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725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7:25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第一透镜组、分色件、波长转换元件及分光件。激发光源能发出激发光束,分色件能反射激发光束至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光轴。激发光束沿着平行光轴的方向而入射于第一透镜组,并通过第一透镜组。激发光束的束轴与光轴不共轴。波长转换元件具有反射区与波长转换区。波长转换区将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转换光束通过分色件与分光件。反射区反射激发光束至第一透镜组与分光件。分光件将激发光束分成两道分支激发光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系统有助于改善影像画面的色均匀度,提升影像画面的品质以及投影机的小型化发展。

Projector and its lighting system

A lighting system includes an excitation light source, a first lens group, a color splitter, a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 and a light splitter. The excitation light source can emit the excitation beam, and the color splitter can reflect the excitation beam to the first lens group. The first lens group has an optical axis. The excitation beam is incident on the first lens group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arallel optical axis an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lens group. The beam axis of the excited beam is not coaxial with the optical axis. The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 has a reflection region and a wavelength conversion region. In the wavelength conversion region, the excited beam is converted into the converted beam, and the converted beam passes through the splitter and splitter. The reflection region reflects the excited beam to the first lens group and the splitter. The splitter divides the excitation beam into two branches. The illumination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olor uniformity of the image pictur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picture and the miniatur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投影机通常具有许多光学元件(例如透镜以及反射镜)以及长又复杂的光路(opticalpath)。为了容纳这些光学元件以及此光路,上述投影机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然而,目前的投影机发展开始朝向缩小体积的小型化趋势,因此设计出体积比目前一般投影机还小的投影机是许多厂商有兴趣想要研究的议题。本“
技术介绍
”部分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其能帮助投影机朝向小型化趋势发展。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投影机,包括上述照明系统,照明系统有助于改善影像画面的色均匀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光阀以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excitinglightsource)、第一透镜组、第一分色件(firstdichroicelement)、波长转换元件(wavelength-convertingcomponent)以及分光件(beamsplitter)。激发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束(excitedbeam),其中激发光束具有束轴(beamaxis)。第一透镜组具有第一光轴(firstopticalaxis),而第一分色件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位于第一透镜组与激发光源之间。第一分色件用于反射激发光束至第一透镜组,其中激发光束沿着平行第一光轴的方向而入射于第一透镜组,而入射于第一透镜组的激发光束的束轴与第一透镜组的第一光轴不共轴(noncoaxial)。波长转换元件位于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具有反射区(reflectiveregion)以及波长转换区(wavelength-convertingregion)。当波长转换区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波长转换区用于将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convertedbeam),并用于反射转换光束至第一透镜组,其中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转换光束用于通过第一分色件。当反射区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反射区用于将激发光束反射回第一透镜组。分光件位于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激发光束与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激发光束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分光件用于让第一分支激发光束通过,并且用于反射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至第一分色件。从第一透镜组入射于分光件的激发光束的束轴与从第一分色件入射于第一透镜组的激发光束的束轴不共轴。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转换光束用于通过分光件。光阀(LightValve,LV)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imagebeam)。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第一透镜组、第一分色件、波长转换元件以及分光件。激发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束,其中激发光束具有束轴。第一透镜组具有第一光轴,而第一分色件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位于第一透镜组与激发光源之间。第一分色件用于反射激发光束至第一透镜组,其中激发光束沿着平行第一光轴的方向而入射于第一透镜组,而入射于第一透镜组的激发光束的束轴与第一透镜组的第一光轴不共轴。波长转换元件位于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具有反射区以及波长转换区。当波长转换区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波长转换区用于将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并用于反射转换光束至第一透镜组,其中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转换光束用于通过第一分色件。当反射区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反射区用于将激发光束反射回第一透镜组。分光件位于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激发光束与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激发光束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分光件用于让第一分支激发光束通过,并且用于反射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至第一分色件。从第一透镜组入射于分光件的激发光束的束轴与从第一分色件入射于第一透镜组的激发光束的束轴不共轴。从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转换光束用于通过分光件。基于上述,激发光束沿着平行第一光轴的方向而入射于第一透镜组,且激发光束的束轴与第一透镜组光轴之间不共轴,以使从第一分色件以及波长转换元件而来的两道激发光束沿着不同的传递路径而通过第一透镜组两次。如此,有利于缩小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的分布范围,以帮助投影机朝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为让本专利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的第一分色件与分光件两者穿透率(transmittance)随波长而变化的示意图。图1C是图1A中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正面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的第一分色件与分光件两者穿透率随波长而变化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的第一与第二分色件以及分光件三者穿透率随波长而变化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A,照明系统100包括第一透镜组110、第二透镜组120、第一分色件130以及分光件150,其中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彼此面对面且对称地配置,而第一分色件130与分光件150配置于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之间。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各自包括一片透镜。也就是说,第一透镜组110为一片透镜,而第二透镜组120为另一片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可皆为凸透镜,如图1A所示。