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2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包括摆闸壳体,所述摆闸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上方在所述摆闸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磁卡感应区,所述摆闸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镶嵌在所述摆闸壳体上,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LED显示屏可以在其上面进行播放广告,增强了其实用性和商业价值,通过设置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可以对摆闸区域内高低处人流情况进行实时全面检测,避免夹伤小孩或其它物品,该摆闸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可以展示广告,商业价值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
本技术涉及摆闸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
技术介绍
摆闸,在轨道交通行业一般称为拍打门,其拦阻体(闸摆)的形态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垂直于地面,通过旋转摆动实现拦阻和放行,拦阻体的材质常用不锈钢、有机玻璃、钢化玻璃,有的还采用金属板外包特殊的柔性材料(减少撞击行人的伤害),摆闸结构组成:摆闸由机箱、机芯、摆臂、控制系统、红外传感器、控制设备等部分组成。但是现有的非机动车摆闸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实用性不强,安全性不高,没有用于展示广告信息的装置,造成其商业价值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本技术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可以展示广告,商业价值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包括摆闸壳体,所述摆闸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上方在所述摆闸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磁卡感应区,所述摆闸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型号为LHI778,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镶嵌在所述摆闸壳体上,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其特征在于:包括摆闸壳体(1),所述摆闸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指示灯(2),所述指示灯(2)的上方在所述摆闸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磁卡感应区(3),所述摆闸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4),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4)镶嵌在所述摆闸壳体(1)上,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4)的下方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9),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9)镶嵌在所述摆闸壳体(1)上,所述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连接框架(7),所述连接框架(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的下方设置有LED显示屏(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非机动车摆闸,其特征在于:包括摆闸壳体(1),所述摆闸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指示灯(2),所述指示灯(2)的上方在所述摆闸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磁卡感应区(3),所述摆闸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4),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4)镶嵌在所述摆闸壳体(1)上,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4)的下方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9),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9)镶嵌在所述摆闸壳体(1)上,所述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连接框架(7),所述连接框架(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的下方设置有LED显示屏(8),所述摆闸壳体(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0),所述转轴(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1),所述第二轴承座(11)的下方在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2)与所述转轴(5)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3),所述第二齿轮(13)与所述电机(14)通过键连接,所述电机(14)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座(15),所述安装座(15)与所述电机(1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座(15)的上方在所述摆闸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