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连军专利>正文

一种耐磨吸砂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74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吸砂泵,包括泵壳、耐磨叶片、驱动轴、轴承座、连接盘、内侧泵盖、耐磨筒、耐磨盘和密封环组,耐磨叶片安装在泵壳内,驱动轴传过轴承座连接在耐磨叶片上,轴承座与驱动轴之间通过高速轴承连接,内侧泵盖固定在泵壳上,连接盘固定在泵壳和轴承座之间,耐磨筒安装在驱动轴和连接盘之间;耐磨盘固定在连接盘上,密封环组安装在耐磨筒和连接盘之间。上述耐磨吸砂泵将连接盘与驱动轴通过耐磨套,并将密封件固定在连接盘上,使耐磨筒与密封件直接摩擦接触,避免连接盘的磨损。同时,在耐磨套与连接盘之间设置排砂通道和相应的排砂口,及时将泄漏的砂浆排出,避免密封环的过快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吸砂泵
本技术涉及矿井运输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吸砂泵。
技术介绍
吸砂泵由蜗壳、叶轮、护板、泵盖、托架及轴承组件等组成,其中轴承一侧的泵盖称为连接盘。现有的连接盘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致使连接盘易于磨损,需要经常进行整体更换,不但造成浪费,同时经常的停机更换也严重影响生产。第一:由于连接盘的结构较为复杂,为制造加工的方便,现有的连接盘的整体都采用灰口铁制成,灰口铁的特性决定了连接盘耐磨性较差,不能长久的抵御砂浆的冲击;第二:现有的连接盘的动态水密封,均采用连接盘与转动的橡胶密封圈直接接触的方式实现,因而,在连接盘与密封圈的摩擦处的也容易出现磨损,破坏密封。第三:由于泵体的工作压力较大,砂浆的泄漏在所难免,特别是在密封环附件,如果不能及时将砂浆排出,很容易造成密封环件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磨吸砂泵,将连接盘与驱动轴通过耐磨套,并将密封件固定在连接盘上,使耐磨筒与密封件直接摩擦接触,避免连接盘的磨损。同时,在耐磨套与连接盘之间设置排砂通道和相应的排砂口,及时将泄漏的砂浆排出,避免密封环的过快磨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吸砂泵,包括泵壳、耐磨叶片、驱动轴、轴承座、连接盘、内侧泵盖、耐磨筒、耐磨盘和密封环组;所述耐磨叶片安装在泵壳内,驱动轴传过轴承座连接在耐磨叶片上,轴承座与驱动轴之间通过高速轴承连接,所述内侧泵盖固定在泵壳上,连接盘固定在泵壳和轴承座之间,耐磨筒安装在驱动轴和连接盘之间;所述耐磨盘固定在连接盘上,密封环组安装在耐磨筒和连接盘之间。在上述安装组合情况下,密封环组仅与耐磨筒和耐磨盘产生摩擦,连接盘不受砂浆的影响,因而消除了连接盘的磨损现象,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耐磨筒和耐磨盘采用高耐磨金属材料,如超高锰合金(ZGMn18Cr2MoRe)制作。单一的材质,加工工艺较其它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简单、高效。当耐磨筒和耐磨盘的使用寿命结束时,直接更换即可。由于耐磨筒和耐磨盘结构简单,其更换成本较更换连接盘的成本低、更换过程简单。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密封环组、耐磨筒和连接盘之间形成只是2个空腔,其中在靠近轴承座一侧的空腔壁上开有泄砂口;所述内侧泵盖的侧壁上开有排砂口,所述排砂口与泄砂口的相位相同。吸砂泵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泄漏先进入泄砂通道中,并依次经排砂口与泄砂口排出,防止砂浆大量积存在密封环处,加速密封环的磨损。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连接盘包括盘体和套体,套体垂直固定在盘体上;所述盘体的前端设有轴承座安装面,该轴承座安装面的侧面设有定位止口,该轴承座安装面内开有两组同心分布的固定通孔。套体上还开有供耐磨盘安装的固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套体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台,该定位凸台与内侧泵盖和盘体的端面之间形成环状的泄砂通道。上述凸台与内侧泵盖上的密封面匹配,凸台与上述密封面之间安装有密封橡胶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耐磨盘为单一材质的平板状,该平板的两侧均安装有耐磨密封环,上述耐磨密封环均固定在耐磨筒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耐磨筒与驱动轴采用过度配合的方式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定位止口包括外止口和内止口,其中外止口的高度低于内止口的高度。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将连接盘与驱动轴通过耐磨套,并将密封件固定在连接盘上,使耐磨筒与密封件直接摩擦接触,避免连接盘的磨损。