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可各自包括至少两片透镜,所以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各自所包括的透镜的数量不限定只有一片。第一透镜组110具有第一光轴A11,而第二透镜组120具有第二光轴A12,其中第一光轴A11与第二光轴A12可共轴。也就是说,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沿着一条参考直线(referenceline)而排列,其中这条参考直线实质上通过(passingthrough)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两者的中心(center),如同图1A所示的第一光轴A11与第二光轴A12。不过,须说明的是,在组装第一透镜组110与第二透镜组120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以至于第一光轴A11与第二光轴A12出现稍微不共轴的情形。若此稍微不共轴的情形不会干扰照明系统100的基本功能,则这种稍微不共轴的情形亦属于以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第一透镜组,第一分色件,波长转换元件以及分光件,其中所述激发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束,其中所述激发光束具有束轴;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第一光轴;所述第一分色件在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激发光源之间,所述第一分色件用于反射所述激发光束并传递至所述第一透镜组,其中所述激发光束沿着平行所述第一光轴的方向而入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而入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激发光束的所述束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一光轴不共轴;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位于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具有反射区以及波长转换区,其中当所述波长转换区位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所述波长转换区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并用于反射所述转换光束至所述第一透镜组,其中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转换光束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分色件;其中当所述反射区位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所述反射区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反射回所述第一透镜组;以及所述分光件位于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激发光束与所述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其中所述分光件用于让所述第一分支激发光束通过,并且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至所述第一分色件,且从所述第一透镜组入射于所述分光件的所述激发光束的所述束轴与从所述第一分色件入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激发光束的所述束轴不共轴,而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转换光束用于通过所述分光件;所述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以及所述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第一透镜组,第一分色件,波长转换元件以及分光件,其中所述激发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束,其中所述激发光束具有束轴;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第一光轴;所述第一分色件在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激发光源之间,所述第一分色件用于反射所述激发光束并传递至所述第一透镜组,其中所述激发光束沿着平行所述第一光轴的方向而入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而入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激发光束的所述束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一光轴不共轴;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位于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具有反射区以及波长转换区,其中当所述波长转换区位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所述波长转换区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并用于反射所述转换光束至所述第一透镜组,其中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转换光束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分色件;其中当所述反射区位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时,所述反射区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反射回所述第一透镜组;以及所述分光件位于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激发光束与所述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其中所述分光件用于让所述第一分支激发光束通过,并且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至所述第一分色件,且从所述第一透镜组入射于所述分光件的所述激发光束的所述束轴与从所述第一分色件入射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激发光束的所述束轴不共轴,而从所述第一透镜组传递而来的所述转换光束用于通过所述分光件;所述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以及所述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位于从所述第一分色件与所述分光件传递而来的所述转换光束、从所述分光件传递而来的所述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以及从所述第一分色件传递而来的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所述转换光束、所述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收敛为照明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分色件与所述分光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第二光轴,而所述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沿着平行所述第二光轴的方向而入射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二光轴位于所述第一分支激发光束的第一子束轴与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的第二子束轴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共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色件具有第一分色面以及第二分色面,所述第二分色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色面,而所述分光件具有分光面,所述第一分色面用于反射所述激发光束至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分光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至所述第二分色面,以使所述第二分色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至第二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二分色面与所述分光面平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色件包括:第一棱镜,其具有第一棱面,第二棱镜,其具有第二棱面,而所述第一棱面与所述第二棱面彼此面对面;以及分色层,其形成于所述第一棱面与所述第二棱面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件包括:第一棱镜,其具有第一棱面,第二棱镜,其具有第二棱面,而所述第一棱面与所述第二棱面彼此面对面;以及分光层,其形成于所述第一棱面与所述第二棱面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充光源,用于朝向所述分光件发出补充光束,其中所述分光件用于将所述补充光束分成两道分支补充光束,而所述分光件与所述第一分色件用于分别反射这些所述分支补充光束至第二透镜组,且所述分光件位于所述第一分色件与所述补充光源之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充光源,用于发出补充光束;以及第二分色件,用于反射所述补充光束至第二透镜组,其中所述转换光束通过所述第二分色件,且所述第二分色件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色件与所述分光件皆位于所述第二分色件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之间,而所述第一分支激发光束、所述第二分支激发光束与所述转换光束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分色件后入射于所述第二透镜组。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色件与所述分光件皆位于所述第二分色件与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浩炜蔡志贤谢启堂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