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3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包括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吸能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吸能管、薄壁弯管,所述吸能单元的两个支撑框架之间至少包括2个吸能管和6个薄壁弯管,所述吸能管每一个侧面设置有4至6个压缩引导槽,所述薄壁弯管为向内侧弯折一定角度的折弯管,所述支撑框架由槽钢和滑动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合理设计,高防撞等级公路防撞垫能够防护车速100km/h的小客车;通过合理设计,对于小客车正面碰撞可提供均匀稳定的缓冲力,对于侧面碰撞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通过合理设计,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
本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护栏防护领域端部防撞缓冲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
技术介绍
防撞垫是通过吸收车辆碰撞能量使车辆安全停住或平稳导出,避免司乘人员受到严重伤害的设施,主要应用于公路或城市道路的出口三角区、收费岛前端以及隧道洞口等其他障碍物前端。按照功能划分,防撞垫可分为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防撞垫的吸能形式有多种,大部分都是靠物理吸能,常用的较为可靠的是利用钢材的变形吸能。防撞垫只要防护的车型是小型客车,小客车一般重量相对较轻,但是车速较高。现阶段公路上使用的一些防撞垫大多可以防护的车速为80km/h和60km/h,但是随着我国公路的高速发展,很多公路的车辆普遍速度可以达到100km/h,多数现有防撞垫的防护能力有所欠缺。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撞垫的防护能力,提出一种防护车速可达100km/h的高防护等级公路防撞垫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以弥补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包括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吸能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吸能管、薄壁弯管,所述吸能单元的两个支撑框架之间至少包括2个吸能管和6个薄壁弯管,所述吸能管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压缩引导槽,所述薄壁弯管为向内侧弯折一定角度的折弯管,所述支撑框架主体结构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底部设置滑动板,所述支撑框架两侧设置导向板和防脱开垫板。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根吸能导轨,所述吸能导轨的一端与路面锚固连接,另一端与端部锚固结构连接,所述吸能导轨侧面有压缩槽,所述吸能导轨与支撑框架通过导向压缩管连接,所述导向压缩管内侧面有压缩块,所述导向压缩管外套在吸能导轨上且压缩块贴合在压缩槽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两侧与导向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导向板为波形板,在波形板的每一凹槽面内设置有至少2个滑动孔,所述防脱开垫板与凹槽面贴合,所述连接螺栓穿过防脱开垫板、滑动孔、连接螺栓孔。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组件前端与迎撞端头背部连接,所述迎撞端头包括吸能端头和端头肋板。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组件末端与端部锚固结构连接,所述端部锚固结构与路面锚固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通过合理设计,高防撞等级公路防撞垫能够防护车速100km/h的小客车。(2)通过合理设计,对于小客车的正面碰撞可提供均匀稳定的缓冲力,对于侧面碰撞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3)通过合理设计,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安装方便。附图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单个吸能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迎撞端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吸能导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吸能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导向板正视图;图7是本技术导向板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导向压缩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防脱开垫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能组件;2、迎撞端头;3、端部锚固结构;4、导向板;5、吸能管;6、薄壁弯管;7、滑动板;8、导向压缩管;9、连接螺栓孔;10、吸能端头;11、端头肋板;12、吸能导轨;13、压缩引导槽;14、滑动孔;15、凹槽面;16、压缩块;17、支撑框架;18、防脱开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8所示,是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优选实施例,包括吸能组件1、迎撞端头2、端部锚固结构3、导向板4、吸能管5、薄壁弯管6、滑动板7、导向压缩管8、连接螺栓孔9、吸能端头10、端头肋板11、吸能导轨12、压缩引导槽13、滑动孔14、凹槽面15、压缩块16,从迎撞端头2到端部锚固结构3的方向为事故车辆正面碰撞方向,事故车辆最先与迎撞端头2接触。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吸能组件1、迎撞端头2、端部锚固结构3、导向板4。所述吸能组件1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依次连接,多个吸能单元连接后可以公用相邻吸能单元之间的支撑框架17。如图2所示,是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吸能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吸能单元包括支撑框架17、吸能管5、薄壁弯管6,所述吸能单元的两个支撑框架17之间优选的包括2个吸能管5和6个薄壁弯管6,如图5所示,所述吸能管5每一个侧面设置有优选的6个压缩引导槽13,所述薄壁弯管6为向内侧弯折一定角度的折弯管,薄壁弯管6正面碰撞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吸能效果,在车辆侧面碰防撞垫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刚度。所述支撑框架17由槽钢和滑动板7组成,所述吸能管5和薄壁弯管6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支撑框架17上,所述支撑框架17两侧与导向板4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端部锚固结构3安装在非碰撞端,可以焊接肋板加强刚度,作用是固定防撞垫位置,车辆撞击防撞垫时顶住吸能组件1。如图3所示,迎撞端头2为圆弧形吸能端头10,背部焊接有端头肋板11,可以进一步分散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吸能导轨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吸能组件优选的包括一根吸能导轨12,所述吸能导轨12的一端与路面锚固连接,另一端与端部锚固结构3连接,所述吸能导轨12侧面有压缩槽,如图2所示,所述吸能导轨12与支撑框架17通过导向压缩管8连接,所述导向压缩管8焊接在支撑框架17下部。如图6和图7所示,是本技术导向板正视图和侧视图,所述导向板4为波形板,在波形板的每一凹槽面15内设置有优选的2个滑动孔13,所述防脱开垫板18与凹槽面15贴合,所述连接螺栓穿过防脱开垫板18、滑动孔13、连接螺栓孔9连接,导向板4可以将侧面碰撞的失控车辆引导向正确的行驶方向。如图8所示所述导向压缩管8内侧面有压缩块16,所述导向压缩管8外套在吸能导轨12上,且压缩块16贴合在压缩槽凹槽内,所述吸能导轨12将吸能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体结构,保持吸能组件1的整体稳定性。如图9所示防脱开垫板18截面形状与凹槽面15相匹配。本技术的缓冲力可以通过改变吸能单元数量、吸能管5数量、薄壁弯管6数量、吸能导轨12数量及厚度进行调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包括吸能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吸能单元包括支撑框架(17)、吸能管(5)、薄壁弯管(6),所述吸能单元的两个支撑框架(17)之间至少包括2个吸能管(5)和6个薄壁弯管(6),所述吸能管(5)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压缩引导槽(13),所述薄壁弯管(6)为向内侧弯折一定角度的折弯管,所述支撑框架(17)主体结构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底部设置滑动板(7),所述支撑框架(17)两侧设置导向板(4)和防脱开垫板(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包括吸能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吸能单元包括支撑框架(17)、吸能管(5)、薄壁弯管(6),所述吸能单元的两个支撑框架(17)之间至少包括2个吸能管(5)和6个薄壁弯管(6),所述吸能管(5)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压缩引导槽(13),所述薄壁弯管(6)为向内侧弯折一定角度的折弯管,所述支撑框架(17)主体结构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底部设置滑动板(7),所述支撑框架(17)两侧设置导向板(4)和防脱开垫板(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防撞垫结构(高防撞等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1)包括至少一根吸能导轨(12),所述吸能导轨(12)的一端与路面锚固连接,另一端与端部锚固结构(3)连接,所述吸能导轨(12)侧面有压缩槽,所述吸能导轨(12)与支撑框架(17)通过导向压缩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冰杨福宇马晴刘思源高建雨邓宝闫书明高德忠郭洪刘航王娜王琳闫晨李宁李阿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