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慧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764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药及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是:(一)药物粉碎;(二)膏药基质全溶;(三)加药;(四)加入植物油;(五)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六)加入冰片;(七)加入月桂氮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药物治疗小儿发热副作用大、易反复的问题。

A plaster for treating fever in childre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ster for treating fever in childre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rticular to a plaster for treating fever in childre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It consists of raw materials with the following weight ratios: Gardenia jasminoides 8-12, Evodia rutaecarpa 8-12, Amomum villosum 8-12 and Willingham 8-12.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1) crushing of drugs; (2) dissolving of plaster matrix; (3) adding medicines; (4) adding vegetable oil; (5) adding far-infrared ceramic powder; (6) adding borneol; (7) adding laurocapram.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arge side effects and easy repetition of the existing medication for children's fe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的临床病症之一,又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尤以婴幼儿期较为多见。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外感发热主要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为主,其中感染病毒的占90%以上,经研究认为与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发热不能及时控制易引发高热惊厥,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急危重症,还可并发脑炎、肺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肾炎等疾病,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确切、安全的抗病毒药物。由于小儿表达能力的有限以及配合程度的不同,导致临床儿科医师对小儿发热,尤其是早起的发热诊治存在一定困难,因而抗菌素的合理运用就存在一定难度。而目前滥用抗生素现象趋严重,由此产生诸多毒副作用,并且过多使用抗生素,可致耐药的产生,患儿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小儿发热,用药以解热镇痛类药物为主,起效快,退热明显,但维持时间短,药物副作用大。而随着现代社会一味追求即时疗效,解热镇痛类药物的广泛滥用,其耐药性己经初见端悅,部分患儿即便服用至极量,体温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退热后体温仍然会反复升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下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其具有退热持续时间长,不易反复,同时还能解除病因等优点,与西药相比其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治疗小儿发热副作用大、易反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是:(一)称取上述药物,药物粉碎,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二)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不断搅拌至全溶,稍降温至70摄氏度左右时加药,用小火保温;(三)加药方法是,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60%;边加边搅拌,至加药完毕,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四)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2.8~3.5%;(五)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8~2%;(六)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七)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作用:生山栀10克为君药、砂仁10克为臣药、吴茱萸10克、威灵仙10克为佐使药。栀子自古以来便是清热泻火之佳品,神农本草经对其记载为:“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栀子具有解热、降温、抗炎的功效。砂仁其性温,味辛,主归脾、胃、肾经。传统认为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和理气安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砂仁具有胃肠保护(抗溃疡、促进胃排空、促进胃蠕动、对胃肠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镇痛、抗炎、止泻、抑菌、调节菌群、降血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砂仁作为臣药助君药散寒止痛。吴茱萸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现代研究证实可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扁桃体炎。两者共为佐药辅助君臣散寒止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适合用于治疗1~3岁小儿发热,效果好,无毒副作用,2~3天即可退热,退热后不易复发,使用方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四。实施例二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0、吴茱萸8~10、砂仁10~12、威灵仙10~1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四。实施例三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10~12、吴茱萸10~12、砂仁8~10、威灵仙8~1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四。实施例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10、吴茱萸10、砂仁10、威灵仙10。制备方法是:第一步:膏药的制作(一)称取上述药物,药物粉碎,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二)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80~90℃并不断搅拌至全溶,稍降温至70℃左右时加药,这时用小火保温。所用的固体型膏药基质成分质量比例为:树脂100克、松香50克、蜂蜡20克、氧化锌30克、蓖麻油15毫升、距异丁烯医用级别20克、羊毛脂6克、医用甘油5毫升、吐温--805毫升、粤桂丹同3毫升。所述膏药基质可以是:巴布剂型膏药基质、溶剂型热熔压敏胶膏药基质、固体型膏药基质或固体型热熔压敏胶膏药基质。(三)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60%;边加边搅拌,至加药完毕,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四)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2.8~3.5%;(五)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8~2%;(六)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七)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第二步:膏药的涂敷方法(一)冲压成形:在一平台上先铺上一块不粘纸,大小自定,将热膏药倒在不粘纸的中间位置,然后将不粘纸对等折叠盖住膏药,用圆木滚向四周滚压,滚压的力度可调节膏药的厚度,待全部滚压平整,膏药厚度2~5毫米比较合适,可将其平放在一边冷却。(二)装裱成帖:将冲出的膏药贴的任意一面,轻轻揭下,放在剪好的挂胶无纺布上粘好,再轻轻揭下膏药的另一面不粘纸。贴上原无纺布上的不粘纸按平即成一张完整的膏药贴。然后,可进行包装袋密封包装。使用时打开包装袋,揭下不粘纸,直接贴在穴位区。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用法:膏药贴敷于双足涌泉穴,颈后大椎穴,12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3次为一疗程。临床实验:共有30名发热小儿患者,症状为流涕、鼻塞、咽痛,体温38℃~39.5℃,发热为1~2天,部分家长自行给予退热药后热退复升。患儿就诊时还在发热,流涕,鼻塞,咽痛,食纳差,夜寐欠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第二日:患儿贴敷1剂后热退,均无口渴、流涕及鼻塞、咽痛明显减轻,食纳可,夜寐安,大便1日1次略干,小便淡黄。查体:20名患儿体温37~37.5℃;9名患儿体温37℃以下,面及唇淡红,咽部略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一名患儿体温没有降低,该体温没有降低的患儿改为西医治疗。继续治疗:双足涌泉穴及颈后大椎穴继续贴敷膏药。第三日:29名患儿服药2剂后无发热,无口渴,无流涕及鼻塞、无咽痛,食纳可,夜寐安,大便正常,1日1次,小便淡黄。查体:29名患儿体温36.5℃,面及唇淡红,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继续治疗:继续应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是:(一)称取上述药物,药物粉碎,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二)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不断搅拌至全溶,稍降温至70摄氏度左右时加药,用小火保温;(三)加药方法是,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60%;边加边搅拌,至加药完毕,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四)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2.8~3.5%;(五)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8~2%;(六)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七)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是:(一)称取上述药物,药物粉碎,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二)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不断搅拌至全溶,稍降温至70摄氏度左右时加药,用小火保温;(三)加药方法是,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60%;边加边搅拌,至加药完毕,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四)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慧波王琪
申请(专利权)人:关慧波王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