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757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拦渣沉砂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沉砂装置包括除渣室(5)和主体(1),所述除渣室(5)与主体(1)连通,并于连通处设拦渣网(4);所述主体(1)侧壁安装连接进水管(3),而主体(1)内部安装搅拌构造,所述搅拌构造上方安装导砂椎(13),所述导砂椎(13)上方安装中心筒(11),所述中心筒(11)连接安装导流筒(8),所述导流筒(8)顶部安装连接有连通除渣室(5)的撇渣管(7)和贯穿主体(1)侧壁安装的出水管(10);所述除渣室(5)和主体(1)顶部设有盖板(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将漂浮物与泥沙有效分离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拦渣沉砂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
技术介绍
分流制雨水管末端排放的降雨径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有时候出流水质甚至劣于合流制溢流,因此,在排放前对分流制雨水径流进行净化以便减少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是很有必要的;且我国正大力推进建设“渗、滞、蓄、净、排”的“海绵城市”,其控制指标之一就是雨水径流污染。综合各类因素,适合于我国降低雨水径流污染的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常用于控制市政雨水污染的装置主要有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雨水沉淀井、截污挂篮等,但是效果均不是很理想,若能有效控制市政雨水径流污染物,降低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量,不仅能够减轻水体的污染量,提高水环境质量,且顺应我国大力建设海绵城市的国情。通常采用的典型装置及存在的问题如下:1)初期雨水径流装置传统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在排污管上设置下浮球,浮球下端装有弹簧,下雨时打在浮球上的压力随着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浮球上下的移动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但是其具有弃流量难以控制且污染物控制效果不稳定等缺点;还有一种电动阀门弃流装置,虽然控制效果好,却有寿命短、维修复杂和成本高等缺点。2)雨水沉沙井雨水沉沙井,它就是雨水检查井的底部在其连接的最低管道标高基础上再下降30到50公分,可以截留较大的可沉固体,但对沉淀速率慢的细小颗粒、胶体物以及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且对水中的漂浮物没有去除作用。需及定期清理井内截留的污染物,清理时也不方便。经检索到有关的专利文献,列举一些如下: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419068.3<专利技术名称>雨水除渣沉沙装置<摘要>一种雨水除渣沉沙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旋流筒、浮渣截留室、竖流沉砂室和均衡出水室,旋流筒沿竖直方向设置,旋流筒设置有进口管路和第一排水口,进口管路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排水口,进口管路沿旋流筒切向设置并与旋流筒内腔连通,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旋流筒的筒壁上,第一排水口与浮渣截留室连通;浮渣截留室与竖流沉砂室之间的连接壁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竖流沉砂室与均衡出水室之间的连接壁中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均衡出水室与竖流沉砂室相对的侧壁下部设置有排水管路。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510650.X<技术名称>旋流沉砂池<摘要>公开了旋流沉砂池,包括池体和支撑架,池体由上至下依次为沉沙区、缓冲区、砂斗,砂斗底部设置排砂结构,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由该驱动电机驱动的搅拌器,驱动电机安装在池体顶部的盖板的中部,搅拌器的搅拌叶位于缓冲区中部,沉沙区为正四棱柱,缓冲区为截去顶部的倒正四棱锥,池体和支撑架由浇注一体成型,且在沉沙区其中一个外壁视窗口,该视窗口采用透明玻璃制成。3、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690278.0<技术名称>一种旋流沉砂池<摘要>一种旋流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池体,所述池体包括上部的分选区,中部的集沙区及下部的集沙斗,所述分选区侧面设有进水口,中央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中央安装有轴向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上部与驱动装置连接,中部水平设置螺旋桨叶,下部靠近集沙斗,所述池体中央还设有轴向的松沙管及提砂管,所述松沙管及提砂管下端伸入下部的集沙斗,上端与气提装置相连,所述气提装置连接砂水分离器。