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品的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682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增大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也难以发生纱线断开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在腋下的位置将身片与左袖及右袖接合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具备以下的工序。工序(b1),在多次进行第二编织物部的左端的线圈的绕入之后,在第一针床将绕入的线圈与左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2),在多次进行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线圈的绕入之后,在第一针床将绕入的线圈与右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3),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身片和左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工序(b4),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身片和右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

Knitting methods of knitted fabric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ting a knitted fabric which is difficult to break yarn when the body piece is joined with the sleeve even if the overlapping width of the left front and the right front is increased. In the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ing the left sleeve and the right sleeve joined by the body piece at the underarm position,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are provided. Procedure (b1), after winding the left end coil of the second knitted fabric part several times, the winding coil is joined with the left sleeve coil in the first needle bed. Procedure (b2), after winding the coil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braiding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braiding part several times, the coil wound in the first needle bed is joined with the coil of the right sleeve. Procedure (b3), in each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needle beds, joins the body piece and the adjacent coil of the left sleeve to each other. Procedure (b4), in each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needle beds, joins the body piece and the right sleeve's adjacent coils to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用横编机编织具有打开部的针织品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使用横编机编织具有打开部的针织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身片具有打开部的羊毛衫(cardigan)的编织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夹着打开部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编织宽度端部对接的状态下,对身片进行编织,并且,在身片的左右,对与身片独立的左袖和右袖进行编织,在羊毛衫的腋下的位置将身片与两袖接合。在针织品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在身片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缝接袖子,或者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在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缝接袖子。在专利文献1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2、4所示,在将身片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编织宽度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进行编织,在将袖子接合于身片时,在前后的针床上使身片和袖子旋转,使袖子与身片的预定位置接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56635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编织方法中,在将身片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编织宽度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因此,如专利文献1的图2、4所示,需要在使身片绕顺时针旋转后将身片与左袖接合,然后,在使身片与左袖的一体筒部绕逆时针旋转后将身片与右袖接合。在该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的图2、4的工序5所示,在使上述一体筒部绕逆时针旋转时,身片与左袖的接合部(图中的Y-Z的部分)会沿编织宽度方向的左右被强力地拉拽。在此,在增大身片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时,需要增多上述一体筒部的旋转量,因此,在身片与左袖的接合部容易发生纱线断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增大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也难以发生纱线断开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为如下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在使用横编机编织针织品时,进行工序A、工序B及工序C,所述横编机具备相向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所述针织品具备与具有打开部的身片连接的左袖以及右袖,所述身片具有在关闭所述打开部时重叠的左前襟部和右前襟部,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第一针床上,在将所述左前襟部与所述右前襟部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将所述身片编织成C字状,直至所述针织品的腋下的位置,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与所述身片独立地将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编织成筒状,在所述工序B中,在所述腋下的位置将所述身片与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接合,在所述工序C中,将所述针织品中的比所述腋下靠上的部分编织成C字状,在将所述身片中的在开始所述工序B前卡定于所述第一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一编织物部并将卡定于所述第二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二编织物部时,所述工序B具备:工序b1,在所述工序b1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左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2,在所述工序b2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右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3,在所述工序b3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左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以及工序b4,在所述工序b4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右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在此,可以先进行工序b1和工序b2中的任一方。