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蔓利专利>正文

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88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属于土壤污染修复领域,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包括修复治理棒体,修复治理棒体上开凿有多个渗透孔,且多个渗透孔自上而下均匀环绕排布于修复治理棒体上,修复治理棒体内侧设有热裂盛装管,热裂盛装管与修复治理棒体内壁相贴合,热裂盛装管内部填充有治理液,修复治理棒体下端螺纹连接有插入头,插入头内部连接有处理器和土壤传感器,土壤传感器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修复治理棒体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塞盖,密封塞盖上端设置有警示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治理棒可以直接插入土壤中,对局部的土壤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不会造成药剂流失浪费和污染。

A Straight-inserting Soil Pollution Rehabilitation B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aight-plug type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control rod,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A straight-plug type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control rod includes a remediation control rod body, a remediation control rod body has multiple penetration holes, and multiple penetration holes are uniformly arranged around the remediation control rod body from top to bottom. Thermal cracking filling tub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remediation control rod body, and the heat cracking is abundant. Installation pipe fits with inner wall of repairing control rod, hot cracking filling pipe is filled with treatment liquid, repair control rod lower end thread is connected with insertion head, insertion head is connected with processor and soil sensor, soil sensor is connected with processor electrically, repair control rod upper end thread is connected with sealing cap, and seal cap upper end is equipped with warning lamp. The rod can be directly inserted into the soil, and the local soil can be detected and controlled at the same time, which will not cause waste and pollution of the chem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污染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
技术介绍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只有当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破坏可直接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能量流动与物质流动,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其它地下虫害所导致的植物土传病害产生。为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农药消毒、对土壤进行熏蒸消毒以及采用太阳能、蒸汽等物理消毒的方式,其中,物理消毒的方式成本高效果差,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采用成本低廉高效环保的药剂实现土壤消毒是最优的土壤修复手段,但是,在利用修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时,修复药剂在每亩土壤中的使用量是有严格要求的,剂量太多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剂量太少又达不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另外,一些废催化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巨大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与催化剂接触的物料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也会进入到催化剂中,一些废催化剂被随意处置,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水体和土壤,对水体和土壤以及植被和生物等造成危害,并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现有的的土壤修复治理通常采用药剂喷洒在土壤表面,一旦下雨药剂容易被雨水冲刷而失效,造成药剂浪费,另外,药剂容易随雨水流入河道,污染水源和水中作物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它可以直接插入土壤中,对局部的土壤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不会造成药剂流失浪费和污染。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包括修复治理棒体,所述修复治理棒体上开凿有多个渗透孔,且多个渗透孔自上而下均匀环绕排布于修复治理棒体上,所述修复治理棒体内侧设有热裂盛装管,所述热裂盛装管与修复治理棒体内壁相贴合,所述热裂盛装管内部填充有治理液,所述修复治理棒体下端螺纹连接有插入头,所述插入头内部连接有处理器和土壤传感器,所述土壤传感器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修复治理棒体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塞盖,所述密封塞盖上端设置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外侧罩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密封塞盖卡接,所述警示灯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治理棒可以直接插入土壤中,对局部的土壤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不会造成药剂流失浪费和污染。进一步的,所述插入头内部还设置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无线通信芯片和EEPROM,所述无线通信芯片和EEPROM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EEPROM通过无线通信芯片与云存储平台相连接,技术人员可远程查看土壤内部成分数据的变化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治理液包括丁酸梭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丝状菌和大肠杆菌的菌种,多种营养型菌种可增加土壤内部的养分,改善土壤。