从检索到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现有技术均是致力改善雨水中漂浮物与泥沙分离的能力,但实际应用起来设施造价较高,构造较复杂,维护管理麻烦,安装使用条件要求高,运行发挥的实际效益有限;所以,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仍需对现有的技术改进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简单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该沉砂装置包括除渣室和主体,所述除渣室与主体连通,并于连通处设拦渣网;所述主体侧壁安装连接进水管,而其内部安装搅拌构造,所述搅拌构造上方安装导砂椎,所述导砂椎上方安装中心筒,所述中心筒连接安装导流筒,所述导流筒顶部和贯穿主体侧壁安装的出水管连通,并位于导流筒上方安装有连通除渣室的撇渣管;所述除渣室和主体顶部设有盖板。优选地,所述搅拌构造包括分气管、通气管和法兰接口,所述通气管一端安装连接分气管,其另一端安装连接法兰接口。优选地,所述分气管设有2个及以上的气孔,当分气管内通气后,将气体通过气孔往主体底部四周喷射,起到搅动储砂室内的沉砂处于浮动状态,便于将泥沙抽取出来,也从而达到清理储砂室内泥沙的目的,可很方便地与取砂车(可同吸粪车)联动起来进行取砂作业。优选地,所述搅拌构造包括接头件、连杆和搅拌叶片;所述接头件连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搅拌叶片。优选地,所述导砂椎与主体底部之间形成储砂室。优选地,所述中心筒顶端设有排砂口。优选地,所述导砂椎呈倒圆锥形状。优选地,所述主体呈空心圆柱形状。优选地,所述中心筒上段呈空心圆柱形状,其下段呈空心圆锥形状。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与主体内壁呈相切形式。优选地,所述导流筒呈圆柱形状,有助于进水管输送来的水沿主体内壁继续向下向内向上多维旋转。优选地,所述导砂椎与主体底部之间形成储砂室。优选地,所述导砂椎呈倒圆锥形状,能较为方便将沉淀下落的泥沙快速滚落至储砂室,能避免泥沙堆积于导砂椎上。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与主体内壁呈相切形式,使得从进水管进入主体内的水沿主体内壁切向旋转向下,将泥沙等重物质沉淀物向下带,经导砂椎和中心筒作用落入储砂池内;而轻物质漂浮物在水流旋转过程上浮,被送至主体上部的撇渣管,并被撇渣管排入除渣室内,定期人工取渣去除。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抗水流冲击性强,具有高效除砂效果的同时,兼有去除浮渣的作用。本技术利用固体颗粒在旋转时的筛分原理以及轻物质在水中上浮表面的性能,充分利用进出水口水力滞留条件,使水流沿导流筒与中心筒之间的多维旋转流动,由于密度的不同实现砂水分离,漂浮物浮离,水由出水管流出,砂则沉入井体底部的储砂池。主体上部带有大量浮渣的水将沿撇渣管进入除渣室内,经过拦渣网清水再流回主体井内,实现了水的无动力回流,这是一个可自动循环的工作过程,因此除渣效果稳定良好,降低了除渣再次溢流污染回水体的几率。2、本技术管理维护简单灵活。储砂室内设置了穿孔管,可通过空气动力对底部沉淀物进行搅动疏松,且中心筒顶部带有盖板的开口,方便伸入管道进行底部沉砂抽吸,与真空泵或吸粪车相连接,抽提沉砂室内沉淀物,因此该装置的管理维护运行简单灵活。3、本技术适应性广,安全可靠。本技术不仅适用于市政雨水排水系统,同时适用于其他各类型的雨水排水系统,如建筑小区、厂区雨水排水系统。且操作简单、安全卫生,功效高。4、本技术采用独特的结构形式,可采用不同材料制造,造价低,能耗省,能基本靠水力自动运行,组合功能全,水力条件好,施工维护方便,科学合理,实现了对雨水中污染物的高效拦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该沉砂装置包括除渣室(5)和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室(5)与主体(1)连通,并于连通处设拦渣网(4);所述主体(1)侧壁安装连接进水管(3),而主体(1)内部安装搅拌构造,所述搅拌构造上方安装导砂椎(13),所述导砂椎(13)上方安装中心筒(11),所述中心筒(11)连接安装导流筒(8),所述导流筒(8)顶部和贯穿主体(1)侧壁安装的出水管(10)连通,并位于导流筒(8)上方安装有连通除渣室(5)的撇渣管(7);所述除渣室(5)和主体(1)顶部设有盖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该沉砂装置包括除渣室(5)和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室(5)与主体(1)连通,并于连通处设拦渣网(4);所述主体(1)侧壁安装连接进水管(3),而主体(1)内部安装搅拌构造,所述搅拌构造上方安装导砂椎(13),所述导砂椎(13)上方安装中心筒(11),所述中心筒(11)连接安装导流筒(8),所述导流筒(8)顶部和贯穿主体(1)侧壁安装的出水管(10)连通,并位于导流筒(8)上方安装有连通除渣室(5)的撇渣管(7);所述除渣室(5)和主体(1)顶部设有盖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构造包括分气管(14)、通气管(12)和法兰接口(9),所述通气管(12)一端安装连接分气管(14),其另一端安装连接法兰接口(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效截留雨水中泥沙与漂流物的沉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管(14)设有2个及以上的气孔(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截留雨水中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舜毅李满桃王舒黄正策
申请(专利权)人: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