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75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还包括空调本体和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变频器本体的第一空腔和用于容纳所述空调本体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将从第一空腔经进风口进入至第二空腔内,并通过空调本体冷却后的空气经出风口排至第一空腔的风机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自冷却以及冷却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变频
,特指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
技术介绍
变频器在使用过程中,自身的逆变模块、整流模块和电抗器等关键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通常采用风冷、水冷或直接从主机组上通入冷媒的方式进行冷却。风冷技术由于冷却负荷需求大、要求的风量大,往往容易造成风机和整个变频器的体积偏大,造成整机噪声较大;而水冷技术由于水本身的泄漏会造成电路短路,导致电子元器件的损坏;而直接从主机组上将冷媒通入变频器发热部件的冷却方式则由于通入变频器的冷媒是主机组的一部分而使变频器在低压差工况和低温工况时的散热稳定性变差,且使变频器无法像水冷变频器和风冷变频器一样可以脱离主机组而单独使用,极大地限制了变频器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自冷却功能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还包括空调本体和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变频器本体的第一空腔和用于容纳所述空调本体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将从第一空腔经进风口进入至第二空腔内,并通过空调本体冷却后的空气经出风口排至第一空腔的风机组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空腔内通过隔板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风道、冷凝散热腔和压缩腔;所述空调本体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冷媒管道,所述蒸发器和风机组件安装于风道内,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风道上,所述压缩机安装于压缩腔内,所述冷凝器安装于所述冷凝散热腔内。所述第二空腔安装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方。所述冷凝散热腔位于所述风道上方,所述压缩腔位于风道的一侧。所述冷凝散热腔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冷凝散热腔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安装有排气扇。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两个,均匀分布在冷凝散热腔的上方。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风道内于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排出蒸发器上冷凝水的排水组件。所述冷凝散热腔内设置有微通道翅片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呈L形布置在冷凝散热腔的周侧。所述变频器主体包括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安装于一冷板上,所述冷板内设有与空调本体的冷媒管道相通的管路。所述冷板布置于出风口的一侧的第一空腔内。与冷板相连的冷媒管道上设置有支路电子膨胀阀;所述冷板上设置有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实时检测冷板的温度以调节支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实现温度调节。所述支路电子膨胀阀安装于靠近冷板的一侧。所述变频器本体还包括电抗器,所述电抗器位于进风口一侧的第一空腔内。所述功率单元包括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将与变频器热负荷、结构相匹配的冷媒系统(空调)与变频器进行集成,使变频器具有自冷却功能,以期能替代纯风冷型式的变频器,使变频器的使用不再受限于主机组是否有冷媒通入变频器,拓展冷媒冷却变频器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1、柜体;10、第一空腔;11、电抗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3、第二电子膨胀阀;14、冷板;141、第一冷板;142、第二冷板;15、功率单元;151、逆变模块;152、整流模块;20、第二空腔;21、排水组件;22、风道;221、进风口;222、出风口;23、蒸发器;24、风机组件;25、冷凝散热腔;251、进气孔;252、排气孔;26、排气扇;27、第三电子膨胀阀;28、压缩腔;29、压缩机;30、散热器;31、冷凝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还包括空调本体和柜体1,柜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变频器本体的第一空腔10和用于容纳空调本体的第二空腔20;第一空腔10与第二空腔20之间设置有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第二空腔20内设置有用于将从第一空腔10经进风口221进入至第二空腔20内,并通过空调本体冷却后的空气经出风口222排至第一空腔10的风机组件24(如风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将与变频器热负荷、结构相匹配的冷媒系统(空调)与变频器本体进行集成,使变频器具有自冷却功能,以期能替代纯风冷型式的变频器,使变频器的使用不再受限于主机组是否有冷媒通入变频器,拓展变频器的应用范围。