另外,工序b3只要在工序b1之后即可,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而且,工序b4只要在工序b2之后即可,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作为工序b1~b4的顺序,例如可例举:工序b1→工序b2→工序b3→工序b4的顺序、工序b2→工序b1→工序b4→工序b3的顺序、工序b1→工序b3→工序b2→工序b4的顺序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的一形态,能够例举如下形态:不使所述左袖旋转地进行所述工序b1以及所述工序b3,不使所述右袖旋转地进行所述工序b2以及所述工序b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的一形态,能够例举如下形态:在所述工序C中,逐渐地减少所述身片的编织宽度,并扩展所述打开部的间隔。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即使增大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也难以发生纱线断开。在包括专利文献1在内的以往的编织方法中,尽管在身片上存在开口部,依然在将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通过编织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即,在以往的编织方法中,与不具有开口部的身片同样地,通过编织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因此,在将身片与一方的袖子接合后,在将身片与另一方的袖子接合时,身片与一方的袖子的接合部位会被强力地拉拽。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在工序b1和工序b2中的每一个工序中,容许左前襟部和右前襟部在编织宽度方向上重叠,并消除在以往技术中产生的接合部位的拉拽,由此,即便使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相对横移,也能够合理地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另外,通过将身片与左袖(右袖)的接合分割为工序b1(b2)和工序b3(b4)这两个阶段来减少各工序中的编织纱线的负担,从而即使增大两前襟部的重叠宽度,也能够使纱线断开难以发生。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通过增多工序b1、b2中的端部线圈的绕入数,从而能够对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的针织品进行编织。即,在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仅通过使端部线圈的绕入数变化,就能够分为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的针织品、和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的针织品而进行编织。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中,在为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的针织品和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的针织品的情况下,必须变更袖子的前后的边界位置的设定,该变更作业繁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4所示的边界部X、Y)。根据通过工序b1~b4而不使袖子旋转的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由于不需要用于使袖子旋转的移圈、横移及绞绕线圈的形成,所以能够提高针织品的生产率。之所以能够不使袖子旋转地将袖子与身片接合,是因为在工序b1(b2)中,在将作为身片与袖子的接合部位的另一侧编织物部的线圈绕入到一侧编织物部侧后,使该绕入的线圈向袖子侧移动并将身片与左袖(右袖)接合。另外,在工序b3、b4中,通过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进行身片与袖子的接合,从而不会在卡定于第一针床的线圈数与卡定于第二针床的线圈数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因此,在工序b3、b4中,也不需要使袖子旋转。根据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不使袖子旋转的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容易在袖子上形成组织图案。这是因为,由于不会绕入袖子的外方侧的端部线圈,所以形成于袖子的组织图案不会错乱。在此,在工序b1、b2中,虽然绕入了身片的第二编织物部的端部线圈(左侧的线圈以及右侧的线圈),但由于该端部线圈与袖子接合并隐藏在针织品的腋下而不显眼,因此,不会产生身片的组织图案错乱这样的问题。根据在工序C中扩展打开部的间隔的本专利技术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能够对前领深的下端配置于比腋下靠上方的位置的针织品、例如方领、圆领的针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在使用横编机编织针织品时,进行工序A、工序B及工序C,所述横编机具备相向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所述针织品具备与具有打开部的身片连接的左袖以及右袖,所述身片具有在关闭所述打开部时重叠的左前襟部和右前襟部,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第一针床上,在将所述左前襟部与所述右前襟部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将所述身片编织成C字状直至所述针织品的腋下的位置,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与所述身片独立地将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编织成筒状,在所述工序B中,在所述腋下的位置将所述身片与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接合,在所述工序C中,将所述针织品中的比所述腋下靠上的部分编织成C字状,所述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身片中的在开始所述工序B前卡定于所述第一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一编织物部并将卡定于所述第二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二编织物部时,所述工序B具备:工序b1,在所述工序b1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左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2,在所述工序b2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右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3,在所述工序b3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左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以及工序b4,在所述工序b4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右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7 JP 2017-2265281.一种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在使用横编机编织针织品时,进行工序A、工序B及工序C,所述横编机具备相向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所述针织品具备与具有打开部的身片连接的左袖以及右袖,所述身片具有在关闭所述打开部时重叠的左前襟部和右前襟部,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第一针床上,在将所述左前襟部与所述右前襟部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将所述身片编织成C字状直至所述针织品的腋下的位置,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与所述身片独立地将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编织成筒状,在所述工序B中,在所述腋下的位置将所述身片与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接合,在所述工序C中,将所述针织品中的比所述腋下靠上的部分编织成C字状,所述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身片中的在开始所述工序B前卡定于所述第一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一编织物部并将卡定于所述第二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二编织物部时,所述工序B具备:工序b1,在所述工序b1中,在多次反复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一良山田善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