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738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部分隔设置为依次连通的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气浮腔室和过滤腔室;所述电絮凝反应腔室,用于接收待处理废水,并对其进行电解絮凝除杂处理;所述电解气浮腔室,用于接收经电解絮凝除杂后的废水,并将废水中未絮凝沉淀的杂质气浮收集到液体表面,实现气浮分离除杂;所述过滤腔室,用于接收经气浮分离除杂后的废水进行深度过滤除杂后排出。整个装置功能结构设计合理,极大减小使用占地面积和装置制造成本,只需接入电流即可实现对废水连续杀菌除浊净化效果,有效防止二次污染并降低现有洗车废水回收利用处理成本,使洗车废水回收处理更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洗车废水处理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超量开发,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水资源严重缺乏,水污染日益加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位和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势必带来洗车水的大量消耗,对于城市而言,则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据统计,清洗1辆小型汽车需用水0.06-0.10m3,1座大中城市1年用于洗车的水量则可供6万人口使用1年,洗车用水的消耗量由此可见一斑。此外,由于许多城市对洗车业的管理还欠规范,洗车水的随意排放造成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市容和市民的生活环境。洗车废水中含有油类、有机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大量污染物质,如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势必对水体造成污染。针对洗车废水耗费大量水资源及污染环境的现状,一些城市已做出相应的限制,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哈尔滨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规定,在用水紧缺期限制洗车用水,经营洗浴、洗车等单位和个人应当安装节水设备。近年,哈尔滨市曾多次季节性禁止用清水洗车。一些城市还通过高水价办法,用经济手段控制洗车水消耗。可见,节约洗车用水、减少洗车水污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洗车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包括:(1)沉淀—除油—过滤的传统处理工艺,适合于处理普通的洗车污水,但存在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多缺点;(2)生物接触氧化池-膜过滤-再循环结构的电解槽等技术,适合处理含油洗车污水,对处理工艺条件要求苛刻,处理工艺成本高;(3)混凝-沉淀(吸附)-过滤-消毒或平流沉淀-混凝-二级气浮-过滤-消毒等工艺,适用于大部分的污废水处理,但需要高度依赖混凝剂和消毒剂的加入从而发挥絮凝和消毒作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各功能装置部件相互独立分散设置,占地面积大,各装置部件功能运作配合度低,运作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针对洗车废水水质特点,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灵活适用,并能对废水起到高效净化作用的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部分隔设置为依次连通的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气浮腔室和过滤腔室;所述电絮凝反应腔室,用于接收待处理废水,并对其进行电解絮凝除杂处理;所述电解气浮腔室,用于接收经电解絮凝除杂后的废水,并将废水中未絮凝沉淀的杂质气浮收集到液体表面,实现气浮分离除杂;所述过滤腔室,用于接收经气浮分离除杂后的废水进行深度过滤除杂后排出。依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特意针对洗车废水中杂质含量及成分特点,优选将电絮凝装置、电解气浮装置和过滤装置3者协同配合,设计为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并且,本专利技术具体将上述3个装置分别设计为依次连通的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气浮腔室和过滤腔室,并通过对各腔室形状结构及各腔室之间连通关系的优化设置,使各腔室内的处理装置结构相互协同配合,确保各装置功能正常发挥的同时,极大简化了各装置生产制造成本,减小各装置占地使用面积,使整个装置自身灵活机动性显著增强。并且,该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优选的电絮凝装置、电解气浮装置和过滤装置3个装置设计为依次连通的一体化3个反应腔室,结合洗车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油类污物、泥沙、洗涤剂等溶解性杂质有害成分难以净化处理特点,使待处理洗车废水进入该处理装置内部,经电絮凝装置中正负电极的电化学-还原反应过程中,电解产生的氢氧化物絮凝剂和正负电极板的氧化还原作用,将废水中各种有害物质如CN ̄、AsO2 ̄、Cr6+、Cd2+、Pd2+、Pd2+、Hg2+等重金属离子、氧化型色素、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溶解成分等被电解还原分解;废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在电絮凝处理过程中,被正极上产生的氧气和氯气,氧化杀灭起到杀菌作用;所述氢氧化物絮凝剂再将上述各种有害物质及其转化为无害成分吸附沉淀,从而起到有效杀菌除浊作用;未经电絮凝吸附沉淀的杂质悬浮物,被电絮凝装置中正负电极电解反应产生的氧气微气泡和氢气微气泡带到水面形成絮凝浮渣层,流入电解气浮腔室中的电解室内汇集后,经进一步电解絮凝和气浮作用,增大絮凝杂质的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将未沉淀絮凝杂质借助气泡气浮作用浮到液体表面进行分离除杂,经气浮分离后的废水则进一步流入过滤腔室内,进行过滤处理进一步提高处理后出水清液净化程度。