶板的安装,达到了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龙骨与吊顶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吊顶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2的安装杆与安装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龙骨;2、吊顶板;21、燕尾槽;22、限位槽;23、限位条;3、安装杆;4、安装管;41、卡槽;42、楔形块;43、第二卡齿;44、压紧弹簧;5、锁定部;51、弹性卡钩;52、第一卡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包括龙骨1以及吊顶板2。吊顶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安装杆3,多个安装杆3分布于吊顶板2的四周,并且龙骨1的下端设置有供安装杆3插接的安装管4。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包括龙骨(1)以及吊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板(2)的上端面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安装杆(3),所述龙骨(1)的下端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3)插接的安装管(4),所述安装杆(3)上设置有锁定部(5),所述锁定部(5)用于将所述安装杆(3)固定于所述安装管(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包括龙骨(1)以及吊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板(2)的上端面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安装杆(3),所述龙骨(1)的下端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3)插接的安装管(4),所述安装杆(3)上设置有锁定部(5),所述锁定部(5)用于将所述安装杆(3)固定于所述安装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5)包括一对设置于所述安装杆(3)上的弹性卡钩(51),所述安装管(4)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卡钩(51)上端嵌入的卡槽(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4)的顶壁竖直设置有楔形块(42),所述楔形块(42)由上到下呈渐缩状设置,且用于嵌设于一对弹性卡钩(5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5)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杆(3)侧壁的弹性的第一卡齿(52),所述安装管(4)内壁设置有第二卡齿(43),所述第一卡齿(52)与所述第二卡齿(43)相互咬合;所述第一卡齿(52)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安装杆(3)侧壁,另一侧呈倾斜向下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卡齿(43)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卡齿(52)的倾斜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江波李煜谢建琳邹琼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