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862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在种稻区地面开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开设小沟后,对种稻区地面全部用银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将稻蛙共作的水稻移栽在地面开设的小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防治杂草,保护水稻的生长环境,通过薄膜覆盖,有效减少杂草生长的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真正实现绿色、有机大米,同时,杂草的减少降低了杂草与水稻对营养、生长空间的争夺,利于水稻生长、提高产量;种稻区地面小沟的设置,在小沟内灌水可降低水稻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伤害,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全膜覆盖可以降低土壤表面水分蒸发,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A Rice Planting Method for Rice Frog Co-cropping Ecosyste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iscloses a rice planting method for rice frog co-cropping ecosystem; a rice planting method using full-film mulching furrow; a number of furrows with depth of 5_7CM and width of 5_10CM are opened on the ground of the rice planting area; after opening a small furrow, the ground of the rice planting area is covered with silver plastic film; and the rice frog co-cropping is transplanted into a small one on the ground. In the ditch.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prevents and controls weeds, protects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rice,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amount of weeds and the use of pesticides through film mulching, and truly realizes green and organic r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duction of weeds reduce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weeds and rice for nutrition and growth space,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growth of rice and the increase of yield. Water can reduce the damage of high temperature during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 of rice, increase seed setting rate and yield, and film mulching can reduce the evaporation of soil surface water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ving 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稻田是青蛙天然的栖息场所,同时,青蛙喜食稻田中的害虫,青蛙的粪便也可为水稻提供肥料。稻蛙共作指在稻田自然生态环境下,在稻田中养殖青蛙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青蛙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稻蛙共作生态系统包括种稻区、水沟、防逃系统、防鸟装置、灌溉系统等。水稻的种植技术,是在中国专利技术的,步骤如下: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获-干燥、筛选。人们为了追求较高的稻谷产量,会在种植过程中投入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绿色农业、有机食品正逐渐成为热点,稻蛙共作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的种养模式陆续有见报道,也取得初步成效,可实现一地两用、蛙粮双收。然而,现有的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首先,由于青蛙的高产值、高效益,人们往往忽略了水稻的价值,只是作为一种为青蛙提供遮荫的植被种植;其次,为了便于操作,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水稻栽植行距(40-60CM)较大,短时间内水稻很难将地面覆盖,这不仅使土壤表面水分蒸发较大,浪费水资源,而且利于杂草生长;再次,稻田里有青蛙,田间杂草不能用喷施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导致稻田里杂草丛生,杂草不仅与水稻争夺营养,而且争夺空间、水、光等资源,造成水稻产量较低甚至绝收;最后,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机率日益增加,现在水稻生产上降低高温热害最简单便捷的办法是往稻田里灌深水,而该时期气温较高,青蛙不适合长时间水中生活,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该时期不能灌深水,导致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严重,结实率显著降低,水稻大量减产。现有技术中,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稻田内杂草丛生,由于杂草生长的数量较大,破坏水稻的生长环境,降低了水稻对营养、空间、水、光的利用,减缓了水稻生长速度;且现有技术中,水稻短时间内很难将地面覆盖,田地中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再者现有技术中,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严重,结实率较低,水稻大量减产。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稻田内杂草丛生;水稻短时间内很难将地面覆盖,田地中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严重,结实率较低,水稻大量减产。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难度:稻田杂草不能用喷施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如若人工除草,将消耗大量的劳动成本;水稻抽穗扬花期在稻田中灌深水会影响青蛙的生长和成活。意义: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生产的稻米为零化肥、零农药的绿色食品,如若解决了以上问题,将大大增加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水稻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采用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选择已改造好用于稻蛙共作的稻田,在种稻区地面开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开设小沟后,对种稻区地面全部用银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将稻蛙共作的水稻移栽在地面开设的小沟内。进一步,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底质自然结构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若干亩;步骤二:对稻田进行改造,包括水沟、防逃系统、防鸟装置、灌溉系统、种稻区等;步骤三:对敌害生物进行清除,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步骤四:利用旋耕机对种稻区进行耕地,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步骤五:利用锄头等工具在耕整好的种稻地面上开挖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每条小沟间相隔30-50CM;步骤六:地面开设小沟后,对地面全部用银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覆膜时两膜相接不留空隙,且膜要拉紧紧贴地面,膜两端压入地面3-5CM,膜面每隔50-150CM压一土腰带,厚度1-2CM;步骤七:往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灌水,直到小沟内灌满水为止;步骤八:适时浸种,将催芽好的稻谷撒播在育苗床上;步骤九:待秧苗长高约8CM时,人工将秧苗移栽在地面开设的小沟内。进一步,稻蛙共作的水稻为生育期130d左右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株型紧凑的水稻品种。进一步,用于地面全膜覆盖的薄膜为集降解性、增效性、安全性和适用性于一体的银色塑料薄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绿色、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做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杂草和减轻水稻抽穗扬花期的高温热害,增加水稻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通过全膜覆盖,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全膜覆盖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5%-25%,减少30%-50%的灌溉次数,节约农田灌溉水资源10%-30%。通过全膜覆盖,可在不施用除草剂的情况下对各种杂草防效达到90%-98%,这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也为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增加了保障。此外,杂草数量的减少,降低了杂草与水稻对营养、光、水、空间等的竞争,利于水稻生长,与不覆膜相比,相同生长时间内,水稻分蘖数增加3-5个/蔸,苗高增加5-20CM。种稻区地面小沟的设置,在小沟内灌水可降低水稻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伤害,使水稻结实率提高10%-25%,增加产量50-150kg/667m2。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稻全膜覆盖沟播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择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底质自然结构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若干亩;S102:对稻田进行改造,包括水沟、防逃系统、防鸟装置、灌溉系统、种稻区等;S103:对敌害生物进行清除,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S104:利用旋耕机对种稻区进行耕地,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S105:利用锄头等工具在耕整好的种稻地面上开挖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每条小沟间相隔30-50CM;S106:地面开设小沟后,对地面全部用银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覆膜时两膜相接不留空隙,且膜要拉紧紧贴地面,膜两端压入地面3-5CM,膜面每隔50-150CM压一土腰带,厚度1-2CM;S107:往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灌水,直到小沟内灌满水为止;S108:适时浸种,将催芽好的稻谷撒播在育苗床上;S109:待秧苗长高约8CM时,人工将秧苗移栽在地面开设的小沟内。如图2所示,水稻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利用锄头等工具在耕整好的种稻地面上开挖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每条小沟间相隔30-50c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稻蛙共作的水稻为生育期130-140d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株型紧凑的水稻品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地面全膜覆盖的薄膜为集降解性、增效性、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选择已改造好用于稻蛙共作的稻田,在种稻区地面开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开设小沟后,对种稻区地面全部用银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将稻蛙共作的水稻移栽在地面开设的小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选择已改造好用于稻蛙共作的稻田,在种稻区地面开若干深5-7CM,宽5-10CM的小沟;开设小沟后,对种稻区地面全部用银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将稻蛙共作的水稻移栽在地面开设的小沟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稻蛙共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膜覆盖沟植水稻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底质自然结构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若干亩;步骤二:对稻田进行改造,包括水沟、防逃系统、防鸟装置、灌溉系统、种稻区等;步骤三:对敌害生物进行清除,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步骤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华涂军民陈展鹏陈杰张盛王欢蔡星星张群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