进一步,所述电解气浮腔室内部进一步被分割为电解室和气浮室;所述电解室分别与电絮凝反应腔室和气浮室连通;所述气浮室与过滤腔室连通,所述气浮室内还设置排污槽,用于气浮杂质收集排出。依据上述优选方案,将电解气浮腔室进一步设计为相对隔离的电解室和气浮室,并使电解室分别与电絮凝反应腔室和气浮室连通,使未经电絮凝腔室絮凝沉淀除去的絮凝杂质,在电解室内经进一步聚集絮凝后,再进入气浮室内气浮除杂,起到对废水稳流和预除杂效果,有利于降低后期气浮除杂和过滤除杂难度,提高除杂效率。进一步,所述电解室与电絮凝反应腔室之间,通过设置溢流管道连通;所述溢流管道一端与电絮凝反应腔室内侧壁连通,另一端与电解室顶侧壁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溢流管道一端与电絮凝反应腔室内侧壁上部连通。进一步,所述电解室与气浮室之间,通过设置在电解室顶侧壁上的出水口直接连通。所述气浮室与过滤腔室之间,通过设置L型输水管连通;所述L型输水管横向管道部分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并位于气浮室的底部横向水平设置;所述L型输水管竖向管道部分位于过滤腔室内部竖向设置。进一步,所述气浮室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排污槽配套的第一排污管道,用于将排污槽内杂质进行定向排放。进一步,所述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室和气浮室底部均设置有排污机构,用于杂质收集排放;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室和气浮室底部的排污管道支路,分别用于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室和气浮室内部杂质排放处理。优选地,该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污主管道,所述排污主管道与各排污管道支路连通,用于杂质集中排放处理。优选地,所述气浮室的顶部设置有刮渣装置,用于带动或推动气浮液表面收集到的气浮杂质流入排污装置。更优选地,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腔室反冲洗机构;所述过滤腔室反冲洗机构包括清液输送管道、抽吸泵和反冲洗杂质排放管道;所述清液输送管道的一端置于外部清液中,另一端与过滤腔室连通;所述抽吸泵设置在清液输送管道上,用于将清液抽吸到过滤腔室中进行反冲洗;所述反冲洗杂质排放管道与过滤腔室外侧壁连通,用于反冲洗杂质接收和排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将电絮凝装置、电解气浮装置和过滤装置3个装置分别设计为依次连通的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气浮腔室和过滤腔室,并通过对各腔室形状结构及各腔室之间连通关系的优化设置,使各腔室内的装置相互协同配合,确保各装置功能正常发挥的同时,极大简化了各装置生产制造成本,减小各装置占地使用面积。2、该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整个处理装置功能结构设计全面,极大减小使用占地面积和装置制造成本,通过电絮凝装置、电解气浮装置及过滤装置协同配合,只需接入电流即可实现对废水连续杀菌除浊净化效果,有效防止二次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部分隔设置为依次连通的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气浮腔室和过滤腔室;所述电絮凝反应腔室,用于接收待处理废水,并对其进行电解絮凝除杂处理;所述电解气浮腔室,用于接收经电解絮凝除杂后的废水,并将废水中未絮凝沉淀的杂质气浮收集到液体表面,实现气浮分离除杂;所述过滤腔室,用于接收经气浮分离除杂后的废水进行深度过滤除杂后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部分隔设置为依次连通的电絮凝反应腔室、电解气浮腔室和过滤腔室;所述电絮凝反应腔室,用于接收待处理废水,并对其进行电解絮凝除杂处理;所述电解气浮腔室,用于接收经电解絮凝除杂后的废水,并将废水中未絮凝沉淀的杂质气浮收集到液体表面,实现气浮分离除杂;所述过滤腔室,用于接收经气浮分离除杂后的废水进行深度过滤除杂后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气浮腔室内部进一步被分割为电解室和气浮室;所述电解室分别与电絮凝反应腔室和气浮室连通;所述气浮室与过滤腔室连通,所述气浮室内还设置排污槽,用于气浮杂质收集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室与电絮凝反应腔室之间,通过设置溢流管道连通;所述溢流管道一端与电絮凝反应腔室内侧壁连通,另一端与电解室顶侧壁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室与气浮室之间,通过设置在电解室顶侧壁上的出水口直接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室与过滤腔室之间,通过设置L型输水管连通;所述L型输水管横向管道部分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并位于气浮室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群飞黄勇欧培洲徐建洪杨佳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