本实施例中,第二空腔20内通过隔板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风道22、冷凝散热腔25和压缩腔28;空调本体包括冷凝器31、压缩机29、蒸发器23以及冷媒管道,蒸发器23和风机组件24安装于风道22内,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设置在风道22上,压缩机29、其自带的气液分离器以及其它辅助控制设备安装于压缩腔28内,冷凝器31安装于冷凝散热腔25内;蒸发器23内通有低温低压的冷媒,在蒸发器23中吸收风道22内的热空气的能量而蒸发,从而对风道22内的气体进行降温除湿;蒸发的冷媒通过冷媒管道经压缩机29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后,再经冷媒管道流入至冷凝器31内进行散热,散热后的冷媒经冷媒管道再次进入蒸发器23形成循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空腔20安装于第一空腔10的上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空腔20设置在第一空腔10的周侧等地方;风道22紧挨第一空腔10布置,冷凝散热腔25位于风道22上方,压缩腔28位于风道2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冷凝散热腔2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251,冷凝散热腔25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孔252,排气孔252上安装有排气扇26;排气孔252的数量为两个,均匀分布在冷凝散热腔25的上方,相对应的排气扇26的数量也为两个;在其它实施例中,排气扇26的个数或类型根据系统所需的换热量来确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中空调器件20内部设置有隔板,将空调内部分隔成三部分,分别为风道22、冷凝散热腔25和压缩腔28,各个部分相互隔开,仅由冷媒管路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空调系统。其中只有风道22与第一空腔10相连通,使整个变频器的冷却风循环通道在一个密闭的环境,提高了变频器主体的内部清洁度,进而提高了变频器整体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风道22内设置有蒸发器23、风机组件24,蒸发器23内通有低温低压的冷媒,其在蒸发器23中能吸收风道22内热空气的热量而蒸发,以及使高温的水蒸汽变成液体水,从而可以对风道22内的气体进行降温除湿,在风机组件24的作用下将降温除湿后的风输送到第一空腔10的内部,同时原本第一空腔10内的热风被风道22内的风机组件24吸入风道22,如此循环,极大地提高了对变频器本体10的冷却效果,而且由于吹入第一空腔10内的风温度下降,故相较于单纯的风冷变频器可以降低风机的送风量,从而降低变频器的噪音和体积;同时由于蒸发器23的除湿作用,解决了凝露问题,提升第一空腔10内变频器主体中电气元件运行的可靠性。其中蒸发器23与冷凝器31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有第三电子膨胀阀27,第三电子膨胀阀27位于风道22内。从冷凝器3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本体和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变频器本体的第一空腔(10)和用于容纳所述空调本体的第二空腔(20);所述第一空腔(10)与第二空腔(20)之间设置有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所述第二空腔(20)内设置有用于将从第一空腔(10)经进风口(221)进入至第二空腔(20)内,并通过空调本体冷却后的空气经出风口(222)排至第一空腔(10)的风机组件(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本体和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变频器本体的第一空腔(10)和用于容纳所述空调本体的第二空腔(20);所述第一空腔(10)与第二空腔(20)之间设置有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所述第二空腔(20)内设置有用于将从第一空腔(10)经进风口(221)进入至第二空腔(20)内,并通过空调本体冷却后的空气经出风口(222)排至第一空腔(10)的风机组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20)内通过隔板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风道(22)、冷凝散热腔(25)和压缩腔(28);所述空调本体包括冷凝器(31)、压缩机(29)、蒸发器(23)以及冷媒管道,所述蒸发器(23)和风机组件(24)安装于风道(22)内,所述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设置在风道(22)上,所述压缩机(29)安装于压缩腔(28)内,所述冷凝器(31)安装于所述冷凝散热腔(2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20)安装于所述第一空腔(10)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散热腔(25)位于所述风道(22)上方,所述压缩腔(28)位于风道(22)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散热腔(2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251),所述冷凝散热腔(25)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孔(252),所述排气孔(252)上安装有排气扇(2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252)的数量为两个,均匀分布在冷凝散热腔(25)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燕姚磊吴江权支永健马明冯钊赞李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