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距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898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距调整装置,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蜗杆;联轴器,其一个连接端与动力装置相连,其另一个连接端与蜗杆的一端相连;第一蜗轮转子,其齿轮与蜗杆的齿轮啮合;调距丝杠;第二蜗轮转子,通过蜗轮轴与第一蜗轮转子连接,第二蜗轮转子与调距丝杠的一端连接;固定座的一端与调距丝杠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通过轴承壳带动移动轮转动;移动轮与固定轮之间设置有待加工膜的加工区域,移动轮位于轴承壳内,轴承壳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连接的调距丝杠前进和后退动作,实现轴承壳拉动移动轮前进与后退来调节移动轮轮和固定之间间距,提高整个膜制品厚度达到均匀度及满足精度要求,减少运行过程中的震动。

A Roll Spacing Adjus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ll pitch adjust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power device; worm; coupling, one connecting end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power device, the other connecting end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worm; the first worm wheel rotor, whose gear meshes with the worm gear; the pitch adjusting screw; the second worm wheel roto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orm wheel rotor through the worm wheel shaft, and the second worm wheel rotor with the pitch adjusting. One end of the screw is connected; one end of the fixed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pitch adjusting screw, and the other end is driven by the movable wheel through the bearing shell to rotate; the movable wheel and the fixed wheel are provided with a processing area to be processed, and the movable wheel is located in the bearing shell, and one end of the bearing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seat.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ovable wheel and the fixed one can be adjusted by pulling the movable wheel forward and backward by connecting the adjustable distance lead screw, so as to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whole film product and meet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and reduce the vibration dur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距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辊距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辊距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橡塑工业中为保证膜制品厚度均匀,往往需调整二个辊筒之间的距离,并且保持间距,平行度要求很高、间距很小,在膜宽度要求厚度均匀就需要精密的调整二端轴承位移,实现精密机械传动领域。在橡塑工业中,主要靠调整膜制品外侧的辊轮之间距离来保证膜制品要求,以往,产品厚度大多依赖采用手动和电动来移动前辊变径,从而改变加工品的厚度;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伺服传动来控制前辊位置,具体的将调距丝杠左端延长带有键槽的光轴,其上装有一台蜗轮蜗杆减速机固定在上机架外面,主动蜗杆通过联轴节与一台立式伺服电机联结,开动时辊轮转动带动蜗轮孔中有键槽的丝杆转动丝杠另一端,因有外螺纹和装在机架上的丝母配合转动丝杆就会在水平线上左右移动,从面推动前辊轴承壳移动。从现有技术中可以看出,主机震动会影响到传动装置精度,其次,是操作不方便,影响传动装置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距调整装置,通过蜗杆及第一蜗轮转子和第二蜗轮转子配合转动,再通过连接的调距丝杠前进和后退动作,实现轴承壳拉动移动轮前进与后退来调节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间距、以及整体的平行度要求,进一步提高整个膜制品厚度达到均匀度及满足精度要求,减少运行过程中的震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距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蜗杆;联轴器,其一个连接端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其另一个连接端与所述蜗杆的一端相连;第一蜗轮转子,其齿轮与所述蜗杆的齿轮啮合;调距丝杠;第二蜗轮转子,通过蜗轮轴与所述第一蜗轮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转子与所述调距丝杠的一端连接;固定座,其一端与所述调距丝杠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连接的轴承壳带动移动轮转动;所述移动轮,与固定轮之间设置有待加工膜的加工区域,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轴承壳内,所述轴承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蜗轮转子、所述第二蜗轮转子、所述蜗杆置于机壁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距丝杠的一端与通过轴承、轴套与刻度盘相连。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磨块和顶块,所述磨块与所述顶块连接,且所述顶块连接至所述调距丝杠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机壁上设置有加油口、泄油口,所述加油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蜗轮转子、所述蜗杆和所述联轴器,并连接至所述泄油口。