进一步的,所述治理液中还掺有血纤维蛋白提取液和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由格兰氏阳性放线菌和乳酸菌按照1:4的比例混合而成,血纤维蛋白提取液与微生物发酵剂相配合可增强微生物发酵剂的发酵效果,同时可改善土壤养分。进一步的,所述治理液中还掺有大量双层治理球,且双层治理球与治理液的体积比为3:4,可保证双层治理球充满热裂盛装管,以保证后期均匀通过渗透孔渗入土壤中。进一步的,所述双层治理球包括外球壳和后期药剂球,所述后期药剂球位于外球壳内侧,且后期药剂球与外球壳之间填充有前期修复液,可实现自动分步改善土壤。进一步的,所述外球壳采用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与甲壳素、骨胶原/明胶高分子材料作为3D打印材料,并由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可降解,作为3D打印材料在环保的同时也方便外球壳的制作。进一步的,所述热裂盛装管同样采用生物陶瓷可降解材料作为3D打印材料,并由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且生物陶瓷可降解材料采用P-磷酸三钙,作为3D打印材料在环保的同时也方便热裂盛装管的制作。进一步的,所述后期药剂球采用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化铵和多糖类聚合物按照2:3:1:2的比例进行混合压制而成,且后期药剂球表面包裹有氧化膜,补充土壤中含矿物元素。进一步的,所述前期修复液包括改进型微生物发酵剂,且改进型微生物发酵剂由格兰氏阳性放线菌和乳酸菌按照3:4的比例混合而成,相比较治理液中的微生物发酵剂由格兰氏阳性放线菌和乳酸菌按照1:4的比例混合而成,前期修复液增加了格兰氏阳性放线菌,使得血纤维蛋白提取液与微生物发酵剂相配合进一步增强微生物发酵剂的发酵效果,改善土壤养分。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中的治理棒可以直接插入土壤中,对局部的土壤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不会造成药剂流失浪费和污染。(2)插入头内部还设置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包括无线通信芯片和EEPROM,无线通信芯片和EEPROM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EEPROM通过无线通信芯片与云存储平台相连接,技术人员可远程查看土壤内部成分数据的变化状态。(3)治理液包括丁酸梭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丝状菌和大肠杆菌的菌种,多种营养型菌种可增加土壤内部的养分,改善土壤。(4)治理液中还掺有血纤维蛋白提取液和微生物发酵剂,微生物发酵剂由格兰氏阳性放线菌和乳酸菌按照1:4的比例混合而成,血纤维蛋白提取液与微生物发酵剂相配合可增强微生物发酵剂的发酵效果,同时可改善土壤养分。(5)治理液中还掺有大量双层治理球,且双层治理球与治理液的体积比为3:4,可保证双层治理球充满热裂盛装管,以保证后期均匀通过渗透孔渗入土壤中。(6)双层治理球包括外球壳和后期药剂球,后期药剂球位于外球壳内侧,且后期药剂球与外球壳之间填充有前期修复液,可实现自动分步改善土壤。(7)外球壳采用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与甲壳素、骨胶原/明胶高分子材料作为3D打印材料,并由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可降解,作为3D打印材料在环保的同时也方便外球壳的制作。(8)热裂盛装管同样采用生物陶瓷可降解材料作为3D打印材料,并由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且生物陶瓷可降解材料采用P-磷酸三钙,作为3D打印材料在环保的同时也方便热裂盛装管的制作。(9)后期药剂球采用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化铵和多糖类聚合物按照2:3:1:2的比例进行混合压制而成,且后期药剂球表面包裹有氧化膜,补充土壤中含矿物元素。(10)前期修复液包括改进型微生物发酵剂,且改进型微生物发酵剂由格兰氏阳性放线菌和乳酸菌按照3:4的比例混合而成,相比较治理液中的微生物发酵剂由格兰氏阳性放线菌和乳酸菌按照1:4的比例混合而成,前期修复液增加了格兰氏阳性放线菌,使得血纤维蛋白提取液与微生物发酵剂相配合进一步增强微生物发酵剂的发酵效果,改善土壤养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未填充治理液和双层治理球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填充治理液和双层治理球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治理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电性连接框图。图中标号说明:1修复治理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治理棒体(1),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上开凿有多个渗透孔(5),且多个渗透孔(5)自上而下均匀环绕排布于修复治理棒体(1)上,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内侧设有热裂盛装管(9),所述热裂盛装管(9)与修复治理棒体(1)内壁相贴合,所述热裂盛装管(9)内部填充有治理液,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下端螺纹连接有插入头(2),所述插入头(2)内部连接有处理器(7)和土壤传感器(8),所述土壤传感器(8)与处理器(7)电性连接,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塞盖(3),所述密封塞盖(3)上端设置有警示灯(6),所述警示灯(6)外侧罩有保护罩(4),所述保护罩(4)与密封塞盖(3)卡接,所述警示灯(6)与处理器(7)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治理棒体(1),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上开凿有多个渗透孔(5),且多个渗透孔(5)自上而下均匀环绕排布于修复治理棒体(1)上,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内侧设有热裂盛装管(9),所述热裂盛装管(9)与修复治理棒体(1)内壁相贴合,所述热裂盛装管(9)内部填充有治理液,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下端螺纹连接有插入头(2),所述插入头(2)内部连接有处理器(7)和土壤传感器(8),所述土壤传感器(8)与处理器(7)电性连接,所述修复治理棒体(1)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塞盖(3),所述密封塞盖(3)上端设置有警示灯(6),所述警示灯(6)外侧罩有保护罩(4),所述保护罩(4)与密封塞盖(3)卡接,所述警示灯(6)与处理器(7)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头(2)内部还设置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无线通信芯片和EEPROM,所述无线通信芯片和EEPROM均与处理器(7)电性连接,且EEPROM通过无线通信芯片与云存储平台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液包括丁酸梭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丝状菌和大肠杆菌的菌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液中还掺有血纤维蛋白提取液和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由格兰氏阳性放线菌和乳酸菌按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蔓利
申请(专利权)人:张蔓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