同时,在耐磨套与连接盘之间设置排砂通道和相应的排砂口、泄砂口,及时将泄漏的砂浆排出,避免密封环的过快磨损,提高吸砂泵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耐磨吸砂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壳;2、耐磨叶片;3、内侧泵盖;4、耐磨盘;5、连接盘;6、轴承座;7、驱动轴;8、密封环组;9、泄砂口;10、排砂口;11、排砂通道;12、内止口;13、固定通孔;14、外止口;15、轴承座安装面;16、凸台;17、套体;18、密封环安装槽;19、耐磨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耐磨吸砂泵,包括泵壳1、耐磨叶片2、驱动轴7、轴承座6、连接盘5、内侧泵盖3、耐磨筒19、耐磨盘4和密封环组8;密封环组8包括若干骨架密封圈和至少一个聚四氟乙烯密封圈。骨架密封圈之间形成的空腔可以作为吸砂泵泄漏的砂浆存储腔和排砂腔。耐磨叶片2安装在泵壳1内,驱动轴7传过轴承座6连接在耐磨叶片2上,驱动轴7与耐磨叶片2通过螺纹连接。轴承座6与驱动轴7之间通过高速轴承连接。内侧泵盖3固定在泵壳1上,内侧泵盖3通过螺栓固定在泵壳1上。连接盘5固定在泵壳1和轴承座6之间,耐磨筒19安装在驱动轴7和连接盘5之间;耐磨盘4固定在连接盘5上,密封环组8安装在耐磨筒19和连接盘5之间。在上述安装组合情况下,密封环组8仅与耐磨筒19和耐磨盘4产生摩擦,连接盘5不受砂浆的影响,因而消除了连接盘5的磨损现象,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连接盘5固定在泵壳1和轴承座6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述螺栓连接方式与止口定位方式配合使用,确保轴承座6、驱动轴7的轴心重合。耐磨筒19和耐磨盘4采用高耐磨金属材料,如超高锰合金(ZGMn18Cr2MoRe)制作。单一的材质,加工工艺较其它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简单、高效。当耐磨筒19和耐磨盘4的使用寿命结束时,直接更换即可。由于耐磨筒19和耐磨盘4结构简单,其更换成本较更换连接盘5的成本低、更换过程简单。密封环组8、耐磨筒19和连接盘5之间形成只是2个空腔,其中在靠近轴承座6一侧的空腔壁上开有泄砂口9;内侧泵盖3的侧壁上开有排砂口10,排砂口10与泄砂口9的相位相同,提高排砂效率。吸砂泵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泄漏砂浆先进入泄砂通道11中,并依次经排砂口10与泄砂口9排出,防止砂浆大量积存在密封环组8处,加速密封环组8的磨损。连接盘5包括盘体和套体17,套体17垂直固定在盘体上;盘体的前端设有轴承座安装面15,该轴承座安装面15的侧面设有定位止口,该轴承座安装面15内开有两组同心分布的固定通孔13。套体17上还开有供耐磨盘4安装的固定孔。耐磨盘4与耐磨筒19通过螺栓连接。套体17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台16,该定位凸台16与内侧泵盖3和盘体的端面之间形成环状的泄砂通道11。上述凸台16与内侧泵盖3上的密封面匹配,凸台16与上述密封面之间安装有密封橡胶圈。连接盘5的17的内壁上设有密封环安装槽18。耐磨盘4为单一材质的平板状,该平板的两侧均安装有耐磨密封环,上述耐磨密封环均固定在耐磨筒上。耐磨筒19与驱动轴7采用过度配合的方式连接。定位止口包括外止口14和内止口12,其中外止口14的高度低于内止口12的高度。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吸砂泵,包括泵壳、耐磨叶片、驱动轴和轴承座,所述耐磨叶片安装在泵壳内,驱动轴传过轴承座连接在耐磨叶片上,轴承座与驱动轴之间通过高速轴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盘、内侧泵盖、耐磨筒、耐磨盘和密封环组,所述内侧泵盖固定在泵壳上,连接盘固定在泵壳和轴承座之间,耐磨筒安装在驱动轴和连接盘之间;所述耐磨盘固定在连接盘上,密封环组安装在耐磨筒和连接盘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吸砂泵,包括泵壳、耐磨叶片、驱动轴和轴承座,所述耐磨叶片安装在泵壳内,驱动轴传过轴承座连接在耐磨叶片上,轴承座与驱动轴之间通过高速轴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盘、内侧泵盖、耐磨筒、耐磨盘和密封环组,所述内侧泵盖固定在泵壳上,连接盘固定在泵壳和轴承座之间,耐磨筒安装在驱动轴和连接盘之间;所述耐磨盘固定在连接盘上,密封环组安装在耐磨筒和连接盘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吸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组、耐磨筒和连接盘之间形成只是2个空腔,其中在靠近轴承座一侧的空腔壁上开有泄砂口;所述内侧泵盖的侧壁上开有排砂口,所述排砂口与泄砂口的相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吸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连军李春庆
申请(专利权)人:马连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