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帅民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9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包括支架,支架上方设有屋顶,支架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之间的横梁,屋顶包括顶梁,顶梁与立柱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管状连接柱,管状连接柱内设有弹簧,立柱的上端和顶梁的下端分别设有凸起,管状连接柱上端和分别与顶梁和立柱上的凸起插接,管状连接柱上端和顶梁下端沿径向对应设有通孔,顶梁下端设有开口,开口与通孔相通,弹簧上端设有圆环,圆环穿过开口位于通孔内,管状连接柱与顶梁通过插设于通孔内的销轴连接,销轴穿过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在支架与屋顶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对屋顶的晃动有阻尼作用,减小了震幅,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屋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建筑物在地震中破坏严重,尤其是村镇地区的砌体结构建筑。传统的屋顶采用的是木质和砖瓦的混合体,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为硬性连接,缓冲能力差,禁不起巨大力量的摇晃,地震来临时很容易折断,从而导致房屋垮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缓冲能力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包括支架,支架上方设有屋顶,支架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之间的横梁,屋顶包括顶梁,顶梁为拱形梁或由两根斜梁构成的“人”字形梁,顶梁与立柱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管状连接柱,管状连接柱内设有弹簧,弹簧上端与顶梁连接,下端与立柱连接,立柱的上端和顶梁的下端分别设有凸起,管状连接柱上端和分别与顶梁和立柱上的凸起插接,管状连接柱上端和顶梁下端沿径向对应设有通孔,顶梁下端设有开口,开口与通孔相通,弹簧上端设有圆环,圆环穿过开口位于通孔内,管状连接柱与顶梁通过插设于通孔内的销轴连接,销轴穿过圆环。优选地,上述立柱上端的凸起为圆锥形凸起,管状连接柱下端为圆锥形开口,圆锥形凸起与圆锥形开口配合,顶梁下端的凸起为圆柱形凸起,管状连接柱的上端与圆柱形凸起配合。优选地,上述销轴的两端设有螺纹,销轴的两端通过螺帽与螺纹配合紧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在支架与屋顶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当地震来临时,屋顶带动缓冲装置晃动,设置在顶梁与立柱之间的弹簧对晃动具有阻尼作用,从而减弱了晃动,减小了震幅;同时由于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梁和立柱连接,因此保证了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固性,避免了屋顶垮塌,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屋顶防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建筑屋顶防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梁下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状连接柱结构示意图;图6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柱上端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横梁,3.顶梁,4.缓冲装置,5.管状连接柱,6.弹簧,7.通孔,8.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参见图1、图3-图6,包括支架,包括支架,支架上方设有屋顶,支架包括多根立柱1和设置在立柱1之间的横梁2,屋顶包括顶梁3,顶梁3为拱形梁或由两根斜梁构成的“人”字形梁,顶梁3与立柱1之间设有缓冲装置4,缓冲装置4包括管状连接柱5,管状连接柱5内设有弹簧6,弹簧6上端与顶梁3连接,下端与立柱1连接;立柱1的上端和顶梁3的下端分别设有凸起,管状连接柱5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梁3和立柱1上的凸起插接,管状连接柱5上端和顶梁3下端沿径向对应设有通孔,顶梁3下端沿轴向设有开口,开口与通孔连通,弹簧6上端设有圆环,圆环穿过开口位于通孔内,管状连接柱5与顶梁3通过插设于通孔内的销轴8连接,销轴8穿过圆环插设。为了既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又避免地震来临时对立柱1造成损伤,优选立柱1上端的凸起为圆锥形凸起,管状连接柱5下端为圆锥形开口,圆锥形凸起与圆锥形开口配合,这样的设置便于顶梁3与立柱1之间滑移,避免对立柱1造成损伤。顶梁3下端的凸起为圆柱形凸起,管状连接柱5的上端与圆柱形凸起配合,这样的设置可保证顶梁3余管状连接柱5之间连接稳固。施工时,先将弹簧6的下端通过螺钉或其他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立柱1上端的凸起上,使弹簧6上端的圆环竖立,然后将管状连接柱5插设于立柱上,再将顶梁3放置于管状连接柱5上,使弹簧6上的圆环穿过顶梁3的凸起下端的开口插入通孔内,预先设置好开口的方向,使圆环进入通孔后与通孔的轴向相同,然后将销轴8穿插进通孔内,且穿过圆环,即将弹簧6与顶梁3连接。销轴8的两端设有螺纹,销轴8的两端通过螺帽与螺纹配合紧固。实施例2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参见图2-图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顶梁为两根斜梁构成的“人”字形梁。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在支架与屋顶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当地震来临时,屋顶带动缓冲装置晃动,设置在顶梁与立柱之间的弹簧对晃动具有阻尼作用,从而减弱了晃动,减小了震幅;同时由于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梁和立柱固定连接,因此保证了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固性,避免了屋顶垮塌,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架上方设有屋顶,支架包括多根立柱(1)和设置在立柱(1)之间的横梁(2),屋顶包括顶梁(3),顶梁(3)为拱形梁或由两根斜梁构成的“人”字形梁,顶梁(3)与立柱(1)之间设有缓冲装置(4),缓冲装置(4)包括管状连接柱(5),管状连接柱(5)内设有弹簧(6),弹簧(6)上端与顶梁(3)连接,下端与立柱(1)连接;立柱(1)的上端和顶梁(3)的下端分别设有凸起,管状连接柱(5)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梁(3)和立柱(1)上的凸起插接,管状连接柱(5)上端和顶梁(3)下端沿径向对应设有通孔,顶梁(3)下端沿轴向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通孔连通,弹簧(6)上端设有圆环,圆环穿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通孔内,管状连接柱(5)与顶梁(3)通过插设于所述通孔内的销轴(8)连接,销轴(8)穿过所述圆环插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顶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架上方设有屋顶,支架包括多根立柱(1)和设置在立柱(1)之间的横梁(2),屋顶包括顶梁(3),顶梁(3)为拱形梁或由两根斜梁构成的“人”字形梁,顶梁(3)与立柱(1)之间设有缓冲装置(4),缓冲装置(4)包括管状连接柱(5),管状连接柱(5)内设有弹簧(6),弹簧(6)上端与顶梁(3)连接,下端与立柱(1)连接;立柱(1)的上端和顶梁(3)的下端分别设有凸起,管状连接柱(5)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梁(3)和立柱(1)上的凸起插接,管状连接柱(5)上端和顶梁(3)下端沿径向对应设有通孔,顶梁(3)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民张继根王健李斌黄波杨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王帅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