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联轴器通过轴承与所述蜗杆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磨块包括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向所述移动轮的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磨块和所述顶块由橡胶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蜗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封套连接至所述机壁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辊距调整装置,通过蜗杆及第一蜗轮转子和第二蜗轮转子配合转动,再通过连接的调距丝杠前进和后退动作,实现轴承壳拉动移动轮前进与后退来调节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间距、以及整体的平行度要求,进一步提高整个膜制品厚度达到均匀度及满足精度要求,减少运行过程中的震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辊距调整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辊距调整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辊距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蜗杆2;联轴器3,其一个连接端与所述动力装置1相连,其另一个连接端与所述蜗杆2的一端相连;第一蜗轮转子21,其齿轮与所述蜗杆2的齿轮啮合;调距丝杠4;第二蜗轮转子22,通过蜗轮轴与所述第一蜗轮转子21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转子22与所述调距丝杠4的一端连接;固定座5,其一端与所述调距丝杠4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连接的轴承壳带动移动轮6转动;所述移动轮6,与固定轮7之间设置有待加工膜的加工区域,所述移动轮6位于所述轴承壳8内,所述轴承壳8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5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1为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在运行的时候提供给联轴器3动力,带动联轴器3进行转动。联轴器3设置在连轴套31内,其一端和伺服电机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32连接到蜗杆2,联轴器设置在连轴套31内。可以理解的是,当联轴器3通过第二轴承32连接到蜗杆2的一端,那么会带动蜗杆2进行转动,由于蜗杆2和第一蜗轮转子21是通过齿轮啮合的,所以会带动第一蜗轮转子21进行转动,那么第一蜗轮转子21进行转动的时候通过蜗轮轴带动第二涡轮转子22进行转动,第二涡轮转子22带动与其连接的调距丝杠4进行转动,从而拉动固定座5进行左右移动,在固定座5移动的同时,设置于轴承壳8上的移动轮6进行移动,从而调节移动轮6与固定轮6之间的距离。此外,调距丝杠4置于丝杠轴10内。具体的,调距丝杠4的轴头伸入第二蜗轮转子22的孔,配有键起固定作用,调距丝杠4另一头连接固定座5,固定座5固定在轴承壳8上。与此同时,第二蜗轮转子22在移动的同时会通过与通过第一轴承41、第一轴套42带动刻度盘43的指针转动,实现数值显示。因此,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蜗杆及第一蜗轮转子和第二蜗轮转子配合转动,再通过连接的调距丝杠前进和后退动作,实现轴承壳拉动移动轮前进与后退来调节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间距、以及整体的平行度要求,进一步提高整个膜制品厚度达到均匀度及满足精度要求,减少运行过程中的震动。此外,第二蜗轮转子22的两侧配有轴承承托转动,保持平衡,进一步减少震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蜗轮转子21、所述第二蜗轮转子22、所述蜗杆2置于机壁9内。实现内置式辊距调节,增加了调矩传动装置的刚度,减少了震动;通过端面轴套与机壁固定,外配有刻度盘,用于显示观察,蜗轮外侧配有指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5内设置有磨块51和顶块52,所述磨块51与所述顶块52连接,且所述顶块52连接至所述调距丝杠4的另一端。所述磨块51包括延伸部511,且所述延伸部511向所述移动轮6的方向延伸,所述磨块51和所述顶块52由橡胶组成。通过内配的顶块52和磨块51,加工成圆弧角使来回往复动作时更顺畅,起到缓冲和减小噪音的作用。通过延伸部511的设置能够更进一步减少移动轮6的摩擦,提高缓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机壁9上设置有加油口81、泄油口82,所述加油口81通过管道83连接至所述第一蜗轮转子21、所述蜗杆2和所述联轴器3,并连接至所述泄油口82。通过加油口81进行加油,经由管道83后从泄油口82出油,作为蜗轮蜗杆及轴承的润滑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蜗杆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轴承23与封套24连接至所述机壁9上。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蜗杆;联轴器,其一个连接端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其另一个连接端与所述蜗杆的一端相连;第一蜗轮转子,其齿轮与所述蜗杆的齿轮啮合;调距丝杠;第二蜗轮转子,通过蜗轮轴与所述第一蜗轮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转子与所述调距丝杠的一端连接;固定座,其一端与所述调距丝杠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连接的轴承壳带动移动轮转动;所述移动轮,与固定轮之间设置有待加工膜的加工区域,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轴承壳内,所述轴承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蜗杆;联轴器,其一个连接端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其另一个连接端与所述蜗杆的一端相连;第一蜗轮转子,其齿轮与所述蜗杆的齿轮啮合;调距丝杠;第二蜗轮转子,通过蜗轮轴与所述第一蜗轮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转子与所述调距丝杠的一端连接;固定座,其一端与所述调距丝杠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连接的轴承壳带动移动轮转动;所述移动轮,与固定轮之间设置有待加工膜的加工区域,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轴承壳内,所述轴承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轮转子、所述第二蜗轮转子、所述蜗杆置于机壁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丝杠的一端与通过轴承、轴套与刻度盘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金富项海燕朱华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麦世科尔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