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39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体,所述污水处理池体通过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预反应区、生化反应区和气提反应区;所述预反应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生化反应区内设有悬浮填料,在悬浮填料的下方设有微孔曝气器;所述气提反应区内设有气提装置和填料;所述预反应区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气提反应区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气提装置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该设备实现了不同的物理过程、生化处理过程在同一个污水处理池体内完成,不需要再额外设置其他单元,因而占地面积较小,造价低,同时污水的净化效果好,适合于农村和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和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农村和小城镇的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得过少,大量未经处理的小城镇生活与工业污水流入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中,给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渔业用水、生活用水等产生影响。因此,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小城镇污水一般包括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少量乡镇企业废水,这类水的主要特点是可生化性较好,但同时氮磷含量也较高。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决定性因素,水体中氮、磷的过量积累将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进而导致水质恶化甚至水体黑臭现象。因此控制小城镇污水中磷的排放浓度尤为重要,我国制定并严格执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明确要求,现行所有新建、扩建的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综合排放按照一级A的标准执行,即TP≤0.5mg/L,而原先执行的一级B标准为TP≤1.0mg/L。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以接触氧化为主体工艺,其次是膜生物技术(MBR)。膜生物技术(MBR)由于存在微孔过滤机理,因而其出水水质能达到(GB18918-2002)标准要求,但是该法存在需定期清洗以及膜造价较高的问题,因而不太适用于农村和小城镇污水处理;除膜生物技术(MBR)以外的污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小,净化效果好,适合于农村和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体,所述污水处理池体通过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预反应区、生化反应区和气提反应区;所述预反应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生化反应区内设有悬浮填料,在悬浮填料的下方设有微孔曝气器;所述气提反应区内设有气提装置和填料;所述预反应区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气提反应区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气提装置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气提装置包括无底无盖的气提框架、气提反应器;所述气提框架内设有气提分隔板从而将气提装置分为气提区和清水区;所述气提反应器位于气提区,且所述填料设于气提反应器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气提装置距离气提反应区的底壁0.2-0.5m。进一步的,所述预反应区的顶部连接有加药桶,且所述加药桶的底部设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为可提式纤维软管曝气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气提反应区的底部设有斜板,所述斜板较低的一端连接至排污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该污水处理池体是一体化装置,实现了不同的物理过程、生化处理过程在同一个污水处理池体内完成,不需要再额外设置其他单元,因而占地面积较小,造价低,适合于农村和小城镇的污水处理。(2)该设备首先通过设置预反应区,对原水进行预爆气和水质、水量调节,同时对原水中有机物进行水解,对有机氨进行氨化反应;其次通过生化反应区的设置,去除有机物和氨、氮;最后通过气提反应区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氨、氮,同时进行固液分离。通过上述设计,对于污水的净化效果大幅提高,出水CODcr、NH3-N、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57%、96%,其中,平均出水CODcr和SS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NH3-N浓度接近一级B排放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处理池体,2-隔板,3-预反应区,4-生化反应区,5-气提反应区,6-悬浮填料,7-微孔曝气器,8-填料,9-气提装置,9a-气提框架,9b-气提反应器,9c-气提分隔板,9d-气提区,9e-清水区,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排污管,13-加药桶,14-控制阀,15-斜板,16-,17-,18-,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体1,其中污水处理池体1由耐腐蚀材料制成,例如可选为不锈钢、玻璃钢或者是工程塑料;所述污水处理池体1通过隔板2从左至右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预反应区3、生化反应区4和气提反应区5;所述预反应区3内设有曝气管16,其中预反应区3的功能是对原水进行预爆气和水质、水量调节,同时对原水中有机物进行水解,对有机氨进行氨化反应;所述生化反应区4内设有悬浮填料6,在悬浮填料6的下方设有微孔曝气器7,其中生化反应区4的功能是去除有机物和氨、氮;所述气提反应区5内设有气提装置9和填料8,此处的填料8可选为悬浮填料、悬挂填料或者是蜂窝填料;所述预反应区3侧壁上设有进水管10;所述气提反应区5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1,底部设有排污管12;所述气提装置9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出水管11连通。具体的,所述气提装置9包括无底无盖的气提框架9a、气提反应器9b;所述气提框架9a内设有气提分隔板9c从而将气提装置9分为气提区9d和清水区9e;所述气提反应器9b位于气提区9d,且所述填料8设于气提反应器9b外侧。其中,气提反应器9b包括进气内管16、套在进气内管外侧用来将水提升的布水套管17以及位于顶部用来布水的布水挡板18,布水挡板上设有多个布水孔19,其为现有技术。工作时,空气在污水处理池体1外侧的风机作用下,进入到进气内管16中,并在进气内管的底部产生压力,由生化反应区4溢流进入到气提反应区5的液体进入到布水套管17中,包含有气、固、液三相的混合液在布水套管17内强烈搅动接触和提升后,最终到顶部与布水挡板18发生碰撞,然后通过布水孔19均匀撒向填料8,水中的污染物在填料8上生物膜的微生物作用下被降解。通过气提装置9,使得污水能和填料8重复接触很多次。具体的,所述气提装置9距离气提反应区5的底壁0.2-0.5m。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这个高度可以储存一部分污泥,从而保证气提提升时不会对气提反应区5底部沉积的污泥产生扰动。具体的,所述预反应区3的顶部连接有加药桶13,且所述加药桶13的底部设有控制阀14。生产实践发现,该设备对除磷的去除率偏低,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价值,通过往加药桶13中投加除磷药剂来达到除磷的目的,控制阀14可用来控制药剂的滴加速度。具体的,所述曝气管6为可提式纤维软管曝气装置。具体的,所述气提反应区5的底部设有斜板15,所述斜板15较低的一端连接至排污管12。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气提反应区5底部沉积的污泥更加容易从排污管12中排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污水从进水管10进入到预反应区2中,去除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经过预处理的水溢流进入到生化反应区4中,在悬浮填料6存在的条件下,微生物附着生长,空气从悬浮填料6下方的微孔曝气器7进入,上升过程中与悬浮填料6搅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最后经过生化反应区4处理的污水溢流进入到气提反应区5中,并在布水套管17内完成气、固、液三相的混合,最终到布水套管17顶部与布水挡板18发生碰撞,然后通过布水孔19均匀撒向填料8,在这个过程中水中的污染物在填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体(1)通过隔板(2)从左至右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预反应区(3)、生化反应区(4)和气提反应区(5);所述预反应区(3)内设有曝气管(16);所述生化反应区(4)内设有悬浮填料(6),在悬浮填料(6)的下方设有微孔曝气器(7);所述气提反应区(5)内设有气提装置(9)和填料(8);所述预反应区(3)侧壁上设有进水管(10);所述气提反应区(5)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1),底部设有排污管(12);所述气提装置(9)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出水管(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体(1)通过隔板(2)从左至右依次分为相互连通的预反应区(3)、生化反应区(4)和气提反应区(5);所述预反应区(3)内设有曝气管(16);所述生化反应区(4)内设有悬浮填料(6),在悬浮填料(6)的下方设有微孔曝气器(7);所述气提反应区(5)内设有气提装置(9)和填料(8);所述预反应区(3)侧壁上设有进水管(10);所述气提反应区(5)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1),底部设有排污管(12);所述气提装置(9)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出水管(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装置(9)包括无底无盖的气提框架(9a)、气提反应器(9b);所述气提框架(9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庆高张翠琼张啟超马庆